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

Elecom Huge軌跡球微動更換與使用心得

本文先發表在ptt的鼠鍵版:https://www.ptt.cc/bbs/Key_Mou_Pad/M.1588440467.A.8FC.html

                                                             

Elecom Huge(以下簡稱huge)底部有四塊橡皮材質防滑墊,以雙面膠黏合,可以剝開後完好貼回,無須重新背膠,不會有凹痕問題,比一般滑鼠鼠腳要容易處理。剝起時保持雙面膠黏在防滑墊上,尖端處的雙面膠有可能在剝離時沾黏疊起,建議把沾疊部分雙面膠割掉,以免貼回時影響底部平整性。


底部螺絲共計七顆,位置如圖片標示,4號跟7號在同一高度。

底部螺絲位置圖
由底部孔將紅色球體頂出後,圓槽內部還有兩根螺絲。這兩根螺絲頂部有可能因累積髒汙而出現鏽蝕。

球體凹槽兩顆螺絲

九顆螺絲拆完後,從左後方軟墊處延圓弧向右拆開。稍微開啟時滾輪左鍵部分即鬆開,小心別讓該部分掉出,會扯到排線。上蓋右邊部分掀開,掀至前緣時會感覺阻力,為上蓋內緣卡榫所致,需用巧勁讓卡榫鬆脫,若硬掰卡榫倒勾會斷,但斷了也沒關係,反正復原後有九顆螺絲鎖著。如果掰斷那個卡榫心裡有疙瘩,可以用模型膠黏回。卡榫位於USB線左側,倒勾向後。


卡榫示意圖

稍微掀開上蓋可看到內部有三條線與底部PCB板相連,紅黑黃線左右側搖一搖即可拔起,兩條軟排線須摳開夾子,不可硬拔。

內部三條線相連



此時已完成大部分解。HUGE被分解為四個部分:上蓋、底座、左鍵滾輪、球體。開始著手左鍵滾輪部。拆開兩顆螺絲(還是三顆?忘了),拔起另一條線,分離左鍵滾輪塑膠部與PCB板。


HUGE的左鍵微動焊腳很長,不像微軟閃靈鯊還經過修剪。我自己是比較喜歡剪短後再解焊。



原廠使用歐姆龍D2FC-F-7N,微動壽命為一千萬次。


解焊方形焊盤時要留意不要上太多錫弄到旁邊那顆白色傾斜滾淪微動。這顆我覺得比閃靈鯊要好解很多,但也沒羅技大焊盤那麼容易。換焊盤小的微動常遇到的問題是不好判斷微動沒脫離是因為未將焊錫吸乾淨還是單純腳針卡在洞裡頭,像這次我怎麼吸舊微動就是文風不動,用指甲硬壓才發現早就清乾淨了 囧



換上按壓壽命為五千萬次的歐姆龍D2FC-F-K,我蠻喜歡那顆藍色開關的,雖然也只有看這一次的機會XD


焊完後上個電子接頭復活劑把髒東西清一清


大功告成!接下來剩復原的工作。要特別留意復原時左鍵滾輪部與紅黑黃線(球體感應)之間須保留空隙,否則會變成滾輪押著紅黑黃線滾動,一來滾輪會變得非常難轉,二來難保會不會傷到。

加碼說明與球體接觸的三顆人工紅寶石清潔。

先拆感應器與稜鏡的螺絲
之後建議先用無痕膠帶將圓槽內部的三顆人工寶石貼上,以免拆開圓槽時寶石遺失。我在拿到當下覺得HUGE怎麼那麼難轉,相較下用一年多的羅技M570拇指球反而滑順得多。從圓槽擦拭後仍未達到理想的滑順程度,趁著這次拆開就知道為什麼。人工寶石凹槽旁邊卡著這麼多東西,當然無法滑順轉動!



