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血叉尾黃金燕子繁殖 Pseudomugil ivantsoffi breeding

Pseudomugil ivantsoffi female

血叉尾黃金燕子Pseudomugil ivantsoffi,折騰了那麼久,第一次親手收到這款卵,可見自己對彩虹魚有多不拿手,加上台北市軟趴趴的水也幫了倒忙。

已經發演的卵 eye-up Pseudomugil ivantsoffi eggs

尚未發眼


圖中一顆還沒有發眼,另一顆則孵化在即,卵比藍眼燈的大,約1.3mm。生出這兩顆卵的魚隻只有成體的一半大小,沒有想到這麼早熟(不過也有五個月了)。其中一隻公魚在仔魚時期可能因為過熱而導致脊椎變形,但也成長至今,跟另一隻體型正常的公魚打起架來毫不遜色。

Male Pseudomugil ivantsoffi with vertebration anomaly脊椎異常的公魚

能有這個繁殖的機會還是要感謝 CY Pai,要不是他再次施展了以二變百的繁殖魔法我也沒有機會能有這批F2,當然也就沒有機會做這次的嘗試。照片都是凌晨一點多拍的,老眼昏花下很多沒有準焦,睡前匆忙弄一弄,還請見諒。

超亮眼的藍色虹膜

之後會把卵發育到孵化的時間大概記錄一下,有關這款魚隻的介紹請見舊文這一篇

---------------------------------------
12/22補充,第一顆收到的卵(就是圖中那顆收到時即已發眼的)直到12/18日才孵化,歷經了二十天的時間,比預計的要久很多,可能受到其間台北寒流低溫影響。後來陸陸續續收到不少卵,發現血叉尾的卵算是很耐的,不大容易發黴。卵兩三天內就會從透明變成黑色,但從卵發眼變黑到孵化還要等非常久的時間。

Day 3 embryo

Day 1 embryo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養貓人家的電腦不可或缺裝備--機殼濾網

正面風扇前的濾網

當初在買電腦外殼的時候就因為家裡面兩隻貓的緣故而做了一下功課,後來選擇了兼具防塵濾網、門片(濾網若直接暴露在外會被拿來磨爪)以及隔音功能的Antec P100,價格比一般套裝電腦附的機殼貴了一倍,不過若比起烏鴉等知名機殼又變得頗為平價。

毛與灰塵量不遑多讓的底部濾網

從沒有想到這兩片正對著風扇的機殼濾網可以濾下來這麼多的貓毛和灰塵,距離上次清理僅兩個禮拜的時間而已,其中一隻貓毛色還是比較看不出的黑色。不敢想像以前那沒有特別防護的舊筆電裡面究竟是哪種慘況,難怪後期一直覺得筆電蠻熱的。換電腦至今三個月後,內部仍是乾乾淨淨,這機殼表現真不錯,錢沒白花 XD

拆掉濾網後

可能現在這台電腦的散熱做得不錯,機殼幾乎沒有什麼溫度,即使機殼上面的面積是貓咪可以輕鬆躺的大小,天氣漸冷以來都沒有獲得貓咪的青睞

外殼內部皆貼有隔音棉

Antec P100機殼另一個特色是具備絕佳的隔音,內部皆襯以隔音棉讓電腦運作時極為安靜,處於要不是看到燈號是亮的,根本不會發現電腦是開機的狀態。雖然因此而沒有側邊面板透明化的設計,讓我好看的主機板失去了在黑暗閃閃發亮的機會,但每次看到這貓毛的景象都還是覺得自己沒有選錯啊。

乾乾淨淨的內部。沒有玩電動卻使用電競主機板,我不會承認因為受到那些紅色LED和紅色散熱裝置的吸引
Antec機殼採黑化設計,正面為金屬髮絲樣貌的塑膠門片,整體造型屬於簡約低調風格。體積並不小,挑選主機板時就有更多選擇,安裝與走線都容易。側邊兩扇使用省力螺絲,不需工具即可徒手打開。


省力螺絲

良好的濾網防護、門片設計、極家的隔音、簡約的外型,讓價格不到兩千元的Antec P100成為CP值極高的機殼,尤其對於養貓人家來說。如果對於側透有高度需求性,或者喜歡白色的機殼,那麼可以考慮Antec 280,不過體積就更大,價錢亦高出一倍。

金屬髮絲紋塑膠門片,兩個USB 3.0。藍色LED電源燈號。

最後,秀一下家中的兩隻貓老大,一切的考量都是因為你們啊!

