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一個生存的故事:一年生將魚 (翻譯)

        內容是自己翻譯自TFH雜誌

        其實這篇內容很簡單,只是當養久了的自己會逐漸把這些有趣、不凡的地方當成思空見慣的事情,習以為常後反而會失去了樂趣。重新看了這篇,回想起自己一些在養將魚上的經驗,以及第一次把將魚卵下水時的感動。

--------正文開始 ------------

        生活在對淡水魚而言十分極端的環境中,一年生將魚演化出有趣的生存與繁殖行為。由於生活在嚴苛、變動大的環境中,將魚衍生出特殊的適應機制。「一年生將魚」意指她們會在有乾旱期的水塘中孵化、繁殖並在一年的乾旱週期中死亡。這造就她們許多特殊的生存策略:快速成長、卵耐旱以及對水質變化的高耐受力

*變化的環境
                                                                               
        一年生將魚發現在非洲東岸以及其內陸國(編按:西非多為多年生),以及至北到阿根廷的南美洲。一年生將魚棲息地的共同特徵是:一次到兩次的雨季,其餘時間幾乎沒有下雨。蹊窪處在雨季會充滿水,並慢慢地再予及雨季後完全乾涸直到下個雨季來臨。
                                                                               
        這個具時間性的棲息環境是變動大且不可靠的,在某些時間雨季可能來得比預計或早或晚,有時候甚至只會下一兩天的雨,這導致水塘並不能久存,在主要的雨季到來前會先乾涸,而那些早孵化的水族生物便通通旱死。                                   
                                                                               
        水塘是由眾多野生動物共享,她們也會攪拌擾動、污染了池塘。這些動物中尚包含那      些會吃掉將魚的掠食動物、鳥類、昆蟲以及兩棲類。除了這些物理性的挑戰外,各水塘分隔的環境也限制了將魚的基因多樣性。將魚的卵必須具有彈性以適應休眠期高溫、乾旱的介質並且在正確的時間孵化。                                             
                                                                               
        把上述因素擺在一起,必須要透過最具有創意的生存策略才能成功生存在這種環境,而一年生將魚早已在百萬年前就成功地達成這目標。她們的生存故事持續讓即便是學富五車的專家驚訝。                                                             
                                                                               
        一般來說,把魚從卵養到大並不是很難的事情,但對將魚來說並非如此(編按:這真的很奇妙,在這麼嚴苛環境都能生存的魚種,在玩家手上反而難度還變得比一般魚要高),不當的存放與錯誤繁殖技巧是常常讓人們養殖失敗的原因。保持適合的水質與掌握孵化時機是養殖她們的必要條件。                                             
                                                                               
*一年生將魚卵的孵化                                                           
                                                                               
        有關一年生將魚的生存策略,我決定先從孵化開始講起。當雨持續降下,水塘、濕地很快地滿溢,而卵將會完成發的發育並且於數天後孵化。一年生將魚可以不假外力照 顧自己使自己到能自由游動的階段,這通常耗費孵化後的數小時(編按:剛孵化的將魚仔並沒有中性浮力,而是呈現趴底的狀態。若持續趴底始終無法浮起者便稱為「趴魚」belly-slider,趴魚文章我部落格裡面就有。)
                                                                               
        同時仔魚開始覓食,即便仔魚很小,但是她們已經具備牙齒來讓她們啃咬那些無法一口吃掉的食物。
                                                                               
        仔魚長大的十分快,有些個體甚至在三週後就有生殖能力(Watters, 2009)。快速成長原因有二,一則因為如果雨只是來源於雨季之外的暴風,那麼池塘將很快就會乾涸。第二個原因則較為複雜,且未被仔細研究,快速成長被認為和公魚、基因這些有關。一般而言,那些成長快速且顏色豔麗的強勢公魚能先繁殖,但也先老化死亡。當第一批強勢公魚不在,其他的公魚會很快的長大並發色,並成為第二批強勢公魚,直到她們老化死亡,第三批便出現,以此類推。
                                                                               
        玩家在其魚室也看到這個現象,少數公魚會長得特別大,如果這些強勢公魚沒有被很快
地移走,那麼其他若是公魚將不會發育。這個機制被認為增加了基因庫的數量,有助於
保存更廣泛的基因多樣性。
                                                                               
*一年生將魚卵
                                                                               
        一年生將魚的胚胎面臨一樣多的生存挑戰。她們有兩個主要的問題要克服:她們必須度過熱且乾旱的數個月,以及她們必須在確定可生存的環境下孵化。這邊將魚卵的生存策略也許比成魚如何生存還要讓人驚訝。
        N屬的品種將她們的卵放置僅有薄薄一層土掩蓋的表面。相對地,許多深鑽南美將魚則是憑藉介質(編按:例如泥炭土)較為鬆軟的特性,她們會將自己完全埋入土中展卵。之後某段時間,卵的發育必須接觸到空氣(編按:這邊值得討論,因為AKA論壇就有完全放在水中的水孵法),所以,介質必須乾燥且龜裂來讓空氣交換(Watters, 2009)。
                                                                               
        受到複雜的環境因素影響,一年生將魚的卵並不會以同樣的速率發展,而在到達某各自的階段後停止進一步的發展。這個停滯發展的行為叫休眠,她們將會持續停留在這個階段直到環境變化開了起跑槍。有些因素影響卵發育的速度與過程,例如當卵被埋在上層介質中,一旦土表乾燥與龜裂、當氣溫改變、空氣交換發生以及雨再次落下。
                                                                               
        一般而言,胚胎的發育被分為三個階段(編按:這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大部分的卵會在被預期下次的雨季時發育到第三個階段。大部分的胚胎會在池塘裝滿水的數天後孵化(編按:這大概就是水孵法中透過水壓來促使卵發育的方法)。
                                                                               
        大多數的時候,一旦雨季開始,卵就會開始持續地在整個雨季中孵化。然而,有間隔的下雨或雨季開始初期下幾天雨後就停止會讓池塘短暫濕潤後便乾涸,這將會殺了所有已孵化的仔魚。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會整年都不下雨,那些在預期時間發育至最後階段的卵將全部死亡。很明顯地,若所有的卵都同時發育到最終階段,將魚將無法存在。
                                                                               
        所以,一年生將魚的卵不會在同時達到卵發育的最終階段。一小部分的胚胎將持續停留在更早的發育階段長達數週、數月甚至數年。結果就是,在幾乎每一次水塘有水的時間都會有胚胎發育在不同的階段,而總會有某些是準備好孵化的,無論雨是何時下。
                                                                               
        最近也有不一樣的發現,有些一年生將魚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走完三個休眠的階段,這些階段在溫度、氧氣、CO2、當地濕度不同下並非必須(Leibel, 1982; Watters, 2009),而是可以跳躍的。這個也是使將魚無論在何時只有要水就可以孵化的生存機制。
                                                                               
*飼養將魚
                                                                               
        幾年來,AKA論壇的成員以及其他玩家透過對一年生將魚生存策略的瞭解來飼養並在人工環境下繁殖。
                                                                               
        也許沒有任何事情會比觀察到將魚卵胚胎的心臟在他仍在發育的身體中開始跳動還要讓人悸動。也沒有人能忘得了當她們第一次看到數批的孵化,如此小但已經準備好要生存將魚仔。這情景是如此激動人心同時讓人謙遜。能這樣的參與一種生命到此程度是有不同的質量的,我想。
                                                                               
ref.
                                                                               
Leibel, Wayne S. 1982. “Review of recent observations on the phenomenon of annual egg diapau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Killifish Association 15(3):83–100.
                                                                               
Watters, Brian. 2009. “The Ec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Nothobranchius Fish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Killifish Association 42(2).      