安裝復原後再用棉花棒沾酒精從凹槽外擦拭清理,移除無痕膠帶可能殘膠。經清理後的滑順程度我覺得不亞於M570,即使HUGE球體重量是M570的數倍。



最後拍個HUGE軌跡球沙龍照,它的配色與設計都很和我的胃口,外殼紋理質感好,軟墊觸感舒適。多達八個自訂鍵讓一些以前順序比較次要的功能也能排上輪替陣容,可惜elecom mouse assistant沒有開放巨集設定,內鍵功能也未設置如閃靈鯊的一鍵截圖(shift+win+s),另外在win10上無論使用chrom或IE,HUGE都沒有提供平滑捲軸效果,對比M570就有此功能,羅技亦提供chrome的平滑捲軸外掛插件。即使軟體設計不足,整體而言瑕不掩瑜,HUGE仍是一顆很不錯的軌跡球。

                                                                                 
以前看鍵鼠版版友更換微動總覺得神乎其技,待自己累積了幾支的經驗後竟然逐漸可把焊點弄得漂漂亮亮,這可真是當初始料未及的。換微動主要是享受中間動手的樂趣,若以利潤著眼,以網拍更換一顆180元計,光時間就不划算,遑論還要扣掉工具與微動料錢,當真苦力活。

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黑化版斑節將(Pseudepiplatys annulatus "Melanistic " ?)


在店家挑到一隻魚身皆為黑色的斑節將,不像一般個體是三道黑色、四道白色交間,非常特別。

下缸三天後收到五顆卵,不過缸裡面還有一隻顏色正常的公魚,所以卵應該是混雜兩者,不知道表現會不會延續到下一代?此外,母魚也是一般正常表現,可能要到下下代才會有定論。



由於光穿過上方毛線打下,魚身上的黑色顯得有些斑駁,實際表現是黑得很一致。不知道這是不是跟黑豹一樣屬於黑化症(Melanism)?但我用melanistic fish搜尋,找到的影像魚隻包含魚鰭幾乎全黑,跟圖中斑節將尾鰭、背鰭、臀鰭仍保持正常顏色的情況不一樣。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蔡司手機微距 Exolens Zeiss Macro與 DCR-250使用心得

蔡司微距+iphone 7直出

疫情期間國際貨運受很大影響,寄送時間大幅增加,結標40天後終於拿到手機蔡司微距與Raynox轉接環,不說我還以為是水陸海運來的。

 CM3500 24X(MSN-505)轉接iphone7最近拍攝距離,變形嚴重


 CM3500 24X(MSN-505)轉接iphone7,經Skwert app校正變形


我曾經嘗試用raynox絕版品CM3500的24X轉接在手機使用,放大倍率幾乎達到百微1:1的程度,然而,因外接在手機上並非原設計功能,距離問題造成變形嚴重,合焦距離過近與對焦困難也造成使用障礙,幾乎無法順利拍到昆蟲,所以兜兜轉轉還是投向蔡司手機微距的懷抱。蔡司微距倍率小了不少,使用CM3500 24X時三公分占滿畫面,使用蔡司手機微距則超過四公分,不過蔡司輕巧好攜帶,幾乎沒有變形,對焦也容易,出勤率將會明顯提升。

蔡司微距最近拍攝距離,變形抑制極佳

不用事後調整變形能讓拍攝心情好很多。雖然蔡司倍率不足,較難拍出具震撼力的照片,但我手機拍照的要求是紀錄生活,換言之,拍到就好。加上十分輕巧,體積只有以往畫質好的廣角1/3大,有利隨身攜帶。




iphone 7+ zeiss Macro, photo cropped

不過,若意圖拍攝昆蟲局部,那麼蔡司手機微距是遠遠不夠,例如下面拍攝的蒼蠅再對比單眼相機外掛微距就可以明顯看出差距。

蔡司手機微距+iphone7,僅能微微看出複眼構造

所以,當你看到手機外掛微距鏡頭的文案是由一隻不到0.5公分的昆蟲佔據整個畫面,而且景深還深到整隻昆蟲從頭到腳都拍得清楚仔細,你一定要警覺,那張圖片九成九不是用文案中的手機外掛微距拍的

