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絲絨琴尾將 Fundulopanchax filamentosus



絲絨琴尾將 (Fundulopanchax filamentosus,簡稱FIL)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國內市場了,這次在我不長的水族生涯中是第三次看到,不過每次的間隔至少是兩年,故他並不是屬於想找就能馬上買得到的魚種。

溢光打到鏡頭上就變成灰濛濛的一層 與下圖相較就有非常明顯的差異 囧


相較於市面常見的多年生品種,絲絨琴尾將的顏色沒有像黃金火焰AUS、BIT二線將那麼鮮豔,身體主要是一層幽幽的藍,不似五線將STR那般偏向深藍,FIL的藍色淺得多,體色不鮮豔的FIL在水館時甚至會偏向灰白,所以除非被熟識的明眼人看到或老闆特別介紹,不然很容易就被錯失。

FIL母魚(水族品系)

公魚在臀鰭與尾鰭上有一道很有趣的暗紅線,雖然尾鰭與臀鰭間有一段空隙,但那段暗紅線彷彿可以跨越空隙般連在一起,就像中間才是莫名其妙被裁切斷般。背鰭與臀鰭的花紋迥異,整體遠觀有種類似艾美將(AMI)的不對襯感。FIL的中文名冠上琴尾二字,意味其尾鰭是可以拉出延伸的,不過睽諸網路圖片,能養到有延伸鰭的玩家似乎不多。母魚跟公魚很好分辨,母魚背、臀、尾鰭皆為點狀分佈,顏色並不豐富,但有另一番滋味。

FIL公魚(水族品系,無地方名),下缸大約一個月

FIL是很早就被發現的魚種,但遲至1993年才被正式描述,filamentosus是拉丁文「絲」的意思,很多其他屬都有使用這個種名的物種,例如鼠魚Corydoras filamentosus以及大家都很熟的棋盤短鯛Dicrossus filamentosus。最後當然要引國寶大的網址來拜一下,媽呦~看起來根本是兩條魚啊 XD 不知道我手邊的公魚什麼時候才能養成國寶圖一的模樣。

蠕蟲與白蟲大小對照、BOI與SNT珍珠將

蠕蟲在國內逐漸普及,白蟲也憑藉幾位網路大大的努力繁殖分享而有望能持續留在國內。有關白蟲、蠕蟲的介紹可分別見這篇這篇。兩種蟲在大小上有明顯的差距,蠕蟲大概在魚隻一公分多的時候可以開始餵食,白蟲則適合給成魚食用,一條白蟲就可以讓魚隻有「飽足感」。
左為白蟲,右為蠕蟲

Simp. boitonei,沒有腹鰭的南美珍珠將,在這次出國旅遊的兩週死掉了一隻公魚,目前僅存一隻,不過由於本來這批就沒有孵化養大母魚,所以感覺就沒有那麼心痛了。

缸子的傷痕好像比較搶眼



SNT珍珠將,隨著體型越趨成體花紋就越加漂亮,不逛上方的閃光打太強了,看來想要拍好魚還有很多要學。


對錯焦,反而把胸鰭拍得很清楚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我對廠商邀約產品心得的看法 附對ISTA兩款CO2溶解器的看法

最近有廠商想請我寫產品使用心得,不過我回信時把話講得很明白,我的文章不會是只有抬轎式的廣告,針對我看到的缺點我必然會指出來,而如果商品的設計跟我的想法大相逕庭,那麼我的文章可能就還會帶有酸溜溜的味道,例如下面這兩個同一個牌子的商品。說我討厭ISTA嗎?絕非如此,事實上我也曾寫文章來描述該品牌一個我認為很優秀的產品,請見這篇第三部分這篇。所以,在請我寫使用心得時,請先務必確認自己對該商品很有信心,不然可能負面的效果會遠多於正面。

為何我會這樣刻薄秉持我自認為的中立,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一開始建立這個部落格的目的在於:1.記錄經驗、留下記錄,供自己日後回顧,這也是我部落格名稱的由來,「詳實記錄」是最原始的初衷;2.有幸當其他人在查資訊的時候可以提供一些幫助或經驗;3.提供一個發表見解的場所(例如水族四場五四三系列),內容不見得是正確的觀念,但有跟我一樣的想法者會知道他們並不孤單,而跟我想法相異者則有個戰場。

扣除掉旅遊、電影等生活部分,上述三點是我部落格成立的原因,所以我自然不會去為了某些可能的好處(?)去寫一篇違背自己初衷的廣告文。日常現實生活中已經有夠多的言不由衷與妥協了,我何必要另開一個的場所呢!我按照我自認的客觀中立來寫邀約的商品心得,廠商請你自己衡量,若吃不下我批評的地方,那麼我至多就是整篇移除,若要我放上部落格,那麼我就是一字不改;我能接受按意願把文章放上或下架的,不接受對文字、見解修改的要求。Take it, or leave it.

