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亂談拍魚--需要哪些設備?




我自己並非攝影熟手,事實上是為了要拍魚才開始購入相關設備,至今大概四個多月,偶爾拍拍,跟一些原來就有玩攝影然後才來拍魚的朋友當然無法相提並論。即使如此,我想大部分的燈魚愛好者都還是希望至少能留下一些魚隻清楚的影像來作為記錄,就像我半年前的期望一樣。不用到多厲害哪種程度,但求能把魚隻拍得清楚,能讓魚隻展現符合應有的顏色與表現。為何會有這種期望?原因很簡單,因為小型燈魚能陪伴我們的時間有限,唯有用照片把他們的身影給記錄下來才能長久留存,起碼對我而言是這樣。

現在回過頭去回憶自己半年前希望能拍出的魚隻照片,再檢視我現在拍出的照片,我覺得目前大致能達到以往「拍得清楚」的期望。即使它們與所謂好的照片仍然相距千里,但應該過了一般燈魚愛好者(也就是之前的我)的基本門檻,所以用這篇文章野人獻曝地把自己覺得要達成「把魚隻拍清楚」這個目標所需要東西介紹一下。

這一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技巧教學,因為我自己也沒有那個料,之所以很厚顏地寫這篇文章只因有時看到一些朋友跟我一樣有著「把魚隻拍清楚」的企圖,但卻選了不適合的器材,例如無法觸發離閃的機身;或者機身雖然強悍,但只使用基本的kit鏡;有機身與微距鏡頭,但沒有提供足夠的光源......等,這都會讓新手覺得比較不好上手(不是說用那些器材就達不到目標,而是必須花費較多的功夫)、事倍功半,進而導致半途而廢,無法拍出達到當初的預期。這種情況是十分讓人覺得可惜的,也就是我期望這篇文章希望能夠達成的功能--讓欠缺臨門一腳的朋友可以少走冤枉路。

在我粗淺的認為,要拍出類似大家偏好的,或者是類似圖鑑「倍率」的圖片(純倍率而言,不是指攝影技術),會需要下面三種器材:

1.一顆可拍1:4以上的鏡頭(指在最近拍攝距離時的放大倍率有實物的1/4,若要拍攝的魚隻更小那麼就可以選擇更大放大倍率的,例如1:2或更大的1:1),或者透過接寫環、倒接環、近攝鏡片等。有鑑於像我這種新手在拍魚時幾乎都是自動對焦,所以像是接寫環這些難免會增加拍攝的困難,有的影響本來就已顯不足的光源;有的則讓景深變更淺;有的使能對焦的範圍受到限制;有的則讓自動對焦功能喪失。若是拍蝦、拍草,那麼或許可以考慮用接寫環等設備手動慢慢調整;拍魚...若是我這種等級的新手,那麼還是花錢買顆微距鏡頭省事。

足夠的放大倍率才可以將燈魚拍得較大,否則就只能靠放大裁切了

即使可以放大裁切,但一開始的拍攝仍必須要有足夠的倍率以及足夠的細節畫質才能讓之後的處理事半功倍

玩水族大家常常會說「一次到位」以避免白花錢、走冤枉路,我覺得新手拍攝水族更是如此。至少我圓桶不用eheim,用UP、303小圓桶一樣可以把水草種漂亮、魚養好,而且不需要多花功夫;但是要我不用微距鏡,又要不在多費功夫下拍到喜歡的照片,我是做不到的。所以,我會推薦微距鏡頭,雖然我到現在還是厚顏地使用向好友蝦王借來的百微 XD 。

在鏡頭的世界中,塗裝上每加一個符號代碼通常都意味要多加好幾張甚至十張以上的小朋友,例如VR、HSM,那麼哪些符號所代表的功能是我們在拍魚時所真正需要的?若是以拍魚為主要導向,選擇具有超音波馬達者(代碼如HSM、USM,不同廠牌對於相同功能的不同名字而已),將有助於對焦,會方便很多。至於防手震(IS、VR、OS等),我覺得單純拍魚沒有必要,因為魚隻游動的速度使快門需求大多在1/125以上,會高過安全快門。我自己粗淺地覺得,防手震在手持慢快門時的功能比較容易顯現出來,但拍魚時沒什麼使用慢快門的機會,尤其是那種瘋狂游動的燈魚。

至於光圈又是另一個在購買時會讓人破財的變項。光圈大,意味進光量比較多,但相對景深就更淺,因此,若在可以額外補光的條件下,似乎就沒有必要追求大光圈,一來,一般咸認為縮光圈的畫質較佳;二來,光圈太大、景深太淺的結果就是常常只能拍出眼睛附近清楚,但魚身就在景深外的情況。