單眼相機外掛鏡頭一樣有景深的問題,倍率越大景深越淺,即使透過額外補光、把光圈縮到F20以上亦如是。要讓整隻昆蟲都在景深內則必須透過不同對焦點多張合成,或稱疊焦focus stacking。

Raynox DCR-250+ Tamron100-400,經裁切修圖

上片為手持Tamron 100-400的400端加掛DCR-250拍攝。Luminar 4裁切、調明暗、增細節、去朦朧。模特兒由貓咪協助捕獲。

Raynox DCR-250+ Tamron100-400,經裁切
使用一陣子後逐漸可以理解為什麼外掛微距鏡DCR-250、150的銷售量遠勝曲光度更高、倍率更大的MSN-505,不單單是價格問題,拍攝難易度是一大原因。

使用MSN-505時景深極淺、鏡頭前端距離拍攝物亦近,對焦考驗功力,會不會嚇到昆蟲考驗運氣。此外,除非想拍複眼、昆蟲局部,否則DCR-250配上一管長焦鏡頭大概足以應付80%的微距題材,畢竟很多時候對準焦、拍得到就贏了。就算真不夠,Raynox在DCR150、250上聰明的轉接環設計讓兩個鏡頭能疊加,可臨時應付需要更大倍率的狀況。

Raynox DCR-250+ Tamron100-400,經裁切修圖
以生活拍照而言,蔡司手機微距鏡頭在倍率、變形、畫質及拍攝成功率間找到很好的平衡,以前唯一不漂亮的是價格,但現在在國外已能找到價格跟bomgogo l4、bitplay差不多的二手品,唯一的缺點也消失了。至於若要求更大倍率,那麼還是回到能夠額外補光的單眼相機比較適合。

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

紅戰狗鰓部鞭毛蟲感染併爛肉治療及魚隻外部擦藥方法

(一)問題發生

鰓蓋鱗片下方紅色部位感染滲血
某天早上發現用銅藥隔離治療胡椒病的紅戰狗公魚右鰓腫了一大塊,鱗片外可以看見組織或增生物,鱗片下紅色區域顯示感染或出血,我判斷是之前卵圓蟲寄生鰓上造成壞死處感染,也有可能是銅藥刺激的結果,拍了照片線上詢問好友,他認為是鞭毛蟲感染併爛肉,沒有嚴重到必須以手術挖掉(可參見FB是原鬥社團涂大經驗),但要儘速處理,否則將迅速惡化。他建議我投用鞭毛蟲寄生蟲藥物與細菌性藥物,並將原19-20度的室溫水溫提升到22-24。黃藥是我手邊常備藥物,可是metronidazole已過期很久,於是抓了外套衝出門購買。





(二)藥浴治療

以往很好買的metronidazole不知為何通通缺貨,總計跑了十二間藥局(這才發現北市藥局密度高得驚人),僅一間販售裹糖衣不易磨碎的,其他五六間賣的都是mebendazole。最後才在一連鎖店找到可能是之前剩餘、分裝包在藥袋裡的藥錠。

用研缽將藥錠磨碎能有效增加溶解,比湯匙壓的效果好得多

metronidazole不像黃藥那麼容易溶於水,用研缽(擣藥器)搗得極細有助溶解。先用10ppm泡六小時,觀察無不良反應後提升至15ppm。黃藥採一般濃度。朋友的建議是兩個療程:第一療程泡48小時,接著大量換水換掉,讓魚隻在水中休息12-24小時候再開始第二個療程,濃度與第一療程相同濃度,第二療程開始48小時後,不換水再添加10ppm的metronidazole。

兩個提醒:不要買成mebendazole,國內藥局通常只會在店內放其中一種驅蟲藥。須留意濃度換算,metronidazole一錠通常是250mg,1克溶於1000公升水為1ppm,故一錠溶於1000公升為0.25ppm。