下面是一篇我在兩年前針對兩款商品酸溜溜的見解,自然不是應廠商邀約而寫,但就算是應廠商邀約而寫,以該商品拙劣設計,我想文章內容應該不會有什麼不同。是故,除非廠商對於該商品有百分百的自信,不然,可能要衡量一下我的文章帶來的效果究竟是正面多還是負面多了。

------------------------------------------------



從五六年前,水族玩家中就流傳著一款DIY胖胖瓶擴散桶(請見「水族兩三事」第二部分),我也認為這是十分好用的設計,其「正接」、「反接」多功能性亦是一絕。體積過大則是無法避免的缺點。

圖中為六分RO胖胖瓶,適用16/22口徑

無論叫「擴散桶」或是「溶解器」,他們都是設計作為增強CO2溶解率的設備,近年來CO2溶解/擴散 的商品推陳出新,從最早的UP 401那種類型,到貴鬆鬆又礙眼的漩渦式溶解器(有馬達功能),再到ISTA的多功能溶解器又到ISTA、UP的霧化器。

崩壞的簡易式霧化器
                                                                             
現在甚至連細化器加了個鎖頭也可以改個名字來賣,叫什麼簡易式霧化器...細化器就細化器嘛,改個名有比較厲害?(好吧,我承認我有心動 ,後來經朋友林兄相贈,所以有了這一篇
                                                                             
最近ISTA又出了兩款商品(老實說,這牌子最近真的是很跟得上潮流,網路上一有什麼點子,它馬上就「付諸實行」,大概是有請專人在論壇打滾吧。)
                                                                             
1.ISTA伊士達小型CO2外置式細化溶解器

引用AC草影網拍圖,圖床請見:http://www.acshop.com.tw/goods.php?id=1757


2.ISTA伊士達大型外置式渦輪式高效率CO2溶解器 動力式葉片超級霧化器效果
圖片引用AC草影,圖床:http://www.acshop.com.tw/goods.php?id=1762

                                                                             
其中第二款具有類似RO擴散桶百分百溶解的效果,透過水流從上方進、下方往上出,使得氣體的CO2會在上面,只有溶於水以及被葉扇打碎的CO2才能出去。不過這個葉扇的實際細化CO2效果、卡藻後是否會無法轉動、轉動時的聲音的問題...大概還是跟舊款的一樣沒有解決(請見蝦米的討論)。簡單的說,第二款也只是舊款的加上三個鎖水頭,然後改個外型罷了...算是「換湯不換藥」的典型例子。
                                                                             
至於第一款就更奇怪了...按照第一款的圖二所示,水流是先經過類似霧化器的東西,然後再經過螺旋物(也就是圖一要倒過來放)。請問,那個螺旋物是幹嘛?把這怪怪螺旋物擺在已經霧化過的水流後,只會讓被細化的CO2有機會再重新聚成一個大泡泡吧!這不是脫了褲子放屁嗎?不不不...脫了褲子放屁只是多此一舉,那個螺旋物設計應該是脫了褲子放屁後又被褲子絆倒而跌坐公廁...
                                                                                
加了三個鎖水頭,跟一個莫名其妙的螺旋設計,竟然還要消費者多花一百元耶!是脫了褲子放屁,被褲子絆倒,然後還要拿一百元來擦屁股嗎 囧
                                                                                

ps.有關螺旋物的設計只是我自己的不專業見解,我認為無法達成廣告宣稱「延長CO2在水管中的流速,增加溶解效果」。歡迎版友用專業來打臉(請打右邊,因為我左邊臉比較帥)。
                                                                      

------------------------舊文結束-------------------

這下子應該讓大部分廠商打退堂鼓了吧。如果比較常看我部落格文章的朋友會發現,我也不是沒有寫過對商品讚不絕口的文章啦,例如對樂樂魚CO2組的推薦,雖然......裡面還是酸了一下價格 XD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逛香港金魚街心得

(一)如何前往與周邊:

香港金魚街為在為在旺角的「通菜街」(又稱女人街)上,不過通菜街很長,真的有賣水族的侷限於南起旺角道到北至水渠道這兩個block間,旺角道以南的通菜街上則沒有水族店家。相關資訊可見香港17U一起遊網站