愛吃哈密瓜的橘娃

會陪公子讀書的黑妞

裝憂鬱

走廊是兩隻貓老大最愛嬉戲與曬太陽的地方

改天來寫個貝殼梳與Furminator使用心得(該不會右邊的標籤又要多個養貓專區了吧 XD)。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龍捲風、亞瑪帕三色燈的卵、家暴後的布朗溫母魚、簡易溢流DIY

(一)龍捲風草
龍捲風這款水草是這兩年進來國內的,在國外以Ludwigia inclinata var. verticillata 'Curly'為名流通,中文俗名應該是著眼於其扭曲如麻花的葉子,英文curly也是捲曲的意思。按Flowgrow網站說法被認為是從古巴葉底紅中突變出來的,然後從越南草場經貿易到新加坡,2010到德國。


跟古巴葉底紅、紅太陽等同屬於Ludwigia屬別,飼養水質比較辦理即可。不少網路圖片顯示頂部新葉可以呈現紅色,不過我種植不出來。

(二)亞瑪帕三色燈產卵

亞瑪帕三色燈的卵。放了我僅有的三隻在一尺缸中,但從黑土草缸挑到小缸至今都未見進食,無論是乾飼料或活餌,眼見魚肚逐漸凹陷,今日決定將魚隻放回原草缸,不意就在缸底看到上百顆的白色點狀物,本以為是餵食用的無節,仔細一看,竟然是卵!



這次的嘗試本來「預計」使用部分RO水來刺激產卵,但由於魚隻沒有進食所以我也不敢隨意調整水質,所以這次使用的是台北市的水。魚隻下缸第二天有把煮泥碳土後的水加了約一公升下去(因為蠕蟲換土的緣故而煮),想要製造水色以利魚隻適應,但沒有什麼效果,昨天下午換了一次除氯自來水。以上操作都沒有麼根據與目的性,單純是手邊剛好有以及剛好換別缸的水順便換的。



一尺缸,沒有加溫,前兩天台北冷,水溫22,今天24。水妖精加上小榕。扯旗、加拉辛很多都有食卵性,一般建議要將底部以紗網等物體隔開,我還來不及製作,但因為魚隻本來就緊迫拒食,可能因此而未發生食卵情形。卵質十分脆弱,以滴管用力直吹數次就有可能弄破。

過了一天半之後沒有卵有發育,部分已經開始發黴,應該足以說明這次沒有卵受精,可能只是單純的母魚排卵而已。想要繁殖這款魚隻,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公母的辨別,seriouls fish中有很好的對照圖片,母魚較大、肚子較圓、從上方俯視較厚,就像煒煒大曾經PO過對紅蓮燈的性別分辨方法一般,或看阿善的圖片

cite SeriouslyFish website, see original picture HERE
網路上查到英文網頁說卵量可以到300,我這次看到的數量大約在150~200間。出人意料地,國外論壇中有繁殖的人說受精率很高,他說卵不畏光,孵化率99%(該論壇請見
http://www.seriouslyfish.com/species/hyphessobrycon-amapaensis/)另個論壇則有人說收五十顆卵,孵化40顆,只是都沒有養大(請見http://www.tropicalfishkeeping.com/characins/amapa-redline-tetras-22389/)。

網路上有不少人對繁殖燈魚嗤之以鼻,總認為那些成天談繁殖燈魚的人是想賺錢想瘋了。我不能否認確實不少人是以賺錢著眼,但這種以利潤為依歸的人多半下述特徵:首先他們只問別人要怎麼繁殖,而不太自己努力的做功課;其次就算他們真的成功了,也不太會分享。為何?因為能賺錢當然就惦惦地自己賺,避免到時候一窩風人跟進繁殖,魚隻價格馬上崩盤。由此觀之,我們即可反面推論出當一個人是不假於他人而自己土法煉鋼地嘗試,成功了也不藏私的分享全部過程,這種人自然就不會是上述想賺錢想瘋的人,否則,他們何必做這種會減損自己利益的事情呢?因此,將所有企圖繁殖燈魚的人都打成一類的作法是很粗糙的做法。所以我在大陸的CTA是這樣回應一位留言「發了發了」的網友的:

