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9日 星期一

如何在GOOT PX-280烙鐵上使用其他goot烙鐵頭? DIY裁切TQ-77S

PX-201(上)與PX-280(下)


換換病又發作了。

其實GOOT PX-201已經是一支很好用的烙鐵,握持感優異,升溫快,可控溫,組裝紮實耐用,性能可靠,但看到最新款的數位溫控PX-280,還增加了靜止待機功能,能大幅延長烙鐵頭與加熱元件的壽命,以往我都靠外接開關手動關閉,現在連這個工都可以省下。螢幕顯示溫度,看著快速升溫的數字有種療癒感。新烙鐵PX-280的握持位置明顯前移,但後方長度增加,所以重心並未跑掉,至於縮短前段應有助於增加操作的靈活性?

問題在於我前面已經累積了三根蠻常用的烙鐵頭,偏偏它們無法直上新烙鐵PX-280,若二手出清再全部換新虧太多,於是動手DIY讓舊烙鐵頭可以沿用於新烙鐵上。



上二可看出新烙鐵的烙鐵頭較短,配上短套裝上發熱部分,所以我只要把較長的舊烙鐵頭配上更短的短套就可以讓兩者長度相同。烙鐵頭與發熱部位接觸面積大,升溫效率理論上會更好。

問題在於裁切不鏽鋼短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像朋友借了不鏽鋼裁管器,但由於短套Goot TQ-77S(網拍都有賣,50 元以內)長度不足以握持,所以無法使用。最終還是靠Dremel刻磨機。另一個問題在於裁切至設定長度後要將切口修至水平,這比想像得困難不少,不斷的肉眼修修改改,最終花了40分鐘才達到差強人意程度。如果不修至水平,則有機會導致安裝烙鐵頭時歪斜,此時若鎖上外部長套時多用點力,即有可能因應力使白色發熱部分斷裂。

最後再把舊烙鐵的管套拋光,拍張照。希望換換病能因此而治癒,至少維持個三年吧。

2023年5月22日 星期一

明星步道--金包里大路


金包里大路又名魚路古道,顧名思義為以往商人運送金山魚貨、茶葉至台北的翻山道路,目前開放擎天崗至上磺溪停車場登山口。我覺得以擎天崗為起點會比較容易,下山總比上山輕鬆。沿路有草原到樹林的變化,旁有山泉逐漸匯流成溪,沿途還有各種人文遺跡,可觀處多、走起來又舒適,難怪被人稱為明星步道。

嶺頭喦土地公廟,2百多年前由竹子山茶廠遷來

我們車停擎天崗,先到有兩百年歷史的嶺頭喦(音聶)土地公廟參拜(前面磚砌者為新廟,後方小小石砌者才是原廟),後至金包里城門打卡後開始行程。七百多公尺高的擎天崗在五月底中午仍略帶涼意,失去警覺的我穿著吊嘎走在下午一點太陽下的結果就是曬傷。草原部分都算好走,雖然石階較碎,但至少不滑,比進入樹林區長滿青苔的石階要安全許多。

草原區路面石階較碎,但不濕滑

灰頭鷦鸚


草原區鳥類除了白頭翁外都不太好找,不過,聽聲音知道數量頗豐,小彎嘴、山紅頭的電報嘟嘟聲滿山遍野。灰頭鷦鸚是陽明山草原常見鳥類,但我以前從沒拍到過,每次只聞其聲,不見其影,今日終於得償所望。

最高點的山泉

行約20分鐘,右手邊出現山泉,從此刻起水聲將一路相伴,水量、音量隨山勢降低將越來越大。因為溪水緣故,沿途蜻蜓甚多。進入樹林後溪水已至可戲水程度,路程中段的許顏橋(用「許願橋」會不會比較好記?)是早期為避免挑夫過溪濺水影響茶葉品質而建,可見此時水勢離一開始的涓涓山泉甚遠。


爐灶遺跡,以往通行時歇腳、烹煮處

樹林區路面濕滑,我兩各摔一次。愛好攝影者的摔法通常很類似,拿相機的手會高舉,寧可用側肩著地,或手臂往胸前內折,以手肘撐地,饒得是相機重於身體 XD 樹林區有梯田、爐灶、加水以運送白土礦用的陶管等遺跡,我覺得拍起來都挺上相。此時前往須留意不斷從上方拉絲垂下的毛毛蟲。

山泉漸次成溪

蟲癭,植物受昆蟲刺激導致的增生變化,看起來很像葉子結果


核心肌群很重要(?)