(三)外部擦藥


前兩週剛好買了金黴素藥膏,所以加碼使用。先用廚房紙巾浸濕後墊於塑膠盒底部,將魚隻撈出後以紙巾覆蓋魚隻頭部、眼睛與身體,露出患部。浸溼的紙巾是必須的,它可延長魚隻在空氣中的時間同時不讓身體黏膜乾掉,濕紙巾重量能減緩魚隻跳躍。

梧桐大濕紙巾覆蓋教學
藥膏不易黏附魚隻身上,須先以衛生紙將患部稍微吸乾再抹上藥膏,我覺得用棉花棒不好掌握力道,故以乾淨手指塗抹。逆向塗抹雖能讓藥膏進入患部,但也會弄傷鱗片,故我以垂直方向多次輕柔按壓,以期藥膏進入鱗片內。每次好不容易將藥膏敷上,魚隻從盒內進入魚缸的瞬間大部分藥膏間又掉了,不過可在照片中觀察到仍有部分藥膏附著。

朋友建議在盒內讓藥膏停留在患部20-30秒,這個時間已足以讓藥物滲入患部,故入水後藥膏掉了也沒關係。反之,若抹上藥膏後秒放入水,效果不佳。

居家常備?

除了金黴素藥膏,鹽酸四環黴藥膏、優碘藥膏、人用口內炎藥膏都是不錯的選擇。口內炎藥膏本來就設計使用在潮濕口腔,也許會比其他藥膏更容易沾附在魚隻身上?居家常備的優碘藥水可以用來搽魚隻傷口,沒有難附著問題,但使用上有兩點須注意。首先,要確認是優碘而非「碘酒」,後者所含酒精會嚴重傷害魚隻黏膜;其次,一些敏感部位要避免優碘流入,例如鰓絲。

(四)治療結果


搽藥時弄掉兩三塊狀況不佳的鱗片

36小時後拍攝,內部發紅區域已縮小,上視圖可觀察腫脹情況明顯改善。在抹藥過程中不好的鱗片脫落,露出下方模樣。原後視圖明顯的白色組織/增生幾乎脫離。整體是往好的方向發展,康復機會很高,今晚已開始展現食慾。
原來極腫的右頰已大幅改善

這三張圖片拍攝於今晚11點,由於黃藥水色嚴重,後三張圖片皆經白平衡調整。

鰓蓋鱗片邊緣白色為藥膏殘留

這一篇要感謝好友王梧桐大大的即時線上支援,鉅細靡遺的指導,讓我能按部就班操作。也要謝謝涂書瑤大大之前在是原鬥社團分享的經驗,讓我在看到魚隻狀況的當下是覺得有可能治癒的。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一個被Dyson有線吸塵器收服的過程

最近應該是我對dyson有線吸塵器印象最好的時候。

我以前很排斥dyson吸塵器,超貴,聲音沒比較小,論吸力其他大廠牌還贏過它,加上太多講不出理由卻推崇該品牌的網路留言讓我覺得它倚靠的不過是藉行銷塑造的品牌情節,因而對「dyson 瘋」更添反感。當時總覺得Dyson吸塵器做得到的我家孫芸芸吸塵器也做得到,兩萬五的價格和高討論度究竟憑什麼?

日本Kaden.watch做的實驗,圖片引自https://kaden.watch.impress.co.jp/docs/column_review/kdnlong/656061.html


最先讓我改觀的是它的吸頭。當時在B&Q試用舊款dyson無線(大概是DC62?),明明吸力弱到不行,但清理後的地板卻非常乾淨,那時我才發現原來設計優秀的吸頭能提高清理效能,彌補吸力不足。這也讓我覺得,若吸頭插電就能讓效率增加這麼多,到現在還未採此類設計的廠商也未免太傻。

從養貓以來,我一直在尋覓適合清理床鋪毛髮的器材,從日立毛刷到具震動與紫外線的塵蹣吸塵器(例如IRIS),到風動滾輪吸頭......直到dyson無纏結吸頭,我終於找到滿意的。高效清毛(受益於吸頭角度與毛刷深淺可變)、不卡線、輕量,確實厲害,我因而在PTT貓版發文表達對無纏結吸頭的讚許(請見這篇https://www.ptt.cc/bbs/cat/M.1556036924.A.D3E.html)。因為是異牌轉接,主機無法供電給吸頭,即使如此都有這般表現,要是能用上插電的吸頭豈不飛天?



