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3日 星期四

回顧飼養紅戰狗四年多的經歷



圖中的紅戰狗公魚是2017年10月購自五九精品水族的F1,游來時一組五隻,體型皆未滿三公分,養在只有陶甕的裸缸成長到四公分打死亡兩隻,趕忙改成一隻一缸飼養,最後帶大的全是公魚。

2019年1月,幫公魚們向劉大討了一隻野生成年老婆回來。新設一缸當洞房,結果餵得多又忽略換水,加上過濾不足,開始長達半年不斷復發的胡椒。等到魚隻真調養好,已是2020的事。

2020歷經口孵、吞卵、口孵、吞卵、口孵、吞卵的無限輪迴,直到2021換了一隻公魚才成功繁殖(吞一次、成功一次、再吞一次)。也不知是2019年的治療影響,還是年紀漸大(母魚來時就是成體,又是野生,也不知在外多久),隨著體型被公魚超越後,一開始把公魚追打得到處跑的母魚漸趨弱勢,拍照的閃燈光下也可以看出母魚眼睛略微泛白,常被公魚打破尾鰭、打掉鱗片,需要及時介入隔離。雖然再見面時母魚面對公魚求歡仍會搖頭擺尾,欲拒還迎,但可能已經到了要把握剩餘時間的階段。近期會增加維他命頻率,看看能否改善母魚眼睛泛白。


鰭條被打斷後,重長出來的地方會看到一個小凸瘤,如上圖公魚尾鰭。這對公母魚初見面時,公魚還小,常被野生母魚嚇得躲在過濾器後面,尾鰭鰭條留下的節點大多來自那時。這半年,風水輪流轉,換母魚尾鰭鰭條多了一堆凸瘤。

快四公分的模樣

養戰狗亞成很容易出現對性別比例的患得患失。早期看起來都沒顏色,擔心通通都是公魚,隨著體型漸長,魚隻一隻隻顯現顏色後又開始憂心會不會沒有母魚。當時留了12隻下來,也許在確認性別湊對前應該留20隻 XD

最後,拿自己飼養他們這幾年的經驗對照網路上的資訊、由前人累積的印象:

1.很怕熱?不見得。我從2020起就養在沒有水冷的環境,只有風扇降溫,28度過夏沒有問題。

2.很挑水質?其實還好,無論野生母魚或F1公魚或現在的F2,我台北水除氯直接下,沒有調整。

3.很會跳?真的很會跳,而且從三公分起即可輕鬆跳躍五公分高度。「有意識地尋找縫隙」並非鄉野傳說。

4.很會打?真的很會打,且是往死裡打,從四公分開始就處於一個下午沒留意會打掛的程度。亞成混養要有足夠的空間以及高密度植物躲藏,即使如此,仍要不斷挑出發育較慢的個體到別缸飼養。

5.至少一尺半才足以讓他們長到足夠大小?在單缸飼養的情況下,我用12L水量養大的公魚跟40L養大的公魚其實差不多。


-----
2022.3.15更新,
吃個晚餐回來,公魚的頭上多了兩快明顯傷痕,此時公母魚是隔開的。我本來以為是公魚磨到缸中的火山岩,但其他玩家表示這應該是跳缸撞倒的傷痕。






頓時有種講八點檔家庭劇台詞的衝動:

我給你吃好的、住好的,就想讓你開心,就怕你生病,結果你怎麼回報我的?跳缸嗎!撞石頭嗎!到底有沒有良心啊!(淚崩)


兩天後更新,傷口未感染,對比兩天前的模樣可以看出已有癒合跡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