旺角地鐵到金魚街,map請見這裡
我是透過搭乘地鐵前往,搭乘荃灣線到旺角站。香港地鐵價錢按照乘坐站數而定,所以沒有辦法給出具體數字。從旺角站選擇D系列出口(D1~D3)走到水族接到約15分鐘,中間經過旺角道以南的通菜街(金魚街在以北)、花園街是很多香港3C產品販售處,攝影器材店家常被推薦的萬成、永成都有設點在這裡,我想買的兩顆鏡頭在這邊問到的價錢都跟台灣差距不大就是了,不過這可能因為我是攝影新手,沒有企圖要找些特殊稀有的雞絲與老鏡的關係。

旺角這部分可能因為開發較早,仍維持以往港片中的老舊房子,偶爾可見各家把衣褲曬在樓棟間的萬國旗景象。

二十年前港片中常見的狹小巷弄、看板林立景象。攝影店家永成即在圖中

跟台灣一樣,香港到處都是賣吃的,所以不用擔心在逛的時候會餓著肚子。在金魚街裡面我們還無意的走進一間常被旅行書籍介紹的店家,門口大大的匾額上金字寫著「車仔麵」。點了一份撈麵以及鮮蝦餛飩,撈麵不太合台灣人的口味,鮮蝦餛飩則大得嚇人。




此外還有連鎖飲料店「許留山」,位在通菜街與弼街路口。雖然這間店一開始主要是賣涼茶,但真的打出名號似乎是透過其後來的芒果商品。點了一份不便宜的芒果奶昔,一杯台幣一百多,但不得不說真有獨到處。

由於逛金魚街才是我主要的目的,吃的部分也就只有嘗了這兩間,其他的就待大家各自去發掘。攝影等3C可順經採購,或者主客易位,逛3C順經金魚街這樣 XD



(二)店狹人稠所衍生的特殊金魚街陳列方式

知名的袋裝販售法
香港是寸土寸金的所在,到處是參天高樓,四十樓似乎只是起跳的低標,這造就香港太平山夜景中頗具未來感的景觀。但放在水族上就變成店家必須儘可能地減少魚隻空間,於是圖中的「袋裝販售法」因應而生,店家每天結束與開始都必須將魚隻再次換水打氣、重新包裝,感覺是十分累人的工作,雖然另一方面,消費者若對袋中魚隻有興趣,可逕自拿起觀看檢視,喜歡就直接帶走,在部分程度由於方便觀察也減低了挑選到有問題個體的可能性,但整體而言,我仍會懷疑這種展示方式的存活率,從採取取袋裝販售者多為平價、命硬魚種,難搞、珍貴品種仍放在缸中可見一斑。

香港近年來房價大漲,租金也節節升高,迫使不少店家放棄「一樓」(註一),而往高層發展。在金魚街常常可以看到招牌掛著,但必須按電鈴開樓梯間大門才可上樓到店家的情況。

位在三樓的短鯛世界,撲空時的遺憾表情 XD
(三)硬體店、活體店分明

香港的水族店家區分為硬體店和活體店,兼營兩者的店家很少,這跟台灣除了硬體網拍店家外,其餘多兼營二者的情況大不相同。金魚街上的活體店多半空間狹小,內部裝潢類似台灣老派、地上有水漬、店中充滿濕氣與氣味的水族店(熱帶雨林這種造景店算是例外,比較走日本那種窗明几淨的展示風格);硬體店則較為寬廣,店內比較光亮,陳設也較現代。

熱帶雨林--蠻值得一逛的造景、水草店家,裡面也有一點原鬥。

(四)香港水街報+爆卦waterlife

我大概走了十間的活體店與十多間的硬體店。活體部分,若以燈科魚為觀察對象,其珍稀程度並未勝過台灣,多半仍走平價魚種,僅少數店家可見較為珍稀者。健康程度應該勝過台灣店家,我在金魚街沒有看到有中白點、胡椒病者(但也不排除是那時剛好狀況好)。活體價格跟日本差不多,較珍稀者約在台灣的四倍價錢,例如霓虹光點折合台幣約八百,平價者(例如斑節將、紅蓮燈)至低跟台灣差不多,大部分仍較台灣貴,整體而言當日在金魚街沒找到很厲害的燈魚和將魚,若將價格因素加以考量,那麼台灣會是比較幸福的活體購買地,不過台灣這種活體便宜硬體貴的情況對於魚來說就不見得幸福了。另外,在金魚街販售龜類的店家倒頗多。

