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亨德拉繁殖前體色變化
亨德拉公魚繁殖前的體色有明顯變化。後方為龍眼葉。 |
今年不知道生幾次的亨德拉(但通通沒帶大,大部分都是人工孵卵失敗,少部分是他自己吃掉)。圖中為交配前公魚的顏色,身上出現平時所無的一條條縱紋,一路延伸到臀鰭,讓他遠看有點像西非的安索其原鬥(Microctenopoma ansorgii)。這種表現不僅出現於公魚,母魚魚身也會出現類似縱紋,不過較不會延伸至臀鰭。
這是一隻年紀超過五歲的老魚,第一次拍他是2017.11, 當時是以Betta sp. Sengalang進的。怎麼感覺一年比一年會生。
上面照片從黑色瓶子露出頭的是布朗溫(Betta brownum),今年也吐超過五次。成功孵化的數量?一隻。每次撈出來的卵都可以撐至少三天不發霉,甚至有放到十天沒感染黴菌,但就是沒發育,也不知道是不是室內太冷,加上我撈出來後直接用水管過三胞胎的水替換,溫差過大的原因?
之前的人工孵化都是用便當盒大小的乾淨塑膠盒裝盛,放室內桌面。水替換成除氯後的自來水,前期每天換一次,三天後兩天換一次。風管一秒一顆出氣,非常淡的甲基藍,這個操作方式最終浪費了幾百顆卵 唉唉。不撈又一定被他們吞掉,這個冬天只在缸內撿到一隻虎口餘生的潘卡拉朋仔魚而已,超崩潰。
二、奈及二線不同環境下的體色
前陣子跟魚友阿凱聊天,聊到奈及二線( Parosphromenus nagyi)十二月生的仔魚初生時帶著父母的胡椒,我最終沒帶起來,可能因此被親魚記恨,一直不給我第二次機會。阿凱回說他那邊還有幾隻公魚,但沒母魚配,他大方問我要不要帶回來試試。
中間是我的公魚,右邊是阿凱的小公魚,體色明顯不同 |
下缸後三天我拍了這組照片,在有對照組下,我發現我這邊的公魚似乎體色特黑,從阿凱那邊來的三隻公魚顏色偏亮。他說這應該是他後期沒有調整水質導致,在他有調水時顏色跟我一樣偏黑,如youtube影片。
來自魚友阿凱的奈及二線大公魚 |
中間為我的公魚,最右邊為母魚 |
公魚眼睛後方到鰓蓋的深色黑線有些發紅,不知是否為婚姻色? |
體色差異明顯 |
三、龍眼葉的水族運用
水族玩家多半知道大葉欖仁的葉子可以使用在魚缸,具有釋放單寧酸,製造水色的效果。欖仁葉效果發揮得很快,一尺缸放一片葉子,一天後就可看出明顯的水色變化,但欖仁葉有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它很容易爛,一旦腐敗會便會對水質產生負面影響並帶來原蟲,造成很多玩家(包含我)都有在使用欖仁葉後魚隻感染胡椒病的經驗。
龍眼葉一束五片放一尺缸,第三次換下的水 |
相較於欖仁葉,龍眼葉較不易腐,也就比較不會出現用完魚隻得胡椒的情形。龍眼葉吐色較慢,大約一週後才可感覺出水色變化,但欖仁葉十分持久,使用在我的魚缸,即使歷經每週一次換水,二分之一的換水量,第三次換水的水仍明顯偏黃。
不過,欖仁葉有個優點,當它飄在水面時會呈現一個自然弧形,原鬥很喜歡在裡面做泡巢,龍眼葉比欖仁葉小,也沒有弧度,故不具備上述功能,但論安全性、耐久度,龍眼葉是比欖仁葉優秀的選擇。
欖仁葉是雙北公園中常見的樹種,但龍眼葉我很少在周遭看到。朋友說台中滿山都是龍眼葉,但台北情況明顯不同,所以只好花錢在網路上買人家已經做好處理、封存數個月的,用金錢換取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