最近老婆表姊的DC48因為被插在220V而燒了,她送給我玩一玩。我先把使用五年以上沒清理的底部HEPA濾網拆下,乾淨程度嚇我一跳,代表前面的氣旋設計真的把灰塵分離得很好,我甚至拿自己敏感的鼻子靠近聞了聞,這是我絕不敢對我家hitachi濾網做的動作,結果一個噴嚏也沒打。表姊該不會在機器燒掉後還換新濾網吧 XD

用五年沒清過的濾網

接著,我把氣旋集塵盒整個分解……設計複雜,開模要開好多個。用料實在,幾個卡榫經得起強拆硬卸,海綿、Oring材質佳,經過多年使用未出現破損、變硬等劣化跡象,連螺絲都用得特好。雖然氣旋專利已經過了專利期,例如dirt devil採幾乎相同設計,價格僅五分之一,但敬佩總是致先行者,不是給追隨者的。由於後續各廠牌都推出氣旋機種,若考量CP值,使用他牌便宜氣旋主機搭配dyson非電動款的吸頭是不錯選擇。我目前使用的hitachi可水洗濾網機型最讓我頭大就是打掃到一半必須清理一次集塵盒,否則吸力弱化,再者,全家打掃完後須將hepa濾網刷過,不然下次機器會噴出怪味,而一刷的結果是塵埃滿天、鼻涕眼淚狂噴,這是為何氣旋設計以及聞了dyson用五年的濾網後讓我非常嚮往。

DC48集塵盒細部拆解


馬達部分,若不看現在無線機種,有線機種的馬達並沒有強到什麼地步,吸力或安靜程度比dyson優秀的不少。無線機種的馬達倒是不斷進步,持續往低耗電、高轉速、低音量前進。

我衡量一台吸塵器基本上看吸力、安靜、排出氣體的乾淨、重量、吸頭功能以及事後清理方便度這幾個變項。吸力、安靜多由馬達決定,這點非有線Dyson的強項;集塵盒設計決定排出氣體的乾淨及事後清理方便度,Dyson氣旋設計在這部分表現極佳,在專利期過後成為各家仿效對象;吸頭是吸力外另一個影響打掃效率與效能的因子,Dyson的吸頭設計仍有過人之處,也是更改我對此品牌印象的開始。使用便宜他牌氣旋吸塵器加上Dyson吸頭曾是我認為CP值最高的搭配,這觀點是建立在Dyson價格破兩萬的條件下,然而,該條件已經鬆動。

最近Dyson有線機種CY29價格已經降到14999,搭配電商及信用卡折扣,一萬三就可入手,價格已不若以往高昂(降價後只附會耗損的軟質電動纖維吸頭,拿掉原來針對硬地板的電動纖維吸頭)。CY29擁有五公尺電線、A4大小,延續前代雙層氣旋設計(DC48單層),並把重量壓到三公斤,我覺得頗具吸引力。若硬要挑毛病,未下放新型cinetic設計(可抖動橡膠氣旋,避免黏附,目前使用在較大機型CY22上),以及2019年仍在使用2013年的V4數位馬達,導致音量與耗能未見進步是我能找出的唯二缺陷。




至於為什麼我沒考慮使用無線?無線受人稱讚的優點包含:1.移動各房間不用插拔插頭。2.直接拿起就可使用,拿來對付小孩滿地餅乾屑超好用。3.輕量化加上不用插線插頭,提高平時使用意願。問題是這三點在我都派不上用場啊!我房子小,五公尺電線半徑已經能處理八成,我家沒有會掉餅乾屑的小孩,只有會掉毛的貓咪,一周打掃一次就夠,這個頻率已維持十年,沒有懶惰到要靠無線來提高打掃意願。然而,無線意味後期維修成本提高(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我討厭換電池就像我厭惡換集塵袋機種一樣,遑論電池要價五千),Dyson無線機種的可靠性甚至讓「美國消費者」將它從推薦清單中除名(報導請見這篇)。優點不是我要的,偏偏缺點是我的毛,自然不會把dyson無線納入選擇。

