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飼養了一年半以上的火焰熊貓公魚死亡,發現的前一週他似乎在口孵而躲起來,但發現的時候就只剩下屍體了,身上也沒有什麼傷痕。這對火焰熊貓是我第一對的原鬥,是個朋友相贈的他的F1,來得時候就是已經生過一胎的成魚了,算一算年紀大概兩歲,按照網路上原鬥可以活3~5年,那麼我並沒有將他養到壽終正寢的地步,辜負了他,唉唉~~那隻火熊公魚的尾巴還是少見的整圈黑,一般只有在熊貓原鬥上才看得到。
現在手邊還有一隻公魚,不過大概跟母魚不對盤,已經連續兩次母魚色誘吐卵,以往的公魚是乖乖的銜著,開始辛苦的兩、三週口孵過程,這隻公魚則是當成卵buffet吃到飽,每次母魚卵一吐出來,公魚就馬上吃下肚子,吃得肚皮飽撐,滿肚子白色卵。虎毒不食子啊!莫非這隻公魚是以為自己在吃日本料理的鮭魚卵吃到飽嗎?
|
請注意肚子,不是腹水喔,而是卵飽餐一頓的模樣 |
長久以來我都是透過離機TTL的方式打閃光,好處是不會因為魚隻游到其他角度、深度而導致過曝或過暗,壞處則是有時候相機與閃光燈TLL決定的光照我不見得滿意,再者有時想自行決定背景與主體的明暗關係時會有些難度,光靠光圈設定出來的結果不見得是我想要的。相較下用手動閃光則適用「光圈決定主體光、快門決定背景光」的做法,在同一深度、角度時拍出來的明亮程度也就十分相近。顯而易見的缺點則是魚隻並不是固定在一個位置,所以若追著魚跑則很容易過曝或過暗,受深度與距離的影響尤其嚴重,替代的方法則是將拍攝的位置局現在某個區域,然後採取守株待兔等魚隻游到定位的方式,但這又會讓拍照花上更多時間在等待上。所以TTL與手動各有利弊。
這次採取手動的方式,很明顯的我的打光過暗,魚隻色澤也受到影響。在深度為30公分的缸子,我ISO設定為200(為了節省閃光出力),光圈一開始是8,後來覺得太按加到7.1。我比較喜歡黑漆漆的背景,所以快門設定為同步快門的1/200。也是為了不要打亮背景,所以頭燈變焦設定為105mm,出力為1/8,使用的是GN58的永諾568閃光燈,
結果只有那張公魚的正面照由於位置在缸子較高處而獲得較亮的曝光,其餘色澤都偏暗,下次或許該從1/4挑整起。另一方面由於水本身會吸光、水面反光,加上水中有些物體的影響,拍缸中魚隻時,似乎不能夠很簡單地透過GN公式做計算(公式為 GN=光圈*距離 在ISO100的條件下),因為我一開始計算我可能需要GN4(F8*1M/2 iso200時),但按照公式計算出來的1/64(GN58的閃燈* 1/√X = GN4,X可得約為64)出力打的光明顯不夠。
|
唯一曝光比較足夠的 |
|
公魚微微display |
|
母魚 |
|
公魚拖長的腹鰭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