發不發財我覺得不是重點,畢竟不是、也不準備靠這個吃飯的。中間的過程、繁殖的樂趣、經驗的累積這才是我覺得有價值的,不然,若想要賺錢當然是什麼話都不要講、不要分享,自己偷偷繁殖養大出售即可,這樣也不會有競爭者,價格自然不會崩盤。
用藏私、藏技術來賺錢,其實就像中國古早師傅與學徒間常搞「留一手」的情形,大家都留一手,最後就導致整體進步得很緩慢,中國在漢、唐時的科技可能是世界第一,但到了明清就江河日下了,留一手的習性可能就是原因之一。
我寧可大家都有繁殖的本事,大家買了魚都可以繁殖,這樣各品種的魚都可以長久留在國內玩家的缸子中,而不用眼巴巴的望向南美採集隊伍或德國繁殖場了。

對我而言,繁殖的本身就是一種樂趣,賺不賺錢則是其次。更何況在一般人這種小缸子裡面繁殖的量,就算花半年時間養大並出貨販售,能賺到的利潤也沒多少,用集約、小規模的手法來搞繁殖,這種人絕對是對魚隻的愛大於利潤,因為若以時薪五百來說,把養大的時間與功夫算進去,根本划不來!真要靠搞繁殖來賺錢謀生,先開挖幾個池子然後想辦法獲得水源吧。

(三)家暴後的布朗溫母魚

原鬥時常有些色斑在改變,像這隻母魚最近的色斑根本就是在陷公魚於不義,看右側的那個淤青熊貓眼,十足就是被家暴的模樣,但事實是......公魚連碰都沒有碰她啊!

母魚:「嗚嗚,我被家暴了,請大人幫我作主啊!」(設計對白)
母魚:「嘴巴下面也被他打得有撕裂傷,我要申請家暴保護令,要求他到其他的缸子。」(設計對白)
公魚:「嘔拿幽?」(嘴巴變形,講話漏風 XD)
母魚:「科科,一人一間的感覺真好啊」
(四)簡易溢流DIY

溢流的方式有很多種,這篇介紹的裝置則是我看過最簡單而便宜的設計。

我們一般換水都是兩個步驟,先透過虹吸管將水抽到水桶,然後再利用三胞胎等設施注水,透過這個超簡單而經濟的溢流換水將可以把「抽水後加水」的換水動作節省為「加水」一個動作,在我們沒有系統缸的情況下可以參考使用。

此裝置引用自TFH雜誌2010年10月28日發佈 An Easier Fishroom,連結請見這裡。很可惜地,最重要的圖片已經無法顯示,所幸我找到了十分類似的網頁,這個網頁就詳細地說明了這個被稱為 self-leveling siphon的裝置是如何製作與運行。

it's not my picture. Cite HERE

該裝置的重點在於轉圈的水管有挖孔,此即整個裝置的核心所在,若沒有這個孔,這不過是個平凡的水管,而一旦有了這個孔,馬上就成為能夠自動溢流的設備。挖孔的高度決定了最終缸子水位的高度,凡高於孔隙水平的水都會藉由水管排出去。

一般人見到這個裝置的第一個問題是,要如何「自動溢流」?其實這個裝置還是需要我們在第一次使用的時候用嘴吸一口,就像啟動圓桶那樣,之後隨虹吸原理,水就會流入往低處走的水管,重點在於空氣會不斷從孔隙進入水管內,隨著缸中水平面越低,從孔隙進入的空氣就越多,直到空氣多到截斷水流,此時虹吸作用就停止了。此時若我們繼續加水進入缸子,當缸中水平面高過孔隙高度時,水就會自動再次流入水管而排出,並不需要我們再吸一口,這就是為何稱之為「自動」的由來。一般人的第二個問題是,難道水不會從孔隙中噴出或流出來?答案是完全不會,除非水管的出水口被堵住,但即使如此也只是在被堵住的那個瞬間會流個幾滴而已。如果沒有親眼目睹,很多人可能難以理解為何如此,但我們可以從eheim揚水擴散頭的原理來類推。



eheim的這個揚水擴散頭接在馬達或圓桶出水口,上方牽了一條風管到水面,當開始出水時,水面的風管會開始吸空氣進來,然後在擴散頭中被打成較小的氣泡後排入水中。水並不會從那條風管噴出來,相反地是空氣被吸入風管。這是因為裝置內部的壓力較低的緣故,而本篇說的self-leveling siphon裝置就是基於相同的原理,是空氣經過孔隙進入水管,而非水從孔隙中噴出來。

see original picture HERE


這是一個可以簡單完成的裝置,很多時候文字再怎麼敘述都不如用親眼看得容易理解,所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每個水族人手邊都會有的風管製作此裝置的「模型」,透過將風管挖洞後繞圈,以鐵絲或束帶固定形狀後,放到裝水的杯子中吸一口,就可以看到該裝置運行的過程。