光圈大景深淺的結果,若是光圈夠小,或許可以呈現出兩隻在display的情形

以canon為例,在考量C/P值下,可以選擇60MM f2.8 USM(由於1:1的最近對焦距離很短,亦即要拍出1:1的照片,魚隻幾乎要貼在鏡頭前,故該鏡頭只適合小缸子),或100mm F2.8 USM。如果不在乎對焦速度(話說C家的機身對焦速度也不是快的,Sony、Nikon一般被認為在對焦速度的表現上更好),例如要拍的是短鯛、將魚這種泳速慢的,那麼沒有USM功能的也可以,例如Tamron 90mm、sigma 105mm。至於什麼Canon 100mm L鏡?我覺得那就跟C/P值的考量背道而馳了。


在補光後,可以使用較小的光圈,得以拍出整隻魚隻


2.機身,我覺得這個反而沒有很重要,只要能達到支援上述鏡頭、能無線觸發離機閃光這兩個條件者即可,至於是微單眼或入門單眼、或全幅並不是真正的差異來源。我自己用過了家人的Nikon D700全幅、Canon 60、Canon650D,在我這種新手程度,能感受到的只有可用ISO的差異(高ISO下的抑制雜訊);對焦速度和精準度雖然有差,但不到生死立判的程度,低階者頂多就多拍幾張亂槍打鳥,總會中的。

亂槍打鳥下總會補到魚隻有趣的動作,只是我通常都懶得花太多時間

我自己是滿懶得拍數十張照片然後挑一張,但以我用的低階單眼,通常拍二十張以內(其實多半只拍十張以內)就可以得到一張魚隻是清楚的超片,我以往發在部落格上的照片也就是維持十張挑出來一張的比例。也許拍個幾十、幾百張後可以挑選出更多較好的照片,但我自己真的蠻懶得這麼做的,那也跟我當初想要拍魚的動機不合。

3.離機閃光。這個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偏偏又是影響最大的。很多網友花了台幣兩萬元買了其他設備,卻獨缺這項沒有購買,所以導致拍起魚來總感覺力不從心,一般像我這種新手會很自然地陷入「光不夠、太暗-->打機身閃光-->死白、不自然、缸子反光-->不開閃光-->光不夠、太暗」的循環中。更大的問題在於:若不開閃光,則勢必要把光圈開很大或用長快門,前者讓景深太淺,眼睛清楚而魚身模糊;後者則是整隻魚都是糊的或有殘像。相較下,補光的優勢在於可以縮光圈,魚隻能清楚的範圍變廣、畫質也變好;快門可以開到1/200以上,容易拍出魚隻的凝結感;ISO自然也就不用開大,顆粒與雜訊不高將有利放大裁切。

光不夠下,快門沒法太快,光圈又要開很大,加上景深很淺的結果就是照片偏暗、魚隻易糊、對焦失誤


離閃補光後可以縮光圈、提高快門,拍出清楚魚隻的成功率自然就提升

閃光選用離機閃光,從上方或斜上打光即可避免機身閃光造成反光、魚隻顏色不自然等情況。以對岸的永諾閃光燈為例,沒有ttl測光(就要先多拍幾張來抓閃燈出力強度)、低GN的Yn460離閃大約台幣2000多,有離線ttl測光的永諾565台幣4000多(無高速同步快門),這都遠比鏡頭要加個「VR防手震」、「大光圈」要便宜的多。若之後有興趣可以選擇像某國外拍魚教學影片使用三個閃光燈分別從上方、斜上方、正面下方打出魚隻的立體感。使用離閃的另一個好處是能拍出平常在魚隻身上看不出的色彩,至於這究竟是更為「真實」還是透過光線來操作魚隻顏色的「假先」就見仁見智了。

離閃下的魚隻常常會有與平常不同的顏色

離閃亦有焦距可以調整。當調整為長焦,並把光從斜後方往前打,配合上設定相機為點測光時,可以更容易拍出背景全黑的圖片,即使實際的魚缸背景並不是這樣。

看似全黑的背景,其實只是拍攝的技巧
由上可知,一盞離閃可以達成:足夠快門拍出清楚的魚隻;得以使用小光圈讓景深不會淺到只有魚眼清楚其他都模糊;可以拍出魚隻更鮮豔的顏色;透過拍攝角度讓魚隻更具有立體感;得以操控拍出背景全黑或背景明亮的圖片等五項優點,可以說是報酬率最高的投資。很多人會砸重金買好的鏡頭、更貴的機身,以追求更好的畫質,但在初階時只要有一盞閃燈就能夠大幅地將畫質提升,一盞頂級全幅加上新百微,而ISO開到3200,光圈2.8下的畫質不見得比閃光燈加上入門單眼但ISO只要開100且能縮光圈下的畫質來得好啊!

