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前頭,這不是一個美好的故事,但能說明魚隻對環境認知、判斷物體存在位置與記憶的能力。
哈維二線(Parosphromenus harveyi)的仔魚在今天從黏果莢的上半變成趴在果莢底部了,公魚游出果莢的頻率增加,進食量也提高,顯示快到仔魚離巢的時候。於是我把果莢連同公魚、仔魚一起移到塑膠盒子(本想趁公魚游出進食時下手,但公魚一察覺風吹草動就奔回果莢),再用計誘出公魚,撈回魚缸。
公魚一回到魚缸,馬上衝回原來果莢所在地,在那幾片葉子周圍不斷打轉找尋,只要母魚接近就是一頓爆打。
魚缸內物體位置圖,攝於兩週前,當時龍眼葉尚未下沉 |
一個底面積30*19缸子,他就只待在那不到1/4的地方,左邊偌大的草叢、PVC管等,完全不去,彷彿等待那顆消失的果莢再次出現。如果留意圖片,可以發現五張的前景都有片打橫的龍眼葉,它的後方就是果莢原來位置,也就是我移開至今超過半小時公魚圍繞的位置。扣除情感,這顯示公魚能認知到各物體的位置,可憑藉各物體的相對位置判斷果莢應該存在的地方。
至於為什麼要分開仔魚與公魚?這是提升仔魚存活率的方式。雖然二線原鬥在顧巢時吞卵、吞仔魚的機率很低,(跟天殺的虎父如紅戰狗、科其納家族相較)但等仔魚平游出巢後誰都沒把握。有人會選擇撈出母魚,避免仔魚游出巢穴時被母魚吃掉,但即使是公魚也有可能哪天忽然決定虎毒食子,所以分開仔魚是蠻常見的方式。
-------------------------
接著,我們把時光倒回到一天前,當時仔魚還處於黏附在果莢上方的階段。我在拍攝完公魚於果莢內顧仔魚那張照片後條列了一些心得以及與阿凱的對話,發在自己FB,現在貼過來。
1.哈維公魚之前並未出現sex eye(貫穿眼睛的縱向黑紋),所以我一直不認為他們要生了。
2.但從我發現公魚顧巢往前回推至少兩天前便不斷出現公母於在缸中結伴四處游的情況。
3.阿凱表示他那邊未曾出現二線吞卵,跟我以往累積的科其納家族、紅戰狗心情一不好就吞的經驗不一樣。發現公魚顧巢時剛好輪到換水的時間,衡量一下風險,還是換了水,畢竟之前曾發生奈及二線繁殖,但因沒換水而感染胡椒,整批仔魚泡湯的慘事。哈維公魚也確實是好爸爸,並未因此吞卵。
4. 阿凱說他之前觀察的經驗,哈維不會吐泡巢,與眾不同。卵是黏卵,不好人工倒出。我這邊情況相同,果莢中一顆氣泡也沒有。
5.公魚顧巢時,母魚一反常態地多待在果莢右方八公分左右的水妖精下。偶爾會看到公魚跑出來驅趕一下母魚,驅趕強度不高,母魚也不太會遠離。
6.禮拜六深夜發現顧巢,當時看到的卵量不多,不到20顆,但今天觀察孵化後集中在一起的仔魚,覺得數量應該遠超過30。應該是黏卵位置分散所致。
7.拍攝難度非常高,光打不進去。當打光角度跟鏡頭光軸趨於平行時,玻璃反光嚴重,即使光打進去也沒用,更別提閃燈跟鏡頭搶位子的問題。可能使用蛇燈那類點光源,搭配腳架與ISO硬撐的效果會好點。
8.同缸中有平鋪的龍眼葉與PVC管,但哈維還是選擇到果莢內產卵。
9.據阿凱表示,他那邊各款二線對產卵地的偏好:陶管=黑色蝦管>果莢>PVC。他認為PVC管可能過於光滑,所以被判定不是產卵好所在。我之後會用dremel刻磨機裝砂紙,把PVC管內部磨粗糙一點,看看能否增加PVC管的吸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