台灣暌違已久的品牌--德國Juwel

硬體方面比較可觀,台灣很久沒出現的德國黑鑽Juwel在金魚街很好找,記得其生化棉之前阿彰大十分推薦,今天看了一下有三種(黑、深藍、淺藍)約在港幣65~85(港幣:台幣=1:4)不等,黑生化棉竟然最貴,折合台幣竟然要三百耶!其中一間店有買該品牌三片打八折的活動。高夠力UV紅蟲在這邊便宜到爆炸,約港幣6~8,但沒法帶回台灣。eheim圓桶classic系列感覺沒有便宜多少,零件價錢則不錯,2213軸心棒折合台幣兩百多,葉扇台幣五百,四個吸盤台幣一百二,常常遺失的腳墊也不貴。一些仿ADA玻璃製品很便宜,仿ADA CO2測試器才台幣一百。tetra烏龜飼料也是台灣的半價,不過這個腥味應該馬上就被機場的米格魯聞出來了吧。

這一間裡面就有很多Juwel商品(其實也不只這間啦)

台灣以往口碑甚佳的waterlife藥品在香港這邊好找又便宜,100ml protozin白點折合台幣280~320跟台灣以前差異不大,但250ml只要台幣400,兩倍濃度的1000ml也才台幣680,台灣以前的後兩者大概是兩倍與三倍價吧。waterlife的其他款也是按照上面的價錢,包含以前很被推薦的octozin體內蟲。大概因為是英國商品吧,香港賣得比大陸淘寶還便宜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搞個合購看看。

ADA商品跟去日本買差不多,唯一例外的是ADA黑土,大包的折合台幣竟然才六百多,應該不會有人會想要扛回台灣吧 XD

若真的對藥品有興趣,建議到「卡奇」購買,據說這間店自己就是貿易商,很多藥品是由他們進口然後再分到各店的,店中藥品價錢確實也比其他店家便宜一些,例如人家賣80元的waerlife,這間就只賣70元,這可能是為何卡奇店內人較多的原因。

以往可以無期限保存


秉持著鄉民的愛爆卦態度,報個有關waterlife的。如果大家手邊還有那個古董說明,以前waterlife在台灣販售時寫的都是「可以無期限保存」,但是這次買的waterlife上面卻標著BBF 09/17,撕開標籤,裡面說明註明「需餘瓶蓋第一次開啟後12個月用光」(「需」還用錯,應該要使用「須」) 揪竟~~是因為民智已開所以「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還是因為更換包裝大小、濃度時也換了成分呢?如果是後者,那麼以往對於waterlife藥品的口碑、風評也就不再適用了,不是嗎?針對這個部分,我想waterlife應該要講清楚、說明白......啥?現在島內根本不能「合法」販售waterlife,它也沒有符合魚藥標示標準!?那...當我都白說了 XD

現在則有保存期限,且只能開封一年


(五)結論:

我這次旅行主要的行程其實大部分是在北京,據聞近年大陸的水族有很大的進步,店家一間比一間氣派,手腕都在比粗的。北京十里橋那邊有個很大的水族shopping mall,裡面有包含方舟等知名水族,整體裝潢擺設都走大器路線,只可惜這站距離市中心即使地鐵都要搭乘五十分鐘,除非特意前往,不然是蠻難排進一般旅遊行程中。香港的金魚街則位於交通十分方便的旺角站,鄰近則為3C戰區,兼具容易前往與旅遊附加價值。另一方面,有好一段歷史的香港金魚街,自然沒有辦法搞個大破大立生出像北京那樣來個氣派、現代的水族shopping mall(註二),受限於寸土寸金、地狹人稠,則讓當地衍生出來特殊的販售方式。

整體而言,香港水街的硬體價錢很硬,跟台灣那種亂開價然後給折扣的情況不一樣,金魚街的標牌價錢與成交價十分接近,頂多就去個零頭,店跟店的價差也不會很大。金魚街活體的價位高於台灣,硬體部分則仍有不少「有利可圖」的品項。另外必須要提醒大家,香港金魚街店家店內大多不給拍照的,站在門外拍拍就好。

最後,到底香港有多地狹人稠?這個夜景、建築物高度在部分程度可以說明。

太平山手持拍攝夜景 其實香港大部分地區也都是這般高樓林立

註一:我們台灣人所謂可以開店面的一樓在香港叫做「地下」,台灣的二樓香港才叫做「一樓」。

註二:我並不會因為這種「外觀」上的表現而認為香港個水族比較落後、或大陸的比較先進,評判一個地方產業是否進步的依據是「軟體」而非僅靠「硬體」。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香港北角的阿鴻小吃


