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自美麗華誠品 |
這是我的第三本譯作,也是初次獨立掛名,由於我周遭大多是水族前輩、水族大大或已臻玩家之境的魚友、草友,我比較不好意思推薦前兩本水族書,畢竟那偏向入門書籍,但2024勞動節上市的《跟著80種魚環遊世界》我自己閱讀英文版時就看得非常愉快,相信對生物、海洋有興趣的朋友都不會後悔入手晨星的中文版。
雖然書名為《跟著80種魚環遊世界》,但此書並非單純的生物介紹,內容蘊藏更深意涵──作者企圖將生物與世界,更精確地說,是與人類世界做連結。書名幾經修改,若採英文直譯過於拗口,我偏好用海洋生物一詞涵蓋「魚與其他」,出版社幾經斟酌選擇單用魚字,不過,看目錄即可發現作者除了寫軟骨魚、硬骨魚,還囊括了頭足類、甲殼類,乃至已消失的古生物(艾登堡魚母),至於長得像魚的哺乳類自然不會缺席。
作者的書寫方式會先從海洋生物的外表、構造寫起,再敘述其習性,此部分偏向生物書籍寫法。接著,作者筆鋒一轉,開始講述該生物在人類歷史中曾留下什麼身影、扮演什麼角色(你知道清教徒革命時為了防止梅毒在軍隊中傳播,英國政府將鱘魚/鱘龍魚魚鰾製成的保險套發放給士兵嗎?),這部分我覺得特別精彩,彷彿看歷史軼事一般,有趣好讀,每每看完腦中都浮現「奇怪的知識增加了」的貓咪梗圖。海洋生物跟人類世界的互動不僅是過去式,還是現在式、未來式,作者認為我們現在擁有的便利生活某種程度是仰賴海洋生物的貢獻而得,例如:抗菌器材經過鱟血萃取物測試,確保其安全;近年的熱門話題AI,其發展中受到海蛞蝓的啟發;疫情期的PCR檢測、新冠疫苗的開發、新一代的植骨材料都有海洋生物的痕跡。作者在各單元後半將層次拉高,從生態角度切入,描述這些對人類世界影響深遠的生物們目前面臨了哪些挑戰(也有成為過度繁衍入侵種的例子,如蓑鮋),人類做了哪些努力企圖帶來轉機。我認為作者的書寫架構值得學習,無論想增進科普題材的寫作能力,或者自媒體工作者欲提升講述動人故事的技巧,乃至於一般人當成閒談話題皆可參考。
相較於一般圖鑑使用照片,本書採用更討喜的插畫,除了能凸顯物種特徵(例如在漆黑深海看似長相相同的燈籠鯊),亦可軟化內容,擴大適合閱讀的年齡層。總之,這是我自己蠻喜歡的一本書,希望我的翻譯能讓它加分,讓更多人喜歡它,乃至於喜歡上書中的生物。最後,我在南美與東非自助旅行時,發現國內在兩地野生動物翻譯書幾乎是空白的,希望編輯未來要進行這塊時別忘了我啊~~~(用力揮手)
----
博客來有比較多的試閱頁,大家可以看看內容喜不喜歡再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