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了,但每每見到這個景象總會覺得口孵中的火焰熊貓公魚真的是很辛苦的,「男人真命苦」這句話不只適用在人類上,也絕對適用於口孵的原鬥公魚上啊,而且保證不是喝了保力達就可以解決的 XD
外觀上,口孵中的火焰熊貓身體顏色會失去平實的紅豔,頭部會整個變形呈現類似斧頭形狀,由於嘴內含著數量不少的卵,口腔鼓起連帶使鰓蓋也有翻起的情況,彷彿一般說魚隻生病的翻鰓模樣。
行為上,口孵中的公魚戰鬥力急速下降,多半躲在產卵管或貼在缸底,而母魚會在此時一吐平時的怨氣,追趕著失去活力的公魚。更別提在這段口孵期間公魚無法進食,所以口孵完的公魚會瘦一整圈。沒得吃、身材變形、喪失活動力、還要成天被母魚打...這豈是一個慘字了得。
 |
一般狀態的火焰熊貓 |
 |
口孵時期頭部整個變形的火焰熊貓 |
 |
透光下嘴內黃澄偏白的都是卵 |
 |
活力降低,多半怯生生地躲起或貼於缸底 |
近兩次的口孵帶大的並不多,推測原因應該是跟前一陣子的將魚仔魚一樣,過快使用無節,而仔魚初期無法順利消化的緣故。這次會在頭幾個禮拜只使用微蟲、草履蟲來看看帶大的機率是否能往上提升。由於接近夏天,高溫下口孵的時間會縮短至大約兩週,跟冬天公魚要絕食三週以上的狀況比幾來似乎要好一點點了。
魚照真是愈拍愈有味道了,挖咖咿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