偽裝成蜜蜂的食蚜蠅,會邊飛邊搓腳,改不了蒼蠅本性



邊拍邊走的速度抵達終點約耗時兩個半鐘頭,一般純步行應該一個半小時,回程上坡可抓兩小時。若擔心原路折返太晚,或體力不足,上磺溪有公車1717,可搭乘回中湖轉108接回擎天崗。我們很幸運地在108夢幻湖公車站牌處發現天上出現兩隻猛禽,其中一隻最後用俯衝的方式停在遠方一巨石旁,經放大確認,頭部左右各有一深灰月型罩住眼部,黃色嘴,腹部白底橫灰紋,應為最近常見於野鳥攝影社團的遊隼。

遊隼

紅斑蛇的小朋友


2023年5月15日 星期一

輕鬆的菜公坑山



菜公坑山是一條輕量級步道,有東、西各一線可抵達。東線長度一公里整,西線更僅長六百公尺。路程雖短,卻有一難處。由於位於背風側,多樹林而非草原,加上年均雨量可達四千,長年濕度維持在84~97%,導致這條步道十分濕滑,石頭上長滿青苔,稍有不慎便會滑倒,某人就在這裡差點完成生平第一次劈腿,好險沒拉傷。



今天沒遇到什麼樹頭林鳥,但一旁草叢不斷傳來「雞狗乖」。竹雞嗓門特大,有次啼聲在近處,中氣十足,嚇我倆一跳,可惜只見躍走的影子。



菜公坑山步道最高點是具磁力的巨石,可遠眺難度為陽明山之最的小觀音火山口(還要申請才能爬)。春末夏初,路旁常見白色的華八仙(倒卵繡球)以及野當歸(獨活),金毛杜鵑與南國小薊也都很搶眼,今天裝著17-55鏡頭,而非長焦鏡頭好像剛好。

南國小薊

野當歸的花

華八仙,中間小小黃綠色的是花,旁邊大片白色像花朵的是花萼

一般杜鵑偏紫紅,圖中為金毛杜鵑,顏色偏鮮紅

第一、第二登山口中間的柏油路


2023年4月14日 星期五

紗帽山步道與前山公園


紗帽山步道主打歷史人文,沿途有陳霞林(一位台灣的清朝舉人)祖母墓遺跡與太子亭,自然景觀比較沒有之前走的步道特別。

後頭兩塊看似石碑者實為棋杆架,為朝廷賜給有功官職


由於有更高大的七星山阻擋東北季風,紗帽山的樹木較高,不似七星山那般以草原為主。步道難度很低,也許夏天走都不會流汗(也是因為有樹蔭關係),可惜鳥種不多,除了滿山鳴啼的五色鳥外,只拍到一隻綠畫眉,繡眼畫眉聽到沒看到。當下山時聽聞周遭蟬鳴才驚覺原來要入夏了!

紗帽山步道以樹林為主,四月中已經滿山蟬鳴、五色鳥鳴


步道的綠畫眉,毛很亂 XD


某人經我多年薰陶,今天在看我拍她的登頂照時竟不滿地表示:「ㄟ,你怎麼讓我頭上開花了(背景有樹枝剛好在頭上)!重拍。」她在等我上廁所時自己試著拍鳥,等我出來後她跟我說:「真的有難度,而且確實有東西靠著比較穩,以後我會心甘情願地當你的人體腳架。」讓對方自己做一遍是培養同理心的最好方法,信矣。

前山公園的紅嘴黑鵯

樹鵲

巧遇一藍鵲家族


雖然紗帽山步道沿途沒遇到幾種鳥,但在前山公園得到彌補。不知是否因公園樹種為人工挑選,樹類較多的緣故,還是樹上野果關係,前山公園鳥鳴不斷。在那邊遇到一個十隻左右的藍鵲家族,但我目前還未具備駕馭飛行版的能力。幾顆生長果實的矮樹對鳥類吸引力極高,紅嘴黑鵯那張就是這樣來的。樹鵲膽子較大,偶爾還敢落地跟松鼠一起找吃了。在公園一隅遇到一隻伏在2.5高度樹幹上的貓,讓我想起在非洲拍的花豹。

雖然知道浪貓是鳥類與昆蟲殺手,但因為自己喜歡貓,所以我條件放得很寬。就像很多地方根本不該讓小孩子去,但因為很多人喜歡小孩……XD


前山公園內另有免費的男、女湯屋,裸湯,聽聲音使用者應以老年人為主,都聊得很開,據聞多為附近住戶。

右方為男湯外的休息區


紗帽山步道的進出點不同,中間要用一段柏油路才能連接成環狀線。我們以前山公園旁的紗帽山登山口為起點,終點為大埔登山口,然後接陽投公路、紗帽路回到前山公園。柏油路上稍加留心,一樣能找到一些可觀的昆蟲。