4.剩下就是一些相機設定,把離機閃光設定好,ISO在光夠的情況下我只開100~200,快門在1/125~1/200。光圈在光足夠的情況下F5~F12。這樣應該就可以拍出這張巧娃的圖片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之後的構圖、光影操作的方式這些就已經超過我這種新手等級的能力,是需要後來看書、上課、經驗累積與學習的。不過,這些也就不是我這種新手一開始有企圖要去達成的了。

以上是一個新手很粗淺的感想,若有錯誤的地方,還歡迎高手版友們指正。

------

另一方面,攝影是一門技術與藝術,追求精益求精當然很好,但對於只是單純想把魚隻的身影記錄下來的我輩而言,能拍得清楚、放大比例適當也就足夠了,畢竟那才是我們的初衷,而非定要拍一張很厲害的照片。有些時候看到一些網友拿著純攝影的角度來批評小型燈魚玩家的拍攝,我覺得那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因為在小型燈魚玩家中攝影只是配角,魚隻本身、飼養資訊、環境與歷史才是主角,一隻糊糊但養得好的燈魚或珍稀的品種、或繁殖等特殊行為的畫面記錄,其價值在玩家眼中可能比一隻養得不好、破鰭、一般正常游動,但照片拍得很好的紅球魚隻要來得高,因為前者有更多的資訊意涵,後者只是藝術。這就跟相反地一個燈魚玩家跑去找一個專門攝影的人在他拍攝的紅蓮燈時說「怎麼不拍些特別的燈魚」這樣大發噘辭般沒禮貌。

追求的東西不同,標準自然相異。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有的人為了拍出好照片,不惜把魚隻撈出、換缸;但有的人擇儘可能避免撈魚,因為撈出的過程中總有風險,魚隻本身對這些人而言才是最重要的,照片則否。兩者間沒有對錯,只是追求的東西不同罷了。


7 則留言:

  1. 北辰兄您好,
    我也是從喜歡養魚而拿起相機的人,在您文章中有提到國外網站上的拍魚文章,不知是否方便提供連結呢? Thanks!

    另外關於離機閃的拍攝,我個人有些離離散散的心得寫在blogger中,若有興趣可以參考參考...

    文章連結:
    http://legendhua.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15.html

    回覆刪除
  2. Facebook的問題就是文章看過了就很難找,我剛剛回去看了一下但沒找到。那篇是我在上個月在奇獸的FB連結的,點開是一個影片,下面則有一張圖是該作者照一個類似七彩正在吞吐仔魚的畫面。您的文章我剛剛看了,還繪圖來介紹不同的打光方式,真是就甘心。

    我說的外國人影片就是類似下面這種,一個人在魚缸前講解的。不過我當初看的那個閃光燈布置並不是這段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1Sdyqcn8FI

    回覆刪除
  3. 另外也可以看這兩篇,不過有點長就是了。
    http://fish-etc.com/knowledge/how-to-photograph-your-fish-and-tank-part-1
    http://fish-etc.com/knowledge/to-photograph-fish-aquarium-part-2
    那位攝影者Hristo有很多十分厲害的將魚照片。

    回覆刪除
  4. 真是太感謝你了!
    有空要來細細品味一下這些文章!

    回覆刪除
  5. 足足找了半個小時,終於找到了http://underthesearadioprogram.yolasite.com/mr-mo-devlin-photography.php。果然是資訊爆炸的年代,問題不是沒有資訊,而是要正確找到想找的啊 XD

    回覆刪除
  6. 補個剛剛找到的文章「五招教你拍好招片」(外國人好像都很喜歡這樣的題目)http://www.advancedaquarist.com/2012/7/photography

    回覆刪除
  7. 的確! 要在眾多資訊中找到有用的資訊也是門學問! 呵呵

    "Five Tips for Better Images" 這篇有點太淺了,都沒提到秘技...

    Mr Mo Devlin 的照片看來都很棒,看到他直接拿噴漆噴在魚缸上,我就投降一半了...哈哈
    不過得到的心得是:要把魚拍好,一隻閃燈的確是不夠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