----

作這種沒錢的幾乎逐字翻譯到底是為了什麼?
自己給自己一個答案,「這就是愛吧。」

這樣想的話,我就更敬佩paludarium了,那數十篇的翻譯、排版、貼圖,除了是對水草的瘋狂熱愛外,我也想不出別的答案了。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電磁閥壞了怎麼辦 與 樂樂魚電磁閥組(轉載我的PTT舊文)

        凡是水草玩家最後難免會走向CO2鋼瓶加電磁閥組的懷抱,原因無他,它能讓水草種植變得很容易,同時又太方便(跟DIY相較),而且灌氣很便宜(跟長期把水草當消耗品、丟二氧化碳碇相較)。

        而新手一旦買了CO2鋼瓶組後,又開始一連串的問題,從硬體方面「什麼是水檢」、「鋼瓶上的數字與英文是什麼意思」、「要如何串接、止逆」、「電磁閥與簡易閥哪個好」,到實際的操作上「我該用什麼方式讓CO2溶解?細化器、霧化器或DIY RO擴散桶」、「要如何增加CO2的溶解率」、「KH、pH怎麼影響打進去的CO2」、「水草喜歡哪種形式的CO2,氣體或溶於水?CO2或碳酸根?」這都是接連的學習過程,這邊我不打算探討,網路上也很容易找得到答案。

        這一篇上部主要講的是「維修」部分,尤其是針對CO2組中最貴的那個電磁閥。下半則是一組常因為價格高昂而沒什麼人討論的品牌CO2電磁閥組。

---------正文開始-------------

(一)電磁閥壞了怎麼辦?

        電磁閥是一個可以一直隨著功能減退,開始有不同效用的工具,他的功能減退過程就是使用者「成長的過程」。

        1.完好的電磁閥,具有減壓、訂時功能。
                                                                              
        2.漏氣的電磁閥:讓玩家學習如何使用肥皂水測漏、學習如何使用止洩帶。(止洩帶這東西好用啊,凡舉接水管、塞硬管、防漏水、防漏氣等,可算是必備良藥......)
                                                                              
        3.表頭壞的電磁閥:讓玩家學習認識psi等計量單位。展開身平第一次去環河南北找表頭。養成注意住家附近哪裡有空壓行的習慣。
                                                                              
        4.黑色電磁閥本體損壞:原來電磁閥將變成具有減壓功能的簡易閥。有幾個大眾廠牌的黑色電磁閥本體很容易就能找到替換的同規格電磁閥,例如UP、AZOO等。電磁閥本體的更換約在500~750元不等。
                                                                              
        5.減壓功能損壞的電磁閥:讓玩家見識這個小零件一步一步讓電磁閥所有功能逐一損壞的順,體會到小零件對於大局的重要性(減壓零件通常在雙表下面的圓形中)。當減壓功能出問題,先是出氣錶頭爆表,再來是出氣停止,最後是黑色電磁閥本體損壞。因為一般黑色電磁閥本體的耐壓為10KG/CM^2公分,若減壓功能損壞導致電磁閥本體面對超過此數據的壓力,則將導致損壞。

        6.不知哪裡損壞的電磁閥:做為下一顆電磁閥的零件備用,這算是買UP或AZOO的好處。用水草伯或是華一的,要找到下一個的機率就低很多。
                                                                              
        所以,壞掉的電磁閥功能還是很不少的,不要丟到垃圾車啊!

        我這一篇主要是在講「電磁閥壞的順序與需要的維修手段」,至於電磁閥各功能的基本介紹,我會強烈推薦各位看這一篇:雙錶電磁閥的使用與調整:給新手CO2使用方法。另外要如何保護電磁閥本體不會莫名其妙的燒掉?請看abo大的作法:CO2電磁閥使用小秘訣

(二)樂樂魚電磁閥組

        特別寫這一篇是因為我自己覺得這組除了價錢之外,是非常好用的一組CO2。問題在於他「好用」的程度對某些網友而言可能不足以支撐他到兩套一般電磁閥+鋼瓶的價錢。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這組電磁閥有些陷阱,若沒有把鋁瓶連同「閥」一起購買,在使用上會出現很大的麻煩,原因後述。

        我自己認為商品除了便宜、外觀之外,還要「追求卓越」,也就是必須不斷的進步。相較於市面上一票十幾年來沒有進步的CO2鋼瓶組,樂樂魚的這組CO2是在很多的地方有改進的。反觀像是eheim那221*圓桶系列就是典型的沒有在追求卓越的例子。

        先說樂樂魚這組CO2的缺點:貴、鋁瓶容量過小。價錢方面沒有什麼好說的,鋁瓶容量過小則限制他無法被使用在CO2需求量的大缸子上,而頻繁的灌氣也不經濟。

        另外樂樂魚這組常常是以「套裝」來販售,問題在於套裝所附了另外三個東西真的是很讓人傻眼。「EHEIM CO2細化器(含風管/止逆閥.計泡功能)」這個東西醜,又貴得莫名其妙。樂樂魚本身出的細化器比eheim要好看多了。雖然eheim這顆的實際效果我沒看過,但再好會比霧化器或ISTA的簡易霧化器好?拿掉牌子貴是貴在哪裡?「樂樂魚250ml 高品質水質保全穩定劑、樂樂魚250ml 高品質水草活力精華露」後面這兩項更是沒用的東西,建議直接問店家可不可以照價退,或按照這兩項單品打五折退錢就好。
                                                                              
        批完套裝中強迫購買的東西後,現在來說樂樂魚這組CO2組合好在哪裡。它可不像eheim細化器拿掉牌子就是個根本不值錢的東西。

單就外觀而言,樂樂魚自己出的細化器雖是塑膠材質但在水中看來有玻璃的質感

        首先在說樂樂魚CO2哪裡好之前,我們先想想一組常見的鋼瓶+雙表電磁閥,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
                                                                              
        1.鋼瓶很重又醜,銀色鋁瓶比較好看又輕,而藍色鋁瓶的外型更亮眼。  買ADA的東西追求的是啥?除了虛榮之外,就是玻璃製品「好看」嘛!

