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若拍得不好,是因為靠得不夠近

20世紀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Robert Capa曾說:「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If your photographs aren't good enough, you're not close enough)沒有想到這個一般被使用在人像攝影上說法也可以用在水族的魚隻拍攝上。

嘴破要噴廣東目藥粉

圖中斑節將母魚的眼睛用文人描繪女子的「眼底映著一潭清澈」來形容並不為過;布朗溫公魚的圖若要點開大圖可以發現鱗片中藏著點點金光,紅中透黃(不是胡椒病啦)。

白裡透紅嗎?不是,是紅裡透黃。

放大的魚隻可以發現平常所沒有看到的美,起碼比起人臉一放大後,黑色的毛細孔凹洞就全部跑出來要好得多 XD

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火焰熊貓對魚;帕斯風(或迷你歐匹納)對魚

最近在走正妹自拍部落格路線,沒啥有內含的文字,就用圖片來吸引注意 XD

火焰熊貓公魚連吞了三次卵後,拿他們子代母魚換了另一隻公魚回來,想說換個手看看會不會解決吞卵的情況。結果帶回來的新公魚被這隻老公魚完全壓制,一點都不敢顯色(可能也因此而避開了打鬥)。這隻老公魚自從發現有競爭者後成天霸者母魚不放,耀武揚威的。




附帶一提,之前曾經也有寫過,這隻公魚的尾鰭曾被其他網友說跟一般的火熊不太一樣,是完整的一圈黑,我也是經提醒才發現的。但由於背鰭無黑緣,所以仍應為火熊,至於為什麼黑圈沒有缺?我想大概是哪個基因壞掉了吧。


下面的則是那真相未明的帕斯風(Betta persephone)或迷你歐匹納(B. miniopinna),雖然之前數過鰭條,按照鰭條數量應為miniopinna,但偏偏2009那本原鬥圖鑑列為miniopinna的圖片鰭條數卻跟Fishbase的不同,所以究竟是圖鑑錯?還是Fishbase引用的學術論文描述錯誤呢?

A魚,大家覺得是公還是母?

B魚

當初抓這兩隻魚的時候,我其實對於要怎麼分公母一點概念也沒有。上蝦米FB詢問後,凌豪洨大指點了三個部分:1.腹鰭的顏色與形狀;2.臀鰭鰭條的長度;3.體側與尾鰭的藍色亮鱗。按照這三個原則我在水館挑了這兩隻,現在看起來越來越像是一對呢!前陣子雖然吐了泡巢,但結果是空包彈,所以謎底仍尚未揭曉,要到真的收到卵才能算是揭盅的那天。

帕斯風有原鬥「暗黑女神」之稱,說明這款魚偏暗的體色(miniopinna一說略微偏紅,但2009原鬥圖鑑又有不同的說法)。

B魚

A魚
從這一篇的圖不難看出我比較喜歡圖片對比差異大、明亮差異明顯的風格 XD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有圖有真相? 布朗溫原鬥;泡巢圖


100mm marco、F8、1/125。TTL閃光。

自己拍完也覺得這張照片中的魚隻怎麼會紅到奇怪的程度(JPEG直出,縮圖、調暗,其餘參數未調整)。如果對這款魚隻比較熟悉的朋友或許可以看出眉角。仔細看可以發現這隻公魚大斑點幾乎黑成一片,而平時這個大斑點是由藍色的亮鱗所組成的。於是乎,就可以推測出來這張照片的打光是打在魚隻的另一側,也就是魚隻呈現逆光的打光角度。這其實並不是我刻意設計的,而是手持打光的角度有偏差,我本來預計是要從正上方打光,但魚隻遊到靠前面缸壁的位置,導致較大比重的光打在魚隻的背面。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魚隻顯得特別紅,用個比較好理解的例子就是拿支超強的LED手電筒對著手掌照,從另一側看光線透出手掌就呈現偏紅色一樣。

下一張則是想拍出「神出鬼沒」的感覺,所以把光圈縮小,閃燈焦距調到105mm,上方直打,企圖營造只有拍攝主體亮的氣氛,拍出來的結果......像是一隻被剪一半只剩魚頭的魚,哈。