以上就是我被dyson有線吸塵器收服的過程。無論日後我買或不買,至少心裡服氣了。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從Moshi VersaCover到 MetaCover平板保護殼

用了兩年的牛仔藍款ipad air2 Moshi VersaCover 因為脫膠導致外皮剝離,寫信給moshi,對方要求把舊殼寄去,我寄郵局一號便利袋($65),第二天(週四)傍晚就接到客服電話,表示目前沒有VersaCover庫存,問我是否願意接受比較厚重但保護性較佳的MetaCover。

MetaCover真面目

當下有事情沒查太久,單純覺得換個型號嘗鮮也不錯,就答應了。假日上網找一下,MetaCover的討論非常少,禮拜一收到黑貓包裹,若不計假日的話,出保效率算很高。

入手MetaCover一天後,覺得這款平板保護殼跟VersaCover差異很大,兩款設計重點完全不同。Versacover的網路心得很好找,但Meta的很少,所以寫一下Meta的不同,免得日後大家挑到不符自己需求的,至於是好是壞......請自行判斷。



  • 高保護力


這是MetaCover主打項目。MetaCover採分離式概念,先套上一個平板軍規殼,再想辦法用mount連接到折疊背板上。


Moshi自己就出產軍規手機殼,軍規平板殼對他們來說不會是問題,邊角有類似蜂巢設計,加上超級厚,即使是比手機重很多的平板應該也可以安全著地。不過在moshi網站找不到「可以從X公分跌落X次」的數據,這個不太應該。


  • 恐怖的重量


當我把VersaCover寄去出保時,手持air2裸機並沒有覺得變輕多少,但一裝上MetaCover後,感覺......根本重到爆。

仔細一看數據,MetaCover重達388克是怎麼回事,整個ipad air 2也才437克耶!回頭查VersaCover僅179克,MetaCover的一半不到。我可以理解厚重的保護殼加上金屬連接mount,重量增加勢不可免,但ipad拿在手上要變重一倍....想到就覺得頭上三條線。


  • 下降的質感


我最初的ipad殼就是坊間三、四百的,塑膠皮很沒質感,用了半年多就開始破損。這也是當我對moshi VersaCover時很滿意的原因,VersaCover覆蓋面的內外都使用某種微纖維,摸起來有點麂皮的感覺,非常有質感,背板則使用半透明磨砂,讓蘋果標誌得以露出滿足虛榮心。

到了MetaCover,只剩覆蓋面內層使用微纖維,外層改為塑膠皮,手感完全不行。
或許moshi的考量是耐用性(因為VERSACOVER外層微纖維用兩年會遛皮),
但質感正是讓moshi能勝過三、四百殼的重要因素啊!

查了一下,即使現在還在販售的新版VersaCover,似乎也變成塑膠皮了。MetaCover採mount連接,自然也不可能沿用以前半透明磨砂背板。總之,現在正反兩側都是讓人翻白眼的塑膠皮,唉。


  • 被吃掉的螢幕邊緣


使用VersaCover時,由於背板半透明,加上不是整圈扣上,所以感覺不大不影響螢幕。現在軍規殼把整個平板套著,而且是黑色的,配上白色螢幕讓人覺得整個螢幕外緣都被吃掉了。

白色螢幕配上黑色邊緣,不太討喜

不過,吃邊可能只是視覺感受,因為我的閃魔玻璃貼並未被擠起來,不知用黑色平板搭配MetaCove視覺上會不會比較好?