烤漆的表面、寶藍色的外觀、輕巧的重量

                                                                               
        2.電磁閥的雙錶「做成那麼大」沒有意義,反而徒生以下缺點:
          a.電磁閥每一個接口都只是增加漏氣的機率,接口越少越好。雙錶就比單表多一個接口。
          b.連氣體行老闆都說「錶」是消耗品,那幹嘛要多放消耗品在設備上?
          c.一般電磁閥做成像米老鼠形狀的設計倒底是在搞啥?一方面讓整組鋼瓶的重心很不穩。另一方面米老鼠耳朵過於突出,容易被撞到,而一旦倒了雙錶一定先碰地,就必然會造成漏氣。
                                                                              
         簡單地說,「避免碰撞與漏氣」、「減少維修機率」。這是一般電磁閥應該在設計上要去改善追求的。
                                                                              
        3.一般電磁閥的微調銅頭對出氣的控制不佳,常常轉了半圈還是一顆氣泡也沒出,但又有時轉個1/8圈,卻忽然爆衝到一秒六七八顆。「微調頭調整出氣量不易」是另一個一般電磁閥的問題。
        4.「減壓」。以往只有雙錶電磁閥那種才具有減壓功能,一般微調閥(三四百元那種)都沒有減壓功能。而樂樂魚這款無論是有黑色本體的專家組,或是無黑色本體的玩家組,其「閥」皆具有減壓功能

        5.近來有些「向上式單表」電磁閥,改善了上述2.的問題,但也衍生了新問題,那就是沒有調整「出氣減壓設定值」。所以在遇到需要比較大出氣壓的溶解器具,例如霧化器、RO擴散桶,就算把電磁閥的微調全部打開也打不進去的困窘現象。但是樂樂魚的這款就可以調整。

即便沒有黑色電磁閥本體,這款「簡易閥」一樣具有減壓功能。轉鈕的右邊有四個螺絲,可以很輕易地自己加裝黑色本體。壓力表上方銀色處用俯視則可以看到內六角螺絲,可調整出氣壓以利用在霧化器等大壓力溶解器上。
                                                                              
        6.常常有人在問說電磁閥鎖在鋼瓶上究竟要索多緊?要不要用板手拆卸?阿沒有板手怎麼辦(廢話)?硬轉到底會不會怎樣?為什麼我灌完氣後幾天就沒氣了?
                                                                              
        如果你不會掌握究竟要怎麼鎖、鎖多緊,一般的建議是用手鎖到最緊後再用板手鎖1/8圈(請不要跟我提上面有寫「嚴禁板手」字樣,氣體行老闆一律都是用板手鎖的)。第二種解決方法就是買「氣頂式」的鋁瓶組,不用板手,易拆卸。所謂氣頂式就是透過瓶內壓力將閥往上頂,從而使兩者得以鎖緊達到氣密。而要卸下時只要把瓶頭關起,把閥內壓力洩掉後就可以輕鬆將閥取下。


        分析完這六種應該改進的地方後,檢視市面上能同時達到上述六項要求的商品,也就只有這組樂樂魚電磁閥+鋁瓶組了。
                                                                              
        不過,請特別注意一件事情:「樂樂魚的閥『一定』要配合樂樂魚鋁瓶使用」。因為他的0-ring是拴在鋁瓶的凹痕上,跟一般O-ring不同。(2015.1補充:後來樂樂魚有改款,根據我在網路上面看到的鋁瓶圖片,瓶口處確實已經改了,已經不再像上面我的舊款鋁瓶圖片是一條嵌在凹槽中的O-ring。這個改款是否影響原來氣頂式無須板手的優點我就無從得知了,但可以確認的是現在樂樂魚的鋁瓶已可以使用在其他例如AZOO、UP等電磁閥上面,通用性增加。)
                                                                              
        妳當然可以拿「多片」一般的Oring配合一般型電磁閥使用在樂樂魚鋁瓶上,但那樣十分愚蠢(因為樂樂魚鋁瓶頭特短,所以與一般型電磁閥會有一段間距,必須用n片0ring補上)。妳當然也可以拿樂樂魚的電磁閥然後塞一般型Oring硬鎖在鋼瓶上,但那樣就完全失去氣頂式的功能,而且用到板手會刮花電磁閥的藍色烤漆。
                                                                              
        另外,樂樂魚電磁閥與樂樂魚簡易閥的差價若超過七百元,那麼建議買後者,然後自己買UP那種款式的黑色本體自行做替換,規格相同,很好自己裝上去。

        簡單地說,樂樂魚這組值不值得推薦,要看妳對那六點的需求有多高,以及實際入手價是多少來判斷。但我覺得不可否認的是,在「桌球卓越」上,樂樂魚是十分值得讚許的。它這是一款在功能上很優秀、不斷追求進步的產品。

--------------
ps.我去看了一下樂樂魚官網對於這款CO2的介紹......寫的超爛,完全沒有把這些細膩但進步的地方寫出來,看來我才是真正瞭解設計者苦心的知己啊!建議樂樂魚可以跟我買這一篇做為廣告之用 XD

南美一年生將魚繁殖觀察、白卵與健康卵

(一)南美一年生將魚繁殖觀察

        我所觀察到的分別是PCR的實際產卵,以及FUM公魚產卵前的「色誘」。由於當天相機不在身邊,所以未能拍照十分可惜。

        以往觀察過AUS、BIT多年生將魚的產卵,其繁殖的動作就是在MOSS或毛線等底層介質上用尾鰭、背鰭等包覆住母魚,壓制後扭動下半身。一年生的N屬RAC的動作也差不多是這樣,只是場景換在薄薄的泥炭土上。可見我以前上傳的影片如下:



        但一年生珍珠將的的動作就很不一樣。
                                                                             
        先說FUM的色誘(因為沒有成功產卵,所以只能說是色誘,而且是失敗的色誘)。公魚一開始有沒有鑽土我並沒有看到,我看到時已經是在色誘了。公魚會在泥炭土上把背鰭、臀鰭全部打開,然後做出大幅度左右扭動,跟一般游動的姿勢很不一樣。

        版友可以用自己的手來想像,就是把手臂打平,把手掌垂直於地面,做出蛇扭動,或者是「so(請發二聲)來so(請發二聲)去」(台語)的樣子。那就是我說的FUM大幅度左右擺動。
                                                                             
        然後他會把身體「以側面迎向母魚」,不同於平常追打是用嘴迎向母魚,或是從後面偷咬對方的方式。而母魚也不會有平時被追打時的閃避動作。公魚會以多方向展示其側面,簡單形容就是繞著母魚跳營火舞那樣。(由於我是用杯子裝泥炭土,並非鋪整缸,所以若她們要產卵必須一起到杯子裡面)
                                                                             
        接著公魚會不斷往來於泥炭土與母魚之間,似乎是在誘導母魚進入杯子。簡單的流程就是:跳營火舞--公魚游到杯子處看母魚有沒有跟過來--沒有跟來--再游去母魚身邊跳營火舞...
                                                                             
        我觀察這個動作大概持續了二十分鐘,不過可能公魚魅力不夠,也可能是因為母魚太小,接收不到公魚的訊號,所以母魚始終沒有靠近泥炭土杯子。這個色誘行動就已失敗告終。

        另一個則是成功的例子,發生在PCR七彩珍珠將身上。首先不同的地方在於「鑽土」。
                                                                             
        S屬的PCR的鑽土與N屬的RAC動作迥異,PCR公魚會以「90度垂直」的姿勢,整個倒栽蔥似地插入泥炭土中,直到整個身體從土上都看不見。也難怪好友Hite之前一直叮嚀要把土加深。
                                                                             