 另一缸那很紅的帕斯風(Betta persphone或 miniopinna)吐了泡巢。泡巢是某些品種的原鬥拿來作為產卵巢穴的,由公魚唾液與空氣混合製成,有著透氣、提供保護、方便公魚管理等功能,小朋友養15元鬥魚(泰鬥)有時就會看到這種畫面。原鬥有口孵與泡巢型,我自己觀察這兩種的分界恰巧於生存環境屬於溪流或沼澤一致,溪流者多為口孵,而生活於極緩水流、沼澤者屬於泡巢較多。這也符合常識,畢竟若是在溪流中吐泡巢,吐完泡巢後泡巢就跟著水流飄走了,不是嗎?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新幾內亞水晶燕子 Pseudomugil pellucidus、打離閃的小幫手、科琪納亂拍

新幾內亞水晶燕子,1998年被描述,學名為Pseudomugil pellucidus,拉丁名意思是透明。日文俗名為シュードムギル・ペルシダス(請見這裡)。體型相較於霓虹燕子Pseudomugil furcatus、血叉尾黃金燕子Pseudomugil ivantsoffi等,新幾內亞水晶燕子更大,體型亦較為扁長,配上朝天嘴,長相並不討喜,但是那臀鰭的花紋真的太厲害了!透明的身軀也讓這款魚格外有味道,這也是中文俗名「水晶燕子」的由來,英文俗名為”transparent” blue eye也是在說明其透明的身軀(阿一堆燕子都是藍色眼睛啊XD)。

Adrian Tappin的彩虹魚一書表示雖跟P. novaeguineae關係親近,但我覺得肉眼很好分辨兩者,最簡單的分法應該是看尾鰭,P. novaeguineae尾鰭上下緣有明顯的兩道橘色,就像火翅金鑽尾鰭那樣,而新幾內亞水晶燕子的尾鰭沒有。這種尾鰭的表現有一個特殊的名詞(****** caudal),奇獸FB還有解釋過,但我忘了記下來(額頭撞桌請罪中)。除此之外,臀鰭顏色的分佈位置兩款也有明顯差異,P. novaeguineae在臀鰭的邊緣,新幾內亞水晶燕子則在臀鰭靠身體的部分。P. novaeguineae圖片請見這裡

我向來覺得透明的魚隻不好拍,常常閃光一打,魚體就看起來像天國白,肉眼看明明就很透徹。
拍攝時魚隻正在大便,不是搶救雷恩大兵中拖著腸子的傷兵。

公魚第一背鰭尖端有黑緣,母魚則否,但這僅是在我這邊的表現,在Rinbowfish論壇上網友發的母魚圖片第一背鰭仍有黑緣(請見這篇)。此款魚魚鰾清楚可見,上圖腹鰭右上方空腔應該就是。橫貫體側的黑線延伸到尾鰭上,上面則是一條細橘線。

卵是紅色的,卵殼為透明,是裡面為紅色。根據國外玩家的說法約15天孵化,卵產量並不高,兩三對一天只能收到個位數的卵,而且常常生一生就停個好幾天。這個彩虹魚論壇在這款魚上有五頁的討論,第一、第五頁皆有公母對照表,中間有很多值得參考的經驗,請見這裡:http://rainbow-fish.org/forums/viewtopic.php?t=1879&postdays=0&postorder=asc&start=0

應該是母魚

Adrian Tappin書中表示2004年採集於Kali Meyon河的新幾內亞水晶燕子跟之前的色彩有所不同,公魚尾鰭有紅、黑點,臀鰭則有較多的黃色。水族貿易商Glaser的圖片亦說明臀鰭有橘、黃兩種。我特別挑的這隻則是橘中帶黃。

這款魚隻臀鰭表現有兩種以上
新幾內亞水晶燕子是上層魚,平常離水面大概只有0.5公分,即使店家說店內沒有跳缸過,但還是小心一點好。Adrian Tappin表示血叉尾黃金燕子跟他們共棲,血叉尾則大多分佈在中層到底層。Adrian Tappin對血叉尾的觀察跟我自己看到的並不一樣,我看到的血叉尾大部分時間仍在上層離水面約四到五公分左右,鮮少出現在底部。不過,說不一定在把兩款魚放在一起之後,血叉尾就會被擠到下層了也有可能。店家表示會裝死在底部,但人走過後又會游到表面,一點事情都沒有的樣子,這個現象我目前還沒有觀察到。

採集於印尼西巴布雅省(West Papua)Timika Tembagapura區的Iwaki and Kopi河,水晶燕子是活在淺水、緩流中,底床多為砂礫、石頭。水溫為24-28'c,pH6.7-7.8(見Fishbase,內容跟Adrian Tappin書同)。我自己是養在將魚連缸,使用台北市自來水除氯,沒有特別調整,目前看起來魚隻OK,也很輕易地接受人工飼料。