使用這個裝置有以下的好處:1.時間就是金錢,此裝置把抽水的時間省下來,只需要加水一個動作,加入的新水水溫通常低於缸中水溫,因此會往下沈,而自動溢流裝置則優先排出上層的舊水;2.可以避免我們使用三胞胎注水時忘了關水而導致淹水的問題(另一個解決的方法是加裝水位警報器);3.既有未挖洞的連缸可透過在各隔間加裝此裝置,配合設計排水管線就可以達到部分系統缸的功能,而不用整個缸子砍掉重練;4.單一的大草缸在加裝此裝置後就可以嘗試24小時溢流,據說這種不斷換水的做法對草缸草況有極大的好處(當然,要先裝一個水龍頭才能持續滴水進去)。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極為便宜的設備,相較於系統缸、溢流盒等價格不斐的設備,製作此自動溢流裝置的成本只是一個挖洞的水管與束帶等固定的器材而已。雖然樣貌不好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一開始設缸時就預先計畫要不要挖洞、做快排,很多時候是隨著時間越玩越大後才逐漸有自動換水等需求,此時這個簡單的自動溢流裝置就提供除了「砍掉重練」以外的另一個選擇。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兩篇活餌文、新增標籤

蠻有趣的一篇文章,還把各活餌的支持或反對該種活餌的理由列上了。大致翻譯一下:
http://www.selectaquatics.com/live_foods_essay.html