        做了一兩次的插入土中動作後,PCR的公魚並沒有做出色誘的動作,但母魚就自己游過來了,可能是癡女吧,我猜 XD
                                                                             
        接著就是杯子中的泥炭土大爆發,噴的到處都是,所以我也無從看出究竟她們實際的產卵「體位」是像RAC一樣在土的表層,還是兩隻魚一起做出倒栽蔥插入土中。
                                                                             
        值得一提的是PCR在同缸子中有兩條公魚,前兩天只有互相追逐,並沒有打破鰭的情形。而今天早上則發現另一隻PCR公魚鰭被打破得很慘,尤其是在尾鰭與背鰭上,隔離輸家公魚後勝利的公魚就在中午開始跟母魚交配(而且輸家公魚就在旁邊 XD),所以我不確定兩者之間是否有關連,是先鬥爭完贏家享用?還是打鬥跟繁殖兩件事其實只是獨立的事件?

(二)白卵與健康卵

        將魚的白卵注定無法孵化,也就是死卵一顆。不過究竟是出生時就是「白色」,還是卵死掉後才變成白色,這個我就不清楚了。我猜想應該是卵死亡後腐化或感染後才會表現成為白色貌。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白卵?我沒有去查資料,不過一般的說法公母魚發育未成熟、水中有機物太多都有可能會造成白卵,前者是卵未受精,後者是卵受到感染。不過這都是一般的說法,也不一定正確。
                       
        白卵究竟長得是什麼樣子?
                                                                             
        前些天我的PCR七彩珍珠鑽了土,今天挑出來一些卵做為例子。首先先看正常的PCR卵

圖中標明者為正常卵,左下為白卵

        一般正常的卵會是透明並呈現有點偏金黃色,這個金黃色會隨著發眼之後越來越亮眼。當發眼到眼睛已經清晰可見,並在眼睛周圍出現金圈時,就是最佳的下水時機。上圖的左下則有數顆白卵作為對照。

        白卵的樣子則是:

圖中標明數字者皆為白卵

        圖中皆為白卵,不會有發眼的機會,同時很容易就會發霉或破掉。有時候擺在土裡一陣子就自然腐化而消失了。

放大鏡下的白卵

        這次只有挖了一瓢土做為樣本,來檢視PCR是否有產卵,該瓢中共有八顆白卵,僅一顆正常卵,猜測原因應該跟我的PCR對魚體型都還小脫不了干係,目前公魚僅2.5CM,母魚更只有2CM,對岸的鱂魚論壇網友也表示頭幾胎的鱂魚卵很容易會有這種現象。


ps.附帶一提,在FUM公魚有色誘動作後一天,泥炭土中就明顯地出現一個坑,應該是鑽土繁殖所留下的。

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虎斑與普太、蓮花座、尖葉紅蝴蝶、PCR、青木蕨

(一)虎斑太陽與普通太陽
                                                                               
        之前一直在想虎斑太陽究竟跟普通太陽有何不同?那個「虎斑」實際上長得是什麼樣?
                                                                               
        當然,草影有圖片可以參考,但是一方面草影的草況不是大家都種得出來,甚至說跟一般的型態有差距 囧(例如可看雲端跟血宮廷的圖,草影的兩種那麼好分辨,但實際上...XD)
                                                                               
        另一方面,若自己種不出來那就算知道是虎斑太陽又有什麼用?看起來就跟普太一樣啊!那幹嘛還要特別蒐集?(雖然我的紫羅蘭和鼓精太陽就是混成一團....)
        今天...我終於看出普太跟虎斑的不一樣了。

普太
虎斑太陽
        ............看不出來差異,對吧?差就差在這個東西啦。

都用箭頭標明了,在看不到也不能怪我啦
        拜託請不要說那是葉子狀況不好黃掉了........哼哼,繼血宮廷後,再次看到了草影的車尾燈 。

 (二)陰天的星月太陽、蓮花座
                                                                               
        市面上也有一票長得跟寬太很像的草,什麼大種、佑達等,這些是我連看草影圖片都看不太出來差異的。
                                                                               
        星月跟蓮花座則是比較容易跟寬太做區別,先說蓮花座。

蓮花座太陽

        首先,蓮花座的頭的「大小」整顆看起來就是比寬太要小很多;再者,蓮花座每節的「間距」也會比同環境下的寬帶要短;最後,頭部「形狀」會有明顯的差異,蓮花座就像是「蓮花」,頭部的最下瓣回維持在至少水平以上的角度,也就是__或\/,而寬太的頭部最下瓣則會打開超過水平,形成/\(當然角度沒那麼大);此外,蓮花座的「生長速度」會比寬太慢。
                                                                               
        接著是另一個比較容易跟寬太分辨的,就是星月太陽。星月太陽的特殊處就表現在頭部的葉脈會有明顯的凹凸起伏。而我的星月太陽則是陰天星月太陽 :

「陰天」的星月太陽
       什麼?看不出來葉脈起伏?阿我不就說是「陰天」了嗎...陰天本來就看不到星星和月亮啊 。                                              
       
       草影的車尾燈瞬間不見了   囧

                                                                      
(三)尖葉紅蝴蝶
                                                                               
         我自己種植起來,覺得尖葉紅蝴蝶比 「正 紅蝴蝶」要簡單,尤其是在紅不紅的表現上。尖葉紅蝴蝶我還沒有看過不紅的樣子,但紅蝴蝶不紅的樣子倒是屢見不鮮。在生長速度上,尖葉紅蝴蝶跟一般紅蝴蝶的速度差異不大,都屬於快速生長的水草。


左後為一般紅蝴蝶,右邊為尖葉紅蝴蝶

        冠上「紅蝴蝶」這三個字中自己覺得最難種植的是--豹紋紅蝴蝶,缸子中的慘況我就懶得拍了。
                                                                               
        附帶一題,尖葉紅蝴蝶在草影的說法,又叫做「新蝴蝶」,不過這巧意販賣的「新蝴蝶」在我看來跟「尖葉紅蝴蝶」並不相同。不知道究竟是不同種,還是單純環境造成型態不同。

(四)PCR 七彩珍珠將
                                                                               
        昨天看到鑽土產卵的情形,看來應該可以順利繁殖了。
這是之前兩隻公魚同缸的時候,正在互D
        不過後來另一隻就被打爆了,現在在隔離盒療傷。

這是贏家。winner takes all
         輸的人住小套房,看著贏家帶著妹鑽土...原來將魚的世界也是這麼殘酷啊
                                                                               
(五)青木蕨
                                                                               
         以前曾經在PTT PO過一篇文章,是「在我缸子中兩年的水草」,內容是說我曾經種植但狀況很慘,後來都在杯子中放清水苟延殘喘的草種。青木蕨就是其中之一。我以往只要把青木蕨丟到草缸,一週內葉子一定會變透明,然後就白化、軟掉,最後就只剩下一些莖部。丟到一個裝著自來水的杯子不要理會他,他而長得很漂亮,丟到一個裝著自來水的杯子不要理會他,他反而長得很漂亮,只是葉子會很小,而且長的速度比深綠還慢(真的是一年長一片葉子XD)