限制級畫面。應該下母上公。蟲名未知

走到生命盡頭的蝴蝶,很勉強地伏在柏油路旁。螞蟻上身。



2023年4月12日 星期三

盧提蘭斯Betta rutilans

盧提蘭斯Betta rutilans在國內賣不好是讓我很驚訝的一件事。有的原鬥,如同為科其納屬的帕斯風,一對動輒一千、一千五,盧提蘭斯通常一隻才一百元,價格便宜。此外,盧提蘭斯對人工飼料的接受度很高,我缸子裡面的五隻通通接受。便宜又好養,銷路應該很好才對,但我看店家滯銷至少三個月。

當到達圖中表現時,要判斷公母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飼養他們唯一問題在於剛來時魚隻腹鰭都被修理過,所以不好判別公母,於是我抓了五隻,靠大數法則來降低單一性別的機率。其中三隻已養了一年,另外兩隻是幾個月前把店家剩的抓回家,現在腹鰭都到達很好判別性別的地步,這缸為兩公三母。比較奇怪的地方是去年冬天我手上其他五種科其納家族的原鬥生過,就是沒看到盧提蘭斯的,不過,這可能是我只放了一個陶瓷甕在底部,另外隨便丟了一個底部鏤空的水草盆浮在上方,沒有固定、未使用底片盒等封閉容器的關係。

網路曾出現「腹鰭有白緣是公魚」的辨別法,這張圖足以說明並非如此

盧提蘭斯是科其納家族中第六個被描述的物種,種名由來是glowing red。林開的大部頭迷鰓魚圖鑑表示他們活在pH4.5~5的水中,但這是不是發色的必要條件?我抱持否定態度。

缸中的另一隻公魚,左腹鰭白緣有折到。10公升水量養五隻,圖中鰭條應足說明他們的打鬥並不兇

所有科其納家族的原鬥我都是以台北水過三胞胎飼養,沒有特別調整,一樣可以發色到很厲害的地步,連水色都不用做。比飼養龜毛的二線原鬥要輕鬆太多。


2023年4月7日 星期五

二線原鬥的性愛之眼 sex eyes;哈維二線原鬥繁殖:初生仔魚飼養法

(一)二線原鬥的性愛之眼 sex eyes




先上一個Parosphromenus project提供的檔案,內容刊載於amazonas雜誌,我想Parosphromenus project可以這樣公開下載檔案應該是投書當時就談好的。下載連結請見:https://www.parosphromenus-project.org/attachments/article/192/AMAZONAS%20Licorice%20Gouramis.pdf

以前看二線原鬥照片時會有個疑問,為什麼拍那些發色照時公魚的姿勢都怪怪的,不是頭下腳上斜著,再不就是頭上腳下微微側身,反而是沒發色、大家長一模一樣的典型二線照時魚隻是四平八穩的水平狀態。「怪姿勢」與「發色」兩者出現的高度相關,給我感覺彷彿布袋戲角色出大絕招前要一定要念口訣、擺姿勢才能觸發一般。直到看了上面文章才曉得二線原鬥的怪姿勢與發色關係跟牠們獨特的棲地特徵有關。

發色目的是為求歡。由於棲地為黑水,水色深且低光源,公魚必須想辦法讓自己能從該昏暗背景中跳出來,牠們採取的方式就是以前述怪姿勢反射些許的光線或讓光線透過身上的白色部分,讓牠們能映入母魚眼中。平常時間則用如同鉛筆魚的橫向帶狀樣貌,想辦法讓自己的輪廓消彌於黑水,隱身在其他魚眼中,無論敵我。

出現sex eyes的奈及二線公魚



除了發色之外,二線原鬥的眼睛也會出現變化,出現所謂的「性愛之眼」(sex eyes),此時眼睛上下方虹膜各有一小段會為轉深色,使眼睛遠看起來有點像貓眼,是部分二線原鬥在繁殖前的表現。sex eyes並非僅出現在公魚,母魚也會。

對照組,正常的眼睛


sex eyes在暗光下的模樣

正常版眼睛



(二)哈維二線原鬥繁殖:初生仔魚飼養法

3/23將哈維仔魚連果莢一起取出,到今天快兩週,把仔魚從打洞塑膠盒移到3L隔離盒中,希望有助成長速度。




初期使用DIY打洞塑膠盒是因市售隔離盒的孔隙擋不住二線小仔魚,所以將平時留存的塑膠盒(賣場裝生菜用)以錐子戳小洞,再以曬衣夾掛於缸壁,水位約盒子1/3高。由於盒內幾無水流,每日早晚會人工將盒子一角壓入水中,待裝滿後再掛魚缸壁,任高於水位的水慢慢流出,藉此達到強制換水目的。