養活餌個過程就是嘗試、不斷地挫折以及實驗。下面文章將討論豐年蝦(brain shrimp)、蚯蚓(earthworms)、黑蟲(blackworms)、汽水微蟲(vinegar eels) 與水蚤(daphnia),也會稍微帶到白蟲(white worms)、蠕蟲(grindal worms)、麵包微蟲(microworm) 及殘翅果蠅(wingless fruit flies)。
我們不需要每種活餌都養,端視自己的需求以及飼養的魚種。我養活餌主要為了三種目的:1,做為魚隻平實的主食。故活餌應具高蛋白,低脂肪與低灰質,且不容易散佈疾病,可以很快地被魚隻食用避免水質腐敗。2.活餌飼養在缸子中以提供給特定、生病、虛弱或挑嘴的魚種加菜。3.提供小仔魚食用。
 一、豐年蝦 
主要的活餌,很多人也只碰過這種活餌。支持::1.豐年蝦卵很容易獲得,建議買80%孵化率以上者,除非有準備要做額外脫殼的打算。孵化率太低者(例如65%)我有全部無法孵化的糟糕經驗。即使購買冷凍成蝦,其營養也比乾飼料要好。2.很快就可以弄好,24~36小時完成,然後就可以開始下一輪孵化。3.沒有味道。4.可以快速冷凍保存而不流失太多營養。
反對 :貴。蝦卵貴,買別人幫忙孵化好的更貴。
孵化方式:(編按:就淺盤與打氣孵化法,大家都知道,跳過。) 
 二、蚯蚓 
有各種不同的品種。最好的是紅蚯蚓(red worm)(編按:應該是指Lumbricus rubellus這類,而非紅蟲或赤蟲,red worm又被稱為red wiggler),因為牠大小適中。可以在釣魚店、園藝店購買得到。支持:1.很多人認為這是營養最豐富的活餌,魚隻可以單靠餵食蚯蚓長大,因為牠具有完整的營養。 2.繁殖快(90天一倍),且除了餵食之外都不需要顧。3.可適用各種大小的魚類。4.很簡單就可以弄得乾淨無臭。 
反對:一些書倡導可用堆肥、廚餘、麵包等飼養,需要裝土的大容器且有味道不適合室內飼養,但我覺得這些都是錯誤的。然而,若餵食的對象是卵胎生魚種等大小的魚種,那麼是需要把蚯蚓剁碎的,這並不是一個讓人舒服的工作。
飼養:需要五到八加侖的容器,土至少要20公分深,但也不需要超過30公分。用加拿大泥碳土保持濕的生麵團(moist cake dough)那種濕度來飼養,需加蓋,蓋子先鑽孔以透氣。溫度高則繁殖快、蚯蚓食慾佳,我使用烏龜燈泡加溫。每個月檢查濕度決定是否補水。沒事別去翻弄土,這樣蚯蚓長得最好。怎麼餵食決定蚯蚓能否成為乾淨、簡單的活餌,我選擇使用雞飼料,磨碎成粉灑到土層表面,雞飼料不太會發霉且便宜。我飼養的密度很高,一次丟滿滿一層的雞飼料,厚度有0.15公分,蚯蚓半天左右就可以吃個精光。選用生蛋與成長兩款雞飼料混合,以從土中拉出的方式蒐集蚯蚓,然後剁一剁就可以拿去餵魚了 (編按:囧)。 
三、黑蟲
釣魚店或水產養殖店可以找得到。魚隻超愛,黑蟲也被認為有助於讓魚隻繁殖與發色。支持:魚隻很愛吃牠們,一些繁殖者堅持黑蟲是讓魚隻進入繁殖最好的食物,如果附近剛好有相關廠商的話就可以買到牠們。當我把牠們拿回家,我會把牠們徹底擠一擠,並且用小張網去除吸蟲等任何可能會造成傷害的寄生蟲。 
反對:1.很多人相信黑蟲是沒有辦法人工繁殖的,所以必須盡快的拿去餵食,不然短時間內牠們就會腐壞到無法餵食,我認為這是錯誤的說法,但確實以少量並冷藏為佳。2.黑蟲常常會伴隨對魚隻有害的鰓吸蟲與其他寄生蟲。3.根據存放的時間不同,牠們抵達零售商時可能是處於很糟的狀況,到達之後也未曾經餵食,不是被賣出就是放到死亡後被丟棄。4.存放在冰箱中容易會很快地乾枯。5.有些人對於黑蟲的介質有過敏反應。5.牠們有時蠻貴的的,一般是一盎司四元(編按:美金)。
飼養:根據轉述批發商所說,牠們大概六週為一代,不需要冷藏降溫,1/4磅飼養在一個兩加侖的盒子中,但牠們會死亡並很快腐敗。不過我在空魚缸中飼養牠們達數月,使用在幼魚與搞怪魚種上總是有很好的結果......(後方跳過)。
四、水蚤
被認為是熱帶魚理想的食物,牠們很常出現在池塘等長期存在的水體中。有些人可以毫無困難的飼養牠們,但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有過養到倒光或養不出足量以餵食魚隻的經驗。不過,在有命更硬的水蚤品係與更好的養法後,我們的水蚤養殖表現逐漸有所提升。支持:1.可以活在水中的理想食物。2.不傳染疾病。3.在水中繁殖並釋放小的水蚤給幼魚,而幼魚無法進食長大的水蚤。4.可以丟在室外飼養,冬天水蚤會靜止冬眠,春天又會復返。
缺點:1.容易倒。2.要找到不腐敗水質同時水蚤可進食的飼料沒有那麼容易。3.雖然他們可以長期在魚缸中存活,但想要牠們自行在魚缸中繁殖出足夠的量來餵食魚隻是很困難的。
飼養:(編按:中文文章很多,就不細翻了。大致是取得好養的品種,例如Giant Russian Red ;使用酵母或綠水或者大豆粉、麵粉、紅椒粉Paprika的混合來飼養水蚤,過量餵食則常是倒缸原因。一說光照有助於水蚤欣欣向榮。)
 五、汽水微蟲(對岸稱醋蟲) 
我並不認為醋蟲的營養是足夠的,直到我開始繁殖 Barb鯉科。現在直到Barb鯉科仔魚能吃無節之前我都以汽水微蟲為主要的食物。仔魚十分愛好這味,而且魚隻成長迅速。汽水微蟲是很小的線蟲,容易飼養且幾個月顧一次即可(編按:這我並不認同,大概至多一個月一次,發現有問題不及時處理就會倒光)。優點:1.不太需要顧。2.仔魚出生後三四天的完美食物,相較下滴蟲只適用仔魚最初期。3.可以大量飼養。
缺點:1.非常小,只夠仔魚吃。2.由於牠們的飼養方式,其營養被懷疑。
飼養:(編按:我部落格有舊文可以參考。這篇採用的蘋果醋apple cider vinegar配水,加上拼果切片。 ) 
六、蠕蟲與白蟲
 可以使用前述餵食蚯蚓的雞飼料餵食。但蒐集蟲到下缸餵食耗工(編按:我不覺得),且無法避免會有土進入缸子中。
 七、果蠅
 飼養介質後無法長久存活,飼養的味道很難聞,而且不是每種魚都喜歡吃。
(完) 