丟到自來水杯子中兩年的青木蕨

                                                                               
        偶然做了個嘗試,發現種植青木蕨的重點就在下面這一句話:「遮光、遮光、遮光(丟筆),老師在講都沒有在聽!」
                                                                               
        是的,雖然我很早就被告知不要用強光種植青木蕨,但壓根沒想到差異這麼大。下圖是我的青木蕨被水流帶到一堆草中的結果
青木蕨,又為新葉,左為舊葉

        首次在草缸中青木蕨沒有白化爛掉。我缸子中的溫度向來維持在24~25,所以溫度無論是以前或現在皆非決定的因素,差異看來就是在光照強度。新葉是在一個月內長出來的,跟以前的一年長一片相比快很多,不過因為草缸有CO2、有肥,這速度差異也是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右邊長出來的新葉偏狹長而透明,在自來水杯子中的長出來的左邊舊葉則圓否,顏色也比較深。
                                                                               
        老實說,我是比較喜歡舊葉的形狀的。而且,塞在一堆草裡面,那平時是要怎麼看啊  囧

電影清單(陪你到最後、色誘、潛水鍾與蝴蝶、末路浩劫)

        上禮拜週末去百視達踅了一趟,因為當次租的片子較多,所以獲得了一個免費「最愛影片」(就是大概一年以上的片子),所以就在最愛影片區晃了一下,這一晃還真不得了!幾乎每個架子的任一欄我都可以找到至少一片是自己租過的......原來我投了這麼多錢在租片子上頭啊!

        百視達的網站很可惜地並沒有像圖書館一樣可以查詢「歷史借閱清單」,我覺得這是一個應該要提供的服務。對於一個沒有記錄影感、影評的人而言,當被問到你最近看了什麼片子時常一時間會想不起來,直到別人說了哪部片名才會逐漸地把記憶喚回,這是很可惜的事情。當我可以輕易的查閱我租借了什麼片子,當以後在MSN或網路上跟朋友聊天時,我就能夠喚回我的記憶,並推薦我所欣賞的那些影片,進一步讓我的朋友們有動機去租借這些影片,從而擴大了百視達的商機(當然,如果是download那種就另當別論了)。畢竟,租到爛片是很傷情緒的,多幾次租到爛片子,就自然會對「租片」這種行為有負面的情緒,按照「FBI教你讀心述」一書的說法,腦緣系統就會把「租片」這個行為放在腦中連結「不舒服」的區域,以後自然就會降低去租片的頻率。

        扯遠了......總之,既然百視達沒有辦法查閱自己曾經租過什麼影片,那我就自己想辦法記錄下來吧。這篇是我最近從百視達租的片子,後面會加上幾句眉批作為回憶之用。

1.陪你到最後:

        荷蘭片,內容敘述享樂主義的夫妻在妻子罹癌後,丈夫一邊陪伴,一邊因為壓力而尋找慰藉而出軌。暢銷小說改編,是發生在小說作者身上的真實故事。小說的內容把丈夫的掙扎刻畫的更好,但電影的交代也算合格。自己認為,裡面有很多台詞可以用作男性偷吃之後合理化自己行為的漂亮說法(趕快筆記啊)。恩,我承認我最後用了不少衛生紙。這部電影我推薦給「有心人士」可以帶女朋有去看。

2.色誘:

        在我印象中Amanda Seyfried是跟性感劃不上等號的演員,可能是我受她在「媽媽咪啊」的角色影響太深,總覺得他就是該穿吊帶牛仔褲的女生。這一部片子讓我發現她其實是可以很具有誘惑力的。

        Liam Neeson和Julianne Moore都算是越老越帶勁的演員,不過這一部電影  Liam Neeson並沒有什麼表演的機會。這是一部靠讓人驚訝的轉折來博取好評的電影,不過,我大概在中段就猜出那個轉折,所以自然震撼性就不高。簡單地說,評價應該列在午餐電影的等級,可以看,但不會有很深的討論空間。

3.潛水鐘與蝴蝶:

        蝴蝶一直是西方很常使用的一種意象,甚至連商業大片「我是傳奇」中那些變種人也會用畫蝴蝶來表達某些意涵,「蛻變」、「重生」這是最一般的理解方式。

        潛水中與蝴蝶是十五年前的奧斯卡得獎影片,真實故事改編,敘述一位ELLE男總編因為中風而導致全身只有眼球能動,但他在家人與護士的支持下仍用他的眼睛在死之前寫完一本自己的書。

        我很難給這個片子給予評價。因為知曉這是真實人生中發生的事情,所以會覺得激動,但是單純以電影的角度去欣賞,我卻覺得整個故事被敘述得稍嫌乏味。

4.末路浩劫(The Road):

        在國內幾乎沒有引起迴響的片子,在國外與IMDB上的評價可高得很。演員來頭不小,有魔戒亞拉岡、北國性侵害的莎麗賽隆。電影內容是典型的末日劇情,整部電影除了「回憶」的橋段使用正常鮮明的彩色外,其餘都使用大量的灰色來塑造末日死寂的氛圍,「28天毀滅倒數」中最常被人談論的話面--主角走在空蕩蕩的城市,這個鏡頭在末路浩劫中俯拾即是,不過末路浩劫跟殭屍倒是完全沒關係。末路浩劫的故事是在資源匱乏、人吃人的末日中,一對父子如何秉持著「我們是好人」的理念,同時懷抱著「心中的火」去尋找希望。

        結局中兒子對那位跟蹤男性的提問十分有意思,同時也在某程度上說明了電影的主軸:「你是好人嗎?」「那你吃人嗎?」「那麼,你心中可還有火?」「恩,那麼,我可以跟你走嗎?」電影中一度很簡單地用「吃人與否」來作為判定好人或壞人的依據,但是片尾的問法刻意把「好人」與「吃人」分成兩個提問,代表「好人」與「吃人」間並非全等的關係。

        至於要如何去理解最後的結局?我覺得要從影片中透露出兒子追求的是什麼來作為理解的依據。這是一部我很推薦的電影。

---------------------------------------------
        這是我在連假那兩個禮拜看完的電影。本來還想進一步回溯之前的「幸福拉警報」(女性同志電影)、「特攻聯盟」(Kick-Ass,不要被他的片名影響,這是一部超棒的英雄電影)、「女僕」(尋找價值的外語片)、「窮得只剩下錢」(AMAL,有貧民百萬富翁的味道)、「馴龍高手」(龍、維京海盜、朋友,光這三個元素就知道有多夢幻而溫馨)......但是這樣一來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了。

        人,還是往前看吧 XD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如果不能提供他好的環境,那就別養他。」