在同一個時間,兩個我生平的第一次同時發生--第一次吃米其林餐廳(一星而已)以及第一次兩人吃滷味(或用香港這邊的稱呼「滷水食物」)吃到台幣八百元。米其林?滷味?看起來十分不調和的兩個名詞,透過這間位於香港,不到二十坪的小館子連接在一起。

一間店能憑著賣滷水賣到得到米其林一星、連續四年(2010~2013)獲得香港獎項、拿到香港廚神獎牌十分不可思議,價錢也是高昂到一個地步,但我吃後的感想完全就如電影食神的台詞:「我以後吃不到了要怎麼辦啊啊啊啊」,即使他從2011 年到2013年依品像不同價格漲了50%~100%不等,我仍然認為他有這個價值。


由於只有兩個人,所以品項自然點的不多,老婆對於一些舌頭等又是敬謝不敏,所以我們只點了一項三拼(即三道食物的拼盤)以及南乳粗齋。

南乳粗齋說穿了就是幾樣素菜拌在一起的雜匯,而這道算是店內的招牌之一。幾種素菜包含紅蘿蔔、海蜇皮、香菇、金針花、大白菜、豆皮等,十分普通的幾款常見素菜卻在該店的料理下展現新的滋味。這道菜的名稱說明了醬汁中含有豆乳的成分,這東西並不常出現在一般概念中的素菜料理中,沒想到這道吃起來卻覺得豆乳與那幾款素菜極為速配。不同的蔬菜吸收湯汁的程度不同,也因此在同一醬汁中卻能展現出不同層次。每道菜入味的程度都恰如其份,特別之處在於,一般料理若想要菜入味,常常就會扮得過久,導致蔬菜食才軟爛而失去口感,但這道粗齋中即使是十分入味的大白菜,依舊能在牙齒咬下時展現其清脆;當不想因為烹調過久而導致蔬菜喪失口感,又希望能達到入味的要求,常使用味道較重、較鹹的醬汁以求味道能在短時間內進入菜中,但這道粗齋的湯汁並沒有這種死鹹,相對地,即使直接喝湯汁都覺得味道像在平時喝湯那般好入喉,就連提味用的紅棗、白果都保有脆度且能直接食用。能在時間、醬汁濃淡、食材口感這三個常常互斥的變相間最終卻能同時達到三者,實在是讓人佩服。
 

另一道是三拼,我們選擇了滷大腸、滷水墨魚以及豬肚子肉這三樣,下面則是醬汁,相較於南乳粗齋的湯汁可以直接飲用,三拼的湯汁味道則過重。。上菜時墨魚在最上方,豬肉、滷大腸分居兩側,三者排成拱形,中間則是滷水豆腐及類似蟹肉條的紅色柱狀物。墨魚是味道較淡的,也因此多咀嚼幾下就可以嚐到其中的藥膳味道;大腸除了每一塊都十分巨大外,最外層那圈的皮跟內層似乎變成兩種不同的食材,外層顏色深且軟,內層偏白但有嚼勁,一度讓我以為是外圈大腸包著內層小腸呢!豬肉則是燉得十分軟,入口即化,不過稍微偏鹹。在這個部分,阿鴻展現了他的巧思,會隨三拼附上一碟沾醬,乍看之下會認為沾醬似乎就是醋而已,但實際品嚐便發現絕不是如此簡單,除了沾醬的濃淡是屬於可以直接食用而非純醋那般嗆人外,沾醬還帶有類似味霖(酉木木)的甜味,底部沉著紅白兩色的小丁塊。這個沾醬可以洗去三拼中味道過重者,同時賦予它另一種迥然不同的風味,最重要的是,這並不像食物拿去沾辣椒,就變成辣的東西那種「掩蓋」的方式,而是當食物經過沾醬後它就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成唯一個獨立的存在,不是「掩蓋」,而是「轉化」與「重生」,當三拼配上沾醬實際上就變化出六種滋味,看似簡單的設計,但緊緊透過這沾的動作就可以帶出這番變化,著實驚人。


我從沒有想到滷味竟然可以做得那麼豐富、有層次且充滿創新,阿鴻小吃改變了我的想法,單純用滷味就能獲得米其林一星的評鑑,在吃過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在吃過後只覺得當之無愧。即使台幣八百元的兩人份滷味換在台北都可以吃兩套簡餐還有找了,但位在香港北角的這間店所帶給我的驚奇、不可思議感也是一般簡餐所無法企及的,「追求卓越」的態度即使放在滷味小吃上一樣行得通。以往看食神、中華一番的角色吃完食物後那種震驚的感覺總覺得太誇張,而自己今天直至步出阿鴻小吃時都還處於驚蟄之中,這才發現原來那情節一點也不誇張,只是自己以往未曾經歷過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