3/30號,仔魚已經敢游出果莢逛大街,雖然受到驚嚇時仍會奔回果莢下方。相較於新缸或靜水飼養,我覺得原缸隔離較能確保較佳的水質,過濾穩定下讓人比較敢充分投餵。




4/5號,更換至大隔離盒順便做第一次的點名。目前為27隻,期間僅在移至塑膠盒的後一天撿到一隻死亡小仔魚,育成率還不錯。到今天前仍以草履蟲與汽水微蟲為主食,但剛剛測試已經可以吃下無節了。

2023年3月24日 星期五

哈維二線原鬥繁殖

話說在前頭,這不是一個美好的故事,但能說明魚隻對環境認知、判斷物體存在位置與記憶的能力。



哈維二線(Parosphromenus harveyi)的仔魚在今天從黏果莢的上半變成趴在果莢底部了,公魚游出果莢的頻率增加,進食量也提高,顯示快到仔魚離巢的時候。於是我把果莢連同公魚、仔魚一起移到塑膠盒子(本想趁公魚游出進食時下手,但公魚一察覺風吹草動就奔回果莢),再用計誘出公魚,撈回魚缸。




公魚一回到魚缸,馬上衝回原來果莢所在地,在那幾片葉子周圍不斷打轉找尋,只要母魚接近就是一頓爆打。

魚缸內物體位置圖,攝於兩週前,當時龍眼葉尚未下沉


一個底面積30*19缸子,他就只待在那不到1/4的地方,左邊偌大的草叢、PVC管等,完全不去,彷彿等待那顆消失的果莢再次出現。如果留意圖片,可以發現五張的前景都有片打橫的龍眼葉,它的後方就是果莢原來位置,也就是我移開至今超過半小時公魚圍繞的位置。扣除情感,這顯示公魚能認知到各物體的位置,可憑藉各物體的相對位置判斷果莢應該存在的地方。




至於為什麼要分開仔魚與公魚?這是提升仔魚存活率的方式。雖然二線原鬥在顧巢時吞卵、吞仔魚的機率很低,(跟天殺的虎父如紅戰狗、科其納家族相較)但等仔魚平游出巢後誰都沒把握。有人會選擇撈出母魚,避免仔魚游出巢穴時被母魚吃掉,但即使是公魚也有可能哪天忽然決定虎毒食子,所以分開仔魚是蠻常見的方式。 



-------------------------

接著,我們把時光倒回到一天前,當時仔魚還處於黏附在果莢上方的階段。我在拍攝完公魚於果莢內顧仔魚那張照片後條列了一些心得以及與阿凱的對話,發在自己FB,現在貼過來。



1.哈維公魚之前並未出現sex eye(貫穿眼睛的縱向黑紋),所以我一直不認為他們要生了。

2.但從我發現公魚顧巢往前回推至少兩天前便不斷出現公母於在缸中結伴四處游的情況。

3.阿凱表示他那邊未曾出現二線吞卵,跟我以往累積的科其納家族、紅戰狗心情一不好就吞的經驗不一樣。發現公魚顧巢時剛好輪到換水的時間,衡量一下風險,還是換了水,畢竟之前曾發生奈及二線繁殖,但因沒換水而感染胡椒,整批仔魚泡湯的慘事。哈維公魚也確實是好爸爸,並未因此吞卵。

4. 阿凱說他之前觀察的經驗,哈維不會吐泡巢,與眾不同。卵是黏卵,不好人工倒出。我這邊情況相同,果莢中一顆氣泡也沒有。

5.公魚顧巢時,母魚一反常態地多待在果莢右方八公分左右的水妖精下。偶爾會看到公魚跑出來驅趕一下母魚,驅趕強度不高,母魚也不太會遠離。

6.禮拜六深夜發現顧巢,當時看到的卵量不多,不到20顆,但今天觀察孵化後集中在一起的仔魚,覺得數量應該遠超過30。應該是黏卵位置分散所致。

7.拍攝難度非常高,光打不進去。當打光角度跟鏡頭光軸趨於平行時,玻璃反光嚴重,即使光打進去也沒用,更別提閃燈跟鏡頭搶位子的問題。可能使用蛇燈那類點光源,搭配腳架與ISO硬撐的效果會好點。

8.同缸中有平鋪的龍眼葉與PVC管,但哈維還是選擇到果莢內產卵。

9.據阿凱表示,他那邊各款二線對產卵地的偏好:陶管=黑色蝦管>果莢>PVC。他認為PVC管可能過於光滑,所以被判定不是產卵好所在。我之後會用dremel刻磨機裝砂紙,把PVC管內部磨粗糙一點,看看能否增加PVC管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