        「如果不能提供他好的環境,那就別養他。」這曾是我在飼養水族的信條。

        但曾幾何時,隨著好奇、蒐集的慾望,我的貪念凌駕了這些信條。缸子上的隔離盒越掛越多,密度越來越高,缸子中疊幢架屋的景象彷彿落後國家的違章建築。

        隨著飼養環境的劣化,生命開始加速地逝去,尤其是鱂魚。好友Hite因為擔心外面跟水館買的魚會帶來其他的病菌或寄生蟲,導致他缸中原來的那些魚隻受到感染,所以他寧可忍住不進魚,專心地養他現在缸子中的魚隻,所以他的缸子可以六畜興旺,除了小猴飛狐、白玉飛狐以外,其他的魚種包含紅蓮燈、紅鼻剪刀都能在他缸子良好的環境中產下後代。即便他經過RAC近百隻仔魚與千顆卵的訓練,擁有極好的鱂魚養殖技術,但他仍不會讓自己手邊的魚種超過兩種,以免降低照顧的品質,所以甚至連xip這種難搞魚在他那邊也是不斷地產卵。

        反觀自己,每當看到漂亮的鱂魚,就會忍不住進,無論是買來、郵寄來或是跟朋友求來的,但卻罔顧自己能提供的空間就只有這麼多。於是乎,不同種鱂魚同缸混養者有之,一對公母硬養在小環境者有之,一個缸子中因為上面隔離盒內鋪滿了土而導致下面不見天日者有之。最終的結果就是破鰭、互咬、不繁殖、拒食、以及,死亡。

        前些天的晚上,老婆看著SIZE頗大的VGL在缸子中困難地鑽來鑽去,對我說了一句:「這樣魚好可憐喔。」無巧不巧,隔天來訪的阿翠在看完我鱂魚的連缸後,留下的竟也是一模一樣的這句話。


來自daily的火山旗公魚

        最近我個缸子走了兩「對」多年生鱂魚,一對黃金火焰AUS是曾經讓我天天收卵,也賣了十幾次卵,陪伴在身邊有一年的一對公母。另外則是好友林兄割愛的的火山旗鱂,漂亮的外表讓無論在PTT或是對岸的鱂魚論壇都對我拍的照片獲得稱讚,公魚走了兩個月後,我又跟另一位版友購買了他那邊打死老婆的單公回來,回來時的狀況極好,但是明明是養在不同隔間的魚,卻如同AUS一般,都是前一天還十分有活力地索餌,隔天就開始不吃,晚上就死亡,再隔一天母魚也跟著走。鱂魚是很能撐的魚,以往的經驗,就算因為身體出現問題或水質不對,她們都還可以拒食兩週以上,然後才死亡,但這兩對的經驗就彷彿死亡對她們是一種福份,得以離開惡劣的環境、不盡責的飼主。走得速度之快甚至讓他們在離開時身上仍然保留豔麗的色彩與極佳的體態。


活在隔離盒中的RAC

        若再把時間往前推,走的是兩公一母的輻射珍珠鱂FUM和一對親手養大的漂亮寶貝RAC,原因都是胡椒病,因為養在不流通的隔離盒,又少換水下的結果。胡椒病並不是難以治療的毛病,但是我竟然能晚發現到來不及救回,可見太多的魚種已然降低了我照顧的品質。

        以往當掛魚的時候,我會開始想可能會是什麼原因,之前的排便出來是什麼型態?有沒有呼吸急促?有沒有摩擦身體?體色有無變化?甚至死亡後我還會很土法煉鋼地用珠寶放大鏡觀察體表與鰓部看看有無寄生蟲。然後開始慢慢排除掉某些可能性,留下較少的可能性。但是這個作法其實必須建立在一開始有提供較好的環境下,然後去找可能的影響外力才有意義。在環境差下,連基本的魚都養不好了,找尋「外力」的意義就不大了,因為那只是在治標而已。

        當老婆跟阿翠異口同聲地說出那句話,我才驚覺,原來自己已經從killi-lover變成了killi-killer。

        看著逐漸空下來的隔離盒、空間相對變大連缸隔間,嘆氣的同時也鬆了口氣,能夠這樣單缸飼養同種,提供足夠掩蔽物與空間,這才是他們應得的。改善環境後的PCR開始頻繁地鑽土;FUM開始四處覓食,連長大的速度也增快;VGL母魚不再需要卡在動輒會被擠死的缸壁與隔離盒間空隙來躲避公魚。這是用其他的生命換來的教訓。

        也許是經驗與知識讓我自大,也許好奇與慾望讓我失去了最初的信念,但是如果連生命消逝的痕跡這般赤裸裸橫陳在眼前,且是重複地發生,而我都能無視,那麼我想我已經沒有飼養水族的資格。

        「如果不能提供他好的環境,那就別養他。」這是我的反省,也是我要找回的初衷。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七彩霓虹稻田魚Oryzias woworae

        這是我在2010/10發在PTT的文章,那時後這款稻田魚剛出兩三個月,現在倒是很常見,而且價錢也崩得差不多了,當時買還要一對500,最近在論壇上已經看到有玩家在賣自己繁殖的,價錢約在十隻600......唉唉。

--------------------以下為舊文轉錄---------------------------

        七彩霓虹稻田魚Oryzias woworae,因為來自蘇拉威西島,所以我自己常常稱他為蘇拉威西稻田魚。

        相關的介紹可見:
        國寶的網誌http://rb5killifish.blogspot.com/2010/08/oryzias-woworae.html、威智水世界的資料http://www.aquazoo.com.tw/FrontEnd/aquadatabase.php?id=231、奇獸飼育學資料http://magical-creatures.blogspot.com/2010/07/2010-07-25.html

        文獻可見:
Lynne R. Parenti & Renny K. Hadiaty (2010) "A New, Remarkably Colorful, Small Ricefish of the Genus Oryzias (Beloniformes, Adrianichthyidae) from Sulawesi, Indonesia." Copeia: May 2010, Vol. 2010, No. 2, pp. 268-273.

        檔案在此

*文獻abstract:
                                                                               
        七彩霓虹稻田魚分佈於印尼蘇拉威西東南邊的Muna島,與其他稻田魚不同的是七彩霓虹稻田魚公母皆具有明顯鮮豔的花紋,包含鰭部邊緣的鮮豔紅色與身體中間部分的藍色。尾鰭的截斷特徵顯示他們可能屬於一個未命名的生物演化系。
*玩家最關心的應該是公母:
                                                                             
        文獻的pp.269頁有圖片,上為公魚,下圖中間為母魚。公母的分別方式可見pp.270,不過除了體表藍色大多為公魚外,我找不到其他可以明顯做為一般消費者分別的特徵。什麼較短、圓錐形的泌尿生直乳突(urogenital papilla)為公魚,母魚是雙瓣狀;牙齒的排列云云...呃,很抱歉我眼拙分不出來。
                                                                               
        比較能作為一般水族消費者判別公母的條件應該是「公魚具有延伸、絲狀的背鰭與臀鰭。」"anal-fin rays without bony contact organs";這一句我就不懂了。

