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追究一篇文章在轉錄中的變化有感


剛剛在facebook看了一篇文章,覺得某些意涵都寫得十分到位,但前段的舉例卻有失水準的情形(由於FB不太好轉錄,FB文章內容大約是這篇http://tsoga.org/portal/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84%3Adell&catid=43%3Apta&Itemid=65),好奇地一查,原來這篇轉錄文章中原始內容是從「十年前,我帶年僅三歲多的兒子到美國旅行,寄宿親戚家」開始,但這也不是最原始文章的開頭,而是被切頭閹割剩下的。現在轉錄文章中前面有關dell的部分大概是後人在轉錄的過程中評點心得、藉時事發揮而已。但是,幾經轉錄後,這些評註卻不知不覺地混進了原文中,所以導致這種前、後文扞格不入的結果。

經過我自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查詢,這篇文章是出自2006年1月18日中國時報,標題為「卡神?卡魔」一文,作者為莊佩璋。不知為何,在網路轉載後,最終竟然變成2008.11.18(這天中國時報根本沒有相關文章),連標題也改頭換面成為「當信任瓦解 社會也就崩潰」(雖然此題目更具有跨時間性的意義),可是這些資料並沒有出現在報紙搜索的系統中。

http://whoiskenneth.blogspot.tw/2006/02/2006.html 這篇是中國時報文章兩天後被轉錄到人家部落格,原文只到「中國『信託』的『信用』卡,遭『卡神』套利百餘萬元,社會卻站到『卡神』那一邊。『信託』與『信用』,難道是反諷?」結束,有趣的是,這篇部落格格主心得卻在二讀轉錄後也不明不白的變成了本文 XD

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兩件事情:第一,古代用手抄寫騰錄時不經意把評點當正文的事情即使到了數位化的現代仍然不斷發生,沒啥改進;其次,文章的轉錄必須要留心,格式、資料來源不要隨意更動,不然可會壞了作者原始的本意,即使後來的版本說不一定意涵更深、更為高妙,但那終究只是抄襲罷了。

2 則留言:

  1. 學術圈裡有Turnitin這種比對系統, 不知道Google之類的搜尋引擎哪天會不會提供這種服務?

    回覆刪除
  2. 哈哈,今天長見識了,原來還有這種系統,真是太妙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