另外一篇列於2014.11的TFH雜誌,內容在談論五款容易的活餌飼料:
http://www.tfhmagazine.com/details/articles/5-easy-live-foods.htm。不過既然TFH這篇是非公開的文章,我就不逐字翻譯了,內容是汽水微蟲、果蠅、紅蚯蚓、蠕蟲與孓孑。前面四種都是上面翻譯的文章中有提到的,內容也差不多,紅蚯蚓與蠕蟲可以用同一種養法混養在一起。唯一沒有提到的孓孑,TFH這篇特別強調的就是......不要放到牠們變成蚊子。

最後,由於原鬥越來越多,所以...還是在部落格右方「足跡的分類」中增加了這個「原鬥wild betta」標籤 XD 記得當時寫我第一隻火焰熊貓的文章時還硬是要把他塞在燈魚與鱂魚的類別呢!

活餌文我之前寫過幾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舊文:
1.汽水微蟲、麵包微蟲: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tw/2011/08/blog-post_25.html
2.蠕蟲: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tw/2012/03/grindal-worms.html
3.白蟲與活餌營養大車拼: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tw/2013/03/white-wormenchytraeus-albidus.html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原鬥亂拍:布朗溫、熊貓原鬥、科琪納 Betta brownrum, albimarginata, coccina;兼談原鬥店家的專業--公母辨別


飼養原鬥時很容易遇到一個飼養鱂魚時較不會遇到的問題,那就是公母的辨別。鱂魚的公母通常具有明顯的差異,原鬥則相近得多,如果加上環境影響體色(例如公魚受驚嚇時褪色、打鬥而造成腹鰭形狀變形、母魚發情情等)的變數,辨別的難度就會變得更高,有時個體差異還會來湊一腳,例如某些母魚不會有體側的金屬色塊斑,但有的卻有。公母辨別的困難造成新手入門的障礙,亦可能引發如店家挑錯性別的消費糾紛,但這也讓讓擁有此類專業知識者更顯得珍貴(雖然在台灣價格凌駕專業的情況下,他們也不見得就能倚靠這些知識而生存。很多水族消費者認為這些知識是店家應該「無償」提供的,意即店家最好賣得比別人便宜,但又要挑得比別人準確)。


所以,即使原鬥相較於大部分鱂魚更能接受台灣的溫度,繁殖上也更不耗費飼養者功夫(相較一年生鱂魚需要挑卵與保存),但亦非說上手就上手的魚種。我飼養原鬥的時間尚短,功夫粗淺,要真的談論原鬥還差得多,只能胡亂拍些照片,其他較為專業的部分就要交給其他高手,但以我飼養鱂魚的經驗來看,養原鬥與鱂魚是有些共通的基本門檻需要跨越的,例如活餌的飼養,尤其在餵食仔魚上,以及單缸的硬體、能降低打鬥的布置等,在器材與餌料上的共通性使得將魚玩家在接觸原鬥時能有較為無痛的入門。

布朗溫原鬥母魚Betta brownrum female

科琪納公魚Betta coccina male

科琪納公魚Betta coccina male

科琪納公魚 Betta coccina male
上面三張的科琪納是在某次換水後拍攝,第一張透過常見的鏡子逗弄法讓公魚略呈現display的模樣。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張中公魚體測皆無金屬色塊斑,而在以前的照片中其實是有的,這就是首段所說,不同時間、環境下魚隻的表現差異讓一些原來能做為判斷的表徵失去的準度,即使那是同一隻魚。

同一隻公魚,此時體側略有藍金屬色塊斑。At different time, the same male fish had slightly blue color on its side.
熊貓原鬥公魚 Betta  albimarginata male

熊貓原鬥公魚 Betta  albimarginata male


當初接受銅藥治療的那隻母魚曾展現較為鮮豔的顏色,一度讓我以為那可能是一隻公魚,結果當真的公魚來的時候,一比較就可以知道那隻仍是女兒身啦!

一比較,公母的差異就跑出來了。 A pair.
火焰熊貓母魚 Betta  albimarginata female


就我一個原鬥菜鳥的觀點,原鬥公母的分辨絕對是一種專業啊!只可惜我們都在尋找不要錢的專業,而這在某種程度造成產業的素質向下沈淪。當專業的店家無法以其專業做為生存的利基,而必須淪落到跟一般店家一樣拼價格,這就是一個用低價來淘汰專業、以劣幣去驅逐良幣的市場。很不幸地,現今的台灣水族市場就是這般讓人失望。大家都會對老闆與企業說「只出得起香蕉的公司,就只請得到猴子。」但卻忽略了「當消費者只出得起香蕉時,店裡面的當然也只剩猴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