*飼養環境

        可以參考其原生環境。文獻中提到蘇拉威西稻田魚生活在百分之八十被樹蔭覆蓋的淡水溪流,河流底為泥、砂、落葉。樣本在一米到一米半度深捕捉。pH6~7,無水流(current nil,是這樣翻嗎?)。

        這樣的條件並不嚴苛,也很容易在一般水族玩家的草缸中達成。

*自己的心得:
                                                                               
        除了文獻提到的公母特徵外,其實最好作為分辨的是魚隻顏色。公魚會偏向金屬藍,母魚則偏向黃色。在胸鰭的表現上公魚有明顯紅色,母魚則淡得多。但對於一般玩家來說最能確保判斷沒有出錯的大概還是背鰭與臀鰭有無拉絲。因為在店裡看到沒有藍色很可能是只是尚未發色而已,所以抓到的也不一定是公魚。

臀鰭與背鰭拉絲是較為保險的公魚判斷依據

                                                                             
        其實版友可以把這款魚當成是上了電光美人顏色的女王燈,不過公母的判別方法跟女王燈看流蘇的方式也蠻相近的。
                                                                               
        目前七彩霓虹稻田魚的價格大概一隻可以抵25~35隻女王燈的價錢,這麼高的價位跟此魚屬新發現種類、國內市場尚不普遍有關。
       
        不過想一想火翅金鑽的前例...恩恩。如果有能力能快速繁殖並養大,大概還來得及賺到第一手,半年後應該就不是這個價位了。

---------------------舊文結束-----------------

       上面的舊文是發於2010年十月,一如舊文文末所預測,半年後的今天這款稻田魚的價位的確從1:25隻女王燈,跌到現在1:6隻女王燈(女王燈已經變成計價單位了 XD),看來我對水族市場的精準度已經快到可去夜市擺攤的程度。

        這款魚在飼養上並不困難,同時根據網友們的經驗,他也很好繁殖(不然也不會崩得那麼快),跟女王燈一樣母魚在產卵前會有掛卵的情況。我自己覺得這款魚不太適合養在強光下,因為體色在強光下比較難以顯現,就像上圖所顯示,我這邊就是這樣的情形。

        我常戲稱這款魚對「電光美人女王燈」,而他的嘴型也的確讓這款魚能展現出水族玩家很追求的「除油膜」能力。

        至於我有沒有來得及賺到這第一手?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2014/3補------------------------

母魚掛卵

公魚,打光又打錯地方,不過反而讓體側的藍色反光變得比較明顯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蘇蝦三部曲之三未完 預計的鋪陳

        要從自己之前的經驗中歸納,還要拿別人的經驗來修正都需要花一段時間。

        預計的編排應該先是水質參數,可以先看這一篇,2010年以前網路的蘇蝦湖水質來源幾乎都是來自這個。再來是底砂選用,接著為飼料餵食,之後為過濾、換水與小瞥步,最後是蝦種與混養的問題。基本上跟我在蝦米、酷蝦那兩篇的行文流程差不多,只是內容與想法有蠻不一樣的改變。

        圖先上,文後補。畢竟圖只要花時間,不用花頭腦(橫豎就是要酸一下所謂「有圖有真相」派)。

        先丟期刊:http://rmbr.nus.edu.sg/rbz/biblio/54/54rbz271-276.pdf,一百多頁的學術期刊,要K很久。裡面大致介紹蘇蝦的分類、分佈狀況等。


cooper的中文名很多,從直譯的「庫柏」到描述外表的「金沙」,
另外還有比較少用的「雙色」或「半背蝦」等名
        cooper蝦算是入門等級的蝦種,等級跟藍足、白襪大概在同列,也十分容易繁殖。重點在於繁殖後的子代顏色常常不盡理想,在初生的仔蝦雖然都有不錯的體色,但是隨著長大到0.7~1CM的時候,開始有部分的顏色就會褪掉。cooper的size算中等,活動力強,但常常在飛蝦的時候也就是大去之日不遠矣。

抱卵的六間six-bended bee
不知名的仔蝦,由於放大可以看到尾部有六條白紋,故猜測是六間蝦的
雖然點點比較少,但仍是黃頰。黃頰的體色表現差異極大,由本章可見。
蒂格理虎紋蝦,其移動範圍很小,常常會再固定的區域生活覓食。與一般到處趴趴走的蘇蝦不太相同。

永遠比別人小一號的可樂(彩虹)蝦

一樣是黃頰,前為白蘭花。個人比較喜歡斑點較多的黃頰,圖中為斑點較少者。
顏色對比極為鮮明的蒂格理虎紋,難得走在加溫棒可以讓人拍個仔細
永遠最受蘇蝦們歡迎的地點--水妖精下。自己覺得這張把蝦子照得很有海水蝦的味道!
週而復始在我缸子中抱卵的白襪
紅木紋是蘇蝦種體型較大者,跟黃鼻都算在巨人蘇蝦之列
蒂格理虎紋蝦隨著光照其體色會有轉變。
如前面圖中所述,這隻虎紋的移動範圍就侷限在這顆蘇石附近

屁股翹高高的黃頰,這隻的斑點就比較多。

由寬厚的腹甲來判斷,這應該是母的蒂格理虎紋。左為彩虹蝦
        我之前觀察虎紋,深深覺得覺得他是移動力很低蝦子,正確的說應該是他都待在固定的範圍內,也並不是很隱蔽(EX水妖棉的正上方),但就總是會出現在那個半徑之內,被驚擾時也只是移動到附近隱密處。相較於白襪、黃頰、白蘭花這種到處逛街的,虎紋就像看門狗一樣不隨便換位置。進食能力(腳撿拾的速度 XD)其實不錯,最後兩次飼養的情況其實都蠻良好的,似乎沒有一開始想像的難。
                                                                               
        蒂格理虎紋被命名為Caridina spongicola。我之前一直以為既然有-cola,應該指的是可樂(彩虹)蝦。但實際看一下學術期刊,這似乎是個以訛傳訛的誤解,而且連很多國外水族論壇也以spongicola稱彩虹蝦,看來錯誤的資訊還可以跨國際呢!按照學術期刊的說法,彩虹蝦應該是Caridina woltereckae才對。PTT的uclala版友在很久以前就發過這個「正名」的文章,只是連我也沒有正確的記清楚,一直到最近才更正過來。
        虎紋之所以被命名為spongicola,就是因為他跟淡水海綿有共生關係,所以,有興趣挑戰虎紋的版友說不一定可以一起進海綿石(最近好難找),也許可以降低虎紋的飼養難度。
        至於國內的威智水世界也一樣犯了以spongicola為彩虹蝦的錯誤(請見http://www.aquazoo.com.tw/FrontEnd/book5.php?bookID=104&bookContentID=1444

仍是黃頰,但不知為何這隻似乎頗為修長
水妖精下的party

白襪仔蝦

這一張特別放大。當初養了好幾個月,彩虹終於抱卵啦!!!


