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都物語博客來連結,內有試閱頁,可與本閱讀心得參照: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8659
雖說該與人為善,水族題材漫畫少見,加上兼出版者的編劇也是水族人,站在同好立場應該捧場支持、大聲叫好,但實際看完後有些失落,造成這種感覺的主要是繪圖。
也許受限於黑白,我覺得漫畫裡的大部分魚隻與實魚不大相似。若遮住魚名,能讓我一眼辨認出的魚有四種,珍珠燈是其中之一,亦出現於試閱內容。即使只看珍珠燈,我覺得繪者也沒有把牠的精緻亮點與刀疤眼、背鰭氣勢展現出來。有些魚隻則過於卡通化,讓本來就必須倚賴細微差異辨識的魚種更不好被認出,例如棋盤鯛、銀燕子。
Salminus maxillosus,圖片引自威基 |
Salminus maxillosus,翻拍自Characoids of the world |
當翻閱過半,看到紅蓮燈、綠蓮燈、日光燈時,我確信顏色的影響不小。以往閱讀海洋博物誌時不會覺得魚隻不像,看兩、三年前國內某粉絲團專業繪圖者電繪的燈魚,乃至於周遭非美術專業朋友插花嘗試的手繪紅蓮燈我都覺得惟妙惟肖,沒道理本書的專業繪者會輸,應該是吃虧在彩色/黑白緣故。為了驗證此論點,我找了幾張之前覺得很棒的手繪魚隻圖片再轉成黑白,結果確實有差。然而,黑白是否意謂無可避免的大幅失真?我拿出1977年J. Gery的Characoids of the world翻閱。事實是,即使黑白手繪仍可鉅細靡遺呈現魚隻樣貌,卡通化才是失真主因。
1930年繪製的濺水魚,翻拍自Characoids of the world |
抽象卡通與寫實照片是天平的兩端,科學繪圖離照片很近,漫畫不見得要做到科學繪圖的地步,但一本水族漫畫在天平中間該如何拿捏?漫畫倒數第二話的網球魚、黑旗、五點鉛筆是另三款我覺得繪者拿捏得很好,掌握到神韻的魚隻,但只要畫的是短鯛,其眼睛呈現方式配上星星網點和用來表示性別的姿態,就Q版過頭。有興趣的魚友可在初次閱讀時遮住魚名,看看自己能不能辨認出魚種,足夠辨識性是我覺得即使水族漫畫也要滿足的。
本以為藉由繪畫可以呈現魚隻難以被拍攝、轉瞬而逝的精彩時分,展現牠們最美好的一刻,例如display、交配、發情期體色等,可惜直到最後一章的紅肚鳳凰才讓繪畫優勢展現。
不談畫風,在幾個重點圖使用彩頁,以及慎選魚種,例如黑白頁放體色以白灰黑為主的魚(網球魚),避開需要用色彩區辨的魚(紅蓮燈、綠蓮燈),應該有機會突破黑白的先天侷限。
先天不足(黑白)加上後天失調(卡通化)是此漫畫讓我感覺失落的主因。維護者可能會以「看漫畫幹嘛那麼認真」、「要相似何不看圖鑑」替漫畫說項,但我覺得既然主打水族、魚隻,就該在繪製魚隻時多下功夫,收斂卡通化程度。漫畫亦可保留真實感,灌籃高手,乃至近年國內的宅男打籃球會被籃球愛好者津津樂道,很大部分在於他們繪製的籃球動作、球場地點,甚至服飾的真實感,讓籃球愛好者就算不看劇情都能判斷出作者是籃球內行;反例則是影子籃球員(黑子的籃球)。站在水族愛好者觀點,魚隻本身就足夠美麗,無須大幅卡通化來吸引人,反而是該想辦法讓魚隻在漫畫型式下一樣活靈活現。
內容上,以水族咖啡廳店長擔任心靈導師,藉由講解魚隻的習性、發展歷史來開導遇到困境的客人,把魚隻習性擬人化,或者說,把人類境遇擬魚化,我覺得蠻好的,即使偶爾情節過於牽強,仍在可接受範圍。如柯南的單元式設計有利於發展成系列漫畫,依據發行後的市場反應進可攻退可守,很聰明的做法。
以水族愛好者角度看內容有關水族部分,會覺得稍淺,大概像看金魚妻的感覺。或許是作者為了迎合大眾市場,知道水族內容不宜過深。漫畫深度難比文字書籍,水族愛好者會改聚焦在畫面,畢竟那才是漫畫所擅長,卻偏偏受黑白與卡通化影響⋯⋯ 但漫畫提到珍珠燈剛來時破破爛爛的橋段真讓人心有戚戚,就像灌籃高手赤木扭傷後出現心魔,這類「作者與讀者在嗜好上的共同經驗」很能打動特定族群。觀察最近水都物語的行銷力道,很大比重放在水族愛好者上,假若該族群是該書設定的主要客群,那麼,魚隻逼真度與水族知識深度就顯得不足。除此之外,之後集數可能要增加作者與水族愛好者的共同經驗佔書本的比重(例如:店長在換水中出了個什麼包;時節變化導致魚隻行為改變;某天夜晚開燈忽然發現鉛筆魚都變色了,大驚失色等等)才能引發更大共鳴。
雖然花了大篇幅講述繪圖造成的失落感,但扣除魚隻繪製與自身偏好不合(也許目標客群是一般人,而非對魚隻十分計較的水族愛好者),漫畫其餘部分新鮮且具巧思,是本躺床上20分鐘可輕鬆翻完且不會提前睡著的小品。
由於沒有授權,加上本閱讀心得並非全然好評,所以不敢使用圖片,尤其片商磨刀霍霍向youtuber的案例最近才發生。有興趣可以到國內各大書店或網路購書平台試閱部分與本閱讀心得參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