奇獸在2011年12月的文章表示這隻魚小難搞,店家也說往年進的這款都很慘,我這幾年在店家看過兩次都是掛得掛,發白的發白。但2013年底這一批就異常勇健,店家表示他抓五十隻只死亡一隻,而且就是簡單地用台北市水質飼養,我觀察店家中這款魚兩個月左右也確實如店家所說,十分健康。可見有時並非「魚種」難不難養,而是因為運輸或盤商第一手叼魚處理時有沒有犯錯,我想往年就是因為在這部份出了差池,導致專業如奇獸拿到了一樣覺得不好搞。

在我缸子中他display的對象都不是母魚,而是月光鼠 XD

IUCN紅皮書將幾內亞水晶燕子列為脆弱的(Vulnerable),主因是河流上源的Sudirman Mountains開採銅礦與金礦而造成污染。

下面是幾張拍得失敗的照片,但因為有display所以還是放上來,傷眼勿怪。

就像有仇似的,只要看到月光鼠就馬上撲過去耀武揚威

剛好被小榕遮光,沒被遮到的地方就過曝 囧

這張可以看出來母魚的背、臀鰭色彩都少很多


(二)離閃小幫手

我現在的照片大多是透過百微配合永諾565(以賣出)或近期永諾568(主要差在後者有支援高速快門,但不是用在水族上)離機閃光燈打光。有網友問怎麼打閃光燈,很汗顏地,我對打光其實沒有研究,都只是亂槍打鳥,胡拍一通,這篇只是單純提供個小設備可以讓使用離閃時不會這麼累。



以往拍魚拍草時,都必須一隻手拿閃燈,另一隻手拿相機,然後兩隻手都在空中抖啊抖的,大概拍兩分鐘就聽到手臂在哀嚎了。在網路上找其他東西的時候無意看到,原來早就有人設計出解決這問題的商品,而且完全不是一般攝影配件貴鬆鬆的價錢! 大力夾+球形雲台+閃燈底座=攝影小助手,花235元就解決了我長久以來的問題,終於不用邊拍照邊練二頭、三頭肌了。

在各大網拍搜尋「大力夾」後,篩選「攝影」類別,就會有各種不同款式的可以挑選。比較要注意的是,離閃要怎麼從熱靴轉成雲台口徑,有的是閃光底座有孔可以轉換,店家也有販售熱靴轉接雲台的零件,幾十塊而已,但該零件能不能承重吃力我就沒研究了。

(三)科琪納、火熊亂拍

這隻應該是公魚?特別膽小

這隻是母魚

眼睛的藍色很難拍出來

這張我覺得有點向在陸地而飄浮在空中

火焰熊貓母魚,公魚連續吞蛋四次,她應該很鬱卒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食蟲植物--日本貉藻

雖然很早就知道日本貉藻是食蟲植物,但第一次親眼看到這個畫面還是覺得很驚奇,有關日本貉藻的相關介紹可以看這篇這篇。圖中是一隻扁捲完全被包覆日本貉藻類似囊泡的器官中,動彈不得。



盤捲被捕進去之後就只有慢慢被消化一條路了。至於「進去」的瞬間究竟是怎麼樣的動作?我也很好奇。youtube可以找到黃花「狸」藻的補蟲影片(請見3分37秒處),不知道日本「貉」藻是不是也是循這個模式。




日本貉藻學名是Aldrovanda vesiculosa,這株植物的中文名冠上「日本」這個字只是標示出該品種生長的地點,而這款草也生長在歐洲、中國、澳洲等地,所以水族市場上也有款稱為「澳洲貉藻」的。至於兩種地方款有什麼肉眼可見的不同?這我就不清楚了,事實上我也不知道我手邊的究竟是「日本」款或是「澳洲」款,巧意這樣標我也就跟著這樣寫了 XD 反正學名相同而產地不同,就難免陷入大楷、粉絲太陽、泰國粉絲、絲葉太陽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況

舊圖,請見這篇
------------------2/18補-------------------

後來經過PTT水族版的E董回文,才知道貉藻與狸藻的補蟲方式並不相同。貉藻透過類似豬籠草的方式,補蟲後上下兩片闔起;狸藻的補蟲方式則如上面影片,透過內部形成負壓將蟲隻吸入。

狸藻圖示:http://ppt.cc/J9F-
貉藻圖示:http://ppt.cc/hcy0
E董的PTT原文:http://www.ptt.cc/bbs/Aquarium/M.1392128219.A.2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