  • 變大的鏡頭孔


以前VersaCover鏡頭孔呈水滴型,孔徑大小約等於筆蓋頭,MetaCover的軍規殼鏡頭孔跟VersaCover直經差不多,呈圓形,感光處額外挖個針孔。



然而,套上塑膠皮套後由於變厚,所以皮套上必須挖一個更大的孔才不會擋到鏡頭,差不多是一塊錢大小。


  • 變厚的「書背」




使用ipad時,VersaCover時可以將遮蓋面反折,由於VersaCover非常輕薄,反折的遮蓋面能輕鬆貼附在背板上。MetaCover加了軍規殼,所以變得很厚,「書背」寬度自然增加,遮蓋面無法漂亮反折貼附背面,質感再次扣分。


  • 變敏感的電源鍵

以往使用VersaCover時電源鍵不太好按,常常不知道自己究竟按下電源鍵了沒有,導致截圖容易失敗。MetaCove軍規殼在按鍵上設計得十分貼合,截圖容易很多。


  • 符合使用情境的喇叭方向


下方黑色凹槽內即為喇叭

ipad原始設計喇叭孔在下方,跟螢幕方向垂直。但看看家電,沒有電視機會把喇叭方向這般設計的吧?喇叭與螢幕不同方向是手機/平板為外型與大小而做的妥協。

MetaCover軍規殼將喇吧罩起後轉向螢幕方向,我不確定這種做法會不會讓聲音變糊,但應該可讓正面聲音變得比較大聲。


  • 充滿創意的mount


前面提到MetaCover採分離式改念,軍規殼套著平板,後面設計一個mount,讓MetaCover可透過磁性支架等裝置黏附在牆上、白板、冰箱或其他其屬材質。



雖然摺紙設計本來即可讓平板立起,但那並非90度。這個mount設計讓平板能安放在更多位置,充滿巧思,也是MetaCover主打功能,雖然不見得對每個人都實用,但讓我覺得至少還有追求創新,而非批貨仔或模仿貓。

磁性支架的定價非常恐怖,不過moshi自己在網拍有提供買殼100元加購支架,如果日後還有人要買MetaCover殼,別忘了順便帶個支架,一百元值得,至於一千多……

(像我這種透過出保獲得殼的只能殘念。有人要賤賣支架嗎?)


  • 再次取消腳墊


當初牛仔藍的VersaCover多了腳墊設計,好處是變得不易滑動,但這也是VersaCover致命缺失,因為腳墊非常容易鬆脫,由於黏合面小,背膠再強也沒用。沒有腳墊時,平板很容易滑動,還會磨到moshi的金屬標誌,導致我也沒法很率性地捨棄腳墊,每幾個禮拜我就要在家裡翻找腳墊這次又遺失到哪裡了(前後還去店裡索取過兩次)。

MetaCover再次取消腳墊,也就是直接用塑膠皮套放在桌上,不過塑膠皮套摩擦力不小,平板沒有想像中容易滑動。MetaCover的金屬MOSHI標籤嵌在皮套裡面,無須擔心磨傷。

背面已無腳墊。金屬標籤鑲嵌在塑膠皮中


我剛剛看新的VersaCover也取消了腳墊設計,舊VERSACOVER那三顆灰色腳墊看似已成絕響。


  • 結論


VersaCover與MetaCover是針對不同取向的消費者而設計的商品,彼此間不是替代、前後關係,上述MetaCover的優缺點多是為了滿足不同取向時所做的交換。

如果你追求的是輕薄、有質感,那麼VersaCover會比較適合你;如果是很常摔手機、砸平板的手殘患者,或是有把平板黏附在白板、冰箱需求(像我家流理台在做菜時根本放滿滿,但又想一邊看食譜或烹飪頻道),那麼又厚又重又沒質感的MetaCover不見得不能選。

畢竟每個人需求不同,就像皮老闆UAG還不是賣得嚇嚇叫 XD


嘗完鮮後,如果給我機會重選一次......可以還我VersaCover嗎?

 P.S.我必須對Moshi客服表示讚許。我第一封想要出保的信(剛開始破損剝離),到真的破到不堪使用中間過了好幾個月,但當我再寫信過去,Moshi客服自己就把以前的對話內容找出來,自動瞭解前因後果,不用我複述幾個月前的事情。一般客服通常都要消費者從頭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