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平庸的直白與粹煉的直白

    有時在BBS上面看到一些有特別斟酌用字遣辭的文章,下面的回應中偶爾會夾雜著:「文章太矯情了吧」這種批評,對於這種批評,我只能回應以皺眉。無庸置疑地,現在是個文章直白的時代,著實變成新文化運動的「我手寫我口」地步(不過當初打著這句口號的可都是才學極高的大師),不同的地方則在於現在文章的直白則近乎到了粗鄙的程度,相較之下,我還寧可讀著那些經過琢磨的文字,即使文章略顯刻意。

    對一個未經訓練或者不常行文的一般人而言,想要寫出雕琢的文字還有一定的難度。我這邊說的自然不是那種透過莫名其妙的斷句而塑造的,例如「纏著我如藤蔓的,是夢。是夢。」這種透過空行而塑造只有外表者。我說的是有實際意旨,只是選擇附著在經過雕琢文字上的「形式」;我說的是以往所謂的典雅、文采。矯情的文字是粗鄙的人想寫也寫不出來的,更遑論用典這種需要積學方得成者,華麗或經過雕刻的文字在最低的程度至少也展現作者認真的企圖與學力。

    說到底,這又回到我常常使用的「見山是山」跟「見山又是山」上頭,雖然看到的都是山,但後者必曾歷經過「見山不是山」的層次,而後才能達到「見山又是山」的地步,這跟最初階的「見山是山」高下自不可同日而語。換言之,文學大師寫出直白的文字,並不表示他的程度和小學生作文是一個程度。在另一個藝術的領域,一般人看抽象派或者印象派時很常會有的誤解是「這根本就亂畫一通啊,我也會」、「都模模糊糊的,東西都很大,看起來很好畫啊」,有素養較低的媒體甚至會拿個剛剛開始學畫的小朋友的作品,然後說他有哪為大師的風格云云。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即使是抽象派的大師,多半也是經過長久的歷練,從一開始的素描到使用各種型式的顏料,最終始得展現出自己的風格。即使他們後來被歸為某個流派,但他們仍能展現很高的素描功力,而這些又豈是小朋友的作品能達到的層次。

    經過粹煉的直白,是作者的選擇,他們選擇以直白的方式呈現,不走華麗的文風,但這並不表示他們無法駕馭辭藻;粗鄙的直白,就只是單純的語音輸入,即使想展示些文采也不得其門而入。「見山是山」與「見山又是山」豈是相同層次?「見山不是山」的文章與其說是過於矯情,毋寧說他們是認真在寫文章,即使還有進步的空間,但已經遠勝於粗鄙的直白。所以,當要說別人的文章矯情前,請先掂掂自己的斤兩。若自己寫的文章常缺乏標點符號,抑或整篇文章從頭打逗號打到結尾才開始有那唯一的變化--變成句號,這種人想要大肆評論他人的文章風格時,最好抱持著審慎保留的態度。

ps.這篇本來想做個「宅女小紅」的藏頭,不過掂掂自己的斤兩可能也不夠,再者,部落格的格式常常會變,藏頭動輒就藏得連頭都不剩,故最終還是選擇放棄。

3 則留言:

  1. 北兄寫得真好, 不只文學作品如此, 即便是生硬的學術文章也是能適用的

    回覆刪除
  2. 林兄好久不見,教學與研究安好?我必須要承認,文字的訓練確實有讓我在寫落落長的社會科學論文時得了一些便宜,起碼很少讓指導教授叼我這一部份(不過就有更多的心力叼其他部分了 XD),不過我看像將魚學者W. costa這種生物分類的論文,好像就沒什麼文采揮灑的空間了,是嗎?

    回覆刪除
  3. 真的好久不見北兄啦!小弟還沒榮幸到大學任教,還在當博後靠研究吃飯。一般來說(此指英文論文),自然科學(其實部份社會科學也是)的論文確實如您所說,因為期刊出版社的商業考量,並沒什麼「文采」揮灑的空間,甚至有些期刊會有那種看似非常八股的制式「格式」,要作者寫些什麼、如何安排等等之類的要求在instruction for author裡寫的一清二楚。但反過來想,除非是極具創見、或者非常有特殊性的研究內容,否則研究人員的社群如此龐大,全世界研究產出如此豐富的狀況下,如何說服期刊主編做出接受的決定,這是否算是另一種「文采」呢?當然靠後門的作法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