疑似是藍足的小朋友

白襪F3
白蘭花也出生了。這一張照得跟會發光一樣 XD
同場加映cooper小蝦
        最後面當各種蘇蝦都開始抱卵,仔蝦紛紛出生的時候,缸子也開始進入末途。在短短的兩週內,成蝦一一死亡,仔蝦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推測原因可能是缸中蝦量過多兼以幾乎不換水造成NO3累積過量,另一種可能則是珊瑚砂為底砂最終的結果是超高的GH值(超過14)以及無法控制持續攀升的tds等數據。很讓人難過的終局,一段時期的高峰,跟隨驟然輒止的結局,上面推測的原因也就是讓我這次改採低密度養殖以及更換底砂的模式,希望之前失敗的經驗與歷經短暫的高峰的成果可以成為這次重新嘗試的基石。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水流直噴水草頂端的結果

        從養水草之初就有被前輩告誡不要拿水直接沖水草頂端。水草,尤其是龜毛太陽草,會白化、縮頭。
                                                                              
        就像在師傅、學徒制度那些行業流傳的諺語:「師傅能告訴你要怎麼做,但無法告訴你為什麼。」我也始終不明瞭原因何在。paludarium在部落格上面翻了兩篇跟水流有關的文章:有趣的野外觀察:水流、水草和藻類http://www.paludarium.net/6/post/2009/11/170.html、水流對水草成長的影響http://www.paludarium.net/6/post/2007/05/30.html,但是裡面並沒有提到「水流直沖植株頭部」會造成縮頭、白化等現象,只有提到物理性破碎,以及必須按照種類而定。

        我自己在想,The Effects of Water Flow, pH and Nutrition on the Growth of the Native Aquatic Plant這一篇裡面應該會有答案,不過當初那一百七十幾頁我也是跳著看,現在內容也忘得差不多,更懶得再翻一遍。

        只是自己在添加了800L/H的馬達直吹後,水草出現了下面的現象:

極度縮頂的尖葉紅蝴蝶
        沉馬的位置前幾天做了改變,原來是貼在缸壁更前方往後吹,尖葉紅蝴蝶首當其衝,距離在十公分以內。拍照時馬達位置已做了改變。值得注意的是該株下面沒有被噴到的的新芽則跟以往正常的頂端沒有什麼差異,以往正常頂端圖如下

正常的尖葉紅蝴蝶。縮頂者下方的新株依然可以維持這種形式。

        另一個出現問題的是普太。水流方向為由左至右,左邊距離出水口約三十公分。由於普太叢呈現「凸字型」,左邊接受水流極強,右邊則因凸字型的型態而能得到較緩的水流。

請注意左半植株與右半植株葉幅大小的差異
        但是距離出水更近的綠宮廷則不受影響。也許就像paludarium翻譯的文章中所述,水流直沖頭部的影響還是要看品種而定,目前我也只能推論到這邊,若還要進一步推論那麼就是我過渡詮釋了。
不受影響的綠宮廷

ps.這個800L/H沈馬提供的水流遠較經串接後的1200L/H圓桶要強得多,「自己感覺」大約有兩倍以上的強度(可見tetra圓桶濾材硬塞+串冷水機+RO很囧),其水流強度足以上普太叢產生60度的傾斜(垂直為九十度)。

pH控制器VS黑毛的疑問,以及與疑問相反的使用結果

        長久以來聽聞paludarium提倡的「穩定CO2」減少藻類滋生,但心中總是抱持著懷疑。懷疑的地方有二,一個是在理論上,一個是在實際操作上(怎麼突然想到我論文被批的時候 Q___Q):

        第一,為何CO2的穩定與否會跟藻類能連結在一起

        那種一陣子打CO2又停一陣子的情況,造成草出現問題的狀況,的確可以從paludarium有關Rubisco的那篇得到一些解釋。但是,像我們這種用定時器每天隨光開啟的情形跟打一陣停一陣不同(所謂打一陣停一陣指的是打的時間長到植物減緩rubisco的生產,然後再停止額外提供CO2),當然也就無法用rubisco那篇來解釋。
                                                                             
        第二,pH控制器控制的是pH,但水中影響pH值的並非只有CO2,所以怎麼能說因為pH直維持在相同,所以CO2是穩定的?例如自來水的pH與黑土下的pH;缸子久不換水本來就會下降的pH......等。當缸子的pH本來就會受其他因素影響,怎麼能夠說當pH數值相同時就代表CO2穩定?
                                                                               
        更何況,打的CO2在缸中以氣體、溶於水、HCO3等型態(比例受KH等等影響)存在,但並非每一種存在都會影響到pH值,那麼要怎麼說pH維持相同,就是CO2穩定?


        不過......我還是搞了一台pH控制器來自己嘗試看看

        以我自己的缸子而言,黑毛最常出現的地方會是在老葉上、吐血鼓精的尖端以及所有的硬體,包含加溫棒、出水口、入水炸彈頭、溫度計上。正常生長的草類則不太會染上黑毛。為了測試pH控制器的效果,我刻意移除缸子中的小猴飛狐,讓缸子中幾乎沒有會去吃黑毛藻的生物。

        我去測量我使用的自來水,pH值在6.9~7.2。黑土草缸在連打八小時隨光開啟的CO2後,pH值約為5.3,在關燈並停止CO2十六個小時後,pH值會到6.2,而在多天完全停止CO2後,pH值最後會到6.7。顯見在我以往的操作下,pH值是會有很大震盪的,也就是paludarium所說的CO2也許充足,但「CO2不穩定」。

        我後來將pH控制器設定在5.7,經過兩個多月的結果,黑毛真的不復見,最明顯的表現是在那些硬體上,完全沒有黑毛的存在。

        期間因為移出小猴飛狐,所以缸子曾歷經絲狀藻的爆發,但是,黑毛藻仍然不見蹤影。

        所以,即便我對於使用pH控制器來抑制黑毛藻有「理論上」與「操作上」的疑問,但是「結果」告訴我,pH控制器似乎是有用的。不過統計上的相關並不代表因果,而找不出合理解釋的相關代表常常忽略的中介變項或第三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pH控制器的功效僅限於「黑毛」。對於絲狀藻、綠斑藻是完全無效的。其他像是懸浮性的綠水藻類、實屬於細菌的藍綠藻就更不用提了。

        文章中提到paludarium的兩篇文章網址如下:
        1.rubisco這篇是我非常推薦的
        http://www.paludarium.net/6/post/2009/10/164.html
        2.針對黑毛藻防制
        http://www.paludarium.net/6/post/2007/06/54.html

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推薦的ista細化器(被我罵很久的牌子)與房間一隅

ista圓椎細化器
        之前發過一篇文章,內容是推薦ista最近出的那款圓椎細化器,不過有鑑於「有圖有真相」的理念,所以拍了這段影片,請注意細化器的計泡處顯示的出氣量。


        另外,附上中和房間的一隅,跟PTT崩舉當初的ADA魚室當然沒得比啦,無論是設備或是造景上。


        IQ3只是隨意丟個沈木下去...暫時還想不出來要擺什麼,由於這三個缸子都不在身邊,一兩週才能照顧一次,所以不大能放什麼需要照顧的活體下去。不過,針對IQ三個質感和簡約的設計以及出人意料安靜的沈馬,我只能說,「IQ3,真有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