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前往科隆鎮的另一個航空選擇--SKYJET Airlines

一般旅客前往巴拉望的科隆時(Coron, Palawan)多先搭機至馬尼拉後再轉往科隆,馬尼拉前往科隆鎮的交通方式有二:海運、空運。前者國人鮮少使用,但若想額外跳愛妮島則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後者包含常被提到的宿霧航空、菲律賓航空以及較少人介紹的SKYJET。

一、海運選擇

海運扣除來往於愛妮島嶼科隆的螃蟹船外(九小時顛簸),就是2GO travel這間經營大型郵輪的公司。2GO Travel的航程包含愛妮島經科隆到馬尼拉,如果時間安排得當就能順利串起三的點,由馬尼拉往科隆的四人房cabin class只要1544P,十分便宜,時間為下午一點出發,隔日一早四點半抵達,還省了一夜住宿錢。由於船大位多,在訂不到機票或航空公司臨時異動取消時可將2GO Travel納為備案。

科隆前往馬尼拉2GO Travel價目截圖





二、空運選擇

扣掉提供私人水上飛機的Air Juan外(價目請見這裡),在Air asia於2014退出該航線後,經營馬尼拉(縮寫MNL)到科隆(正確說是到布索安加機場Busuanga Airport,縮寫為USU)這段航線的航空公司後只剩下宿霧航空菲律賓航空以及這篇的主題--SKYJET Airlines

  • PS.比較舊的資訊,包含Lonely Planet菲律賓那本在敘述經營這段航線的航空公司時會增加Aisan Spirit(亞洲精神航空)。該航空公司創立於1995,在2008被買下改名為 AirAsia ZEST Airways,2013又跟菲律賓Air Asia策略聯盟轉移股權,菲律賓Air Asia則是馬來西亞Air Asia的附屬公司,也就是本文所寫2014退出MNL-USU所指者。


三、SKYJET網路討論回顧與付款機制

SKYJET Airlines在國內討論度奇低,整個背包客棧以該航空公司為討論主題的文章僅兩篇(請見這裡這裡),所以大部分的資訊自於對岸論壇以及英文網頁。對岸對skyjet的討論大多糾結於「刷卡」,似乎大陸的信用卡無法成功付款,甚至要請菲律賓當地人代刷或跟SKYJET 書信往來傳送授權書等文件才能完成付款。背包客棧2016年七月的文章也有一位網友反應台灣刷卡失敗的情形,但我在十月底用了三張不同的卡片,包含聯邦、花旗及國泰世華通通刷卡成功(皆為VISA),拿到電子機票、機票內容顯示狀態已確認(comfirm),詢問自己的信用卡公司也確實收到SKYJET的授權要求,只是尚未請款。所以國內刷卡付費給SKYJET 應無問題。

英文網頁中對SKYJET描述最詳細的應該算是2016年一月的An Honest Review of Skyjet Airlines這篇,該作者亦提到自己信用卡付費失敗的情況,但表示同行朋友朋友的刷卡皆成功。作者於該篇末段表示SKYJET往來MNL-USU的缺點是:窗戶大多刮傷、空調漏水、航班起飛延誤頻繁(但網路上抱怨宿霧航空的更多),即便如此,考量價位與飛行速度,這位作者仍認為SKYJET是該航段三家航空公司中的最上選。

四、購票及搭乘注意事項

SKYJET的訂票系統很簡單,就跟一般廉價航空(LCC)航空一樣,把出發地、目的地、時間、來回或單程填寫好就等系統跑出價目,SKYJET往來MNL-USU一天兩趟,從馬尼拉出發的是10點半與下午兩點,從USU出發的是中午一點與下午三點半。如一般UCC,SKYJET不同日期、時間會有不同價格的票價,便宜時候可以在1000P以內,我看到最貴的是4900P,一般約2100到3000P。

要注意的是第一個畫面出現的價格是不含稅與網路訂票費用的。若欲知曉稅的金額可以試填試跑,不要付帳即可。如下圖所示,我這次回程的兩人機票共須付753P的稅,一個人才300P,很便宜。此外透過網路訂票及付費必須付手續費150P/人,如最後一張圖所示。此外,機票一次買兩張的價格跟一次買一張的有時不同,可以分別嘗試,我這次去程一次買兩張的價格就比分開買的貴,但回程兩種買法價格相同。

SKYJET跟一般廉價航空不一樣的是它沒有提供行李重量、要不要訂購餐點的選項(同航段的宿霧與菲航都有)。SKYJET的行李一律給一人10公斤托運以及5公斤手提,而非常見的20公斤托運,但以前往科隆而言,這個重量是足夠的,除非有自備潛水輕重裝。此外,SKYJET的票價是包含零食與飲料的。


系統不接受中英文標點,右方秀出稅額

確認機票後,填寫購票者資訊,這邊要注意的是SKYJET系統不接受中英標點符號,若按照護照將名字中間打上橫線就會在按Continue時出現上圖填寫錯誤的方塊,同樣的要求出現在地址填寫上,所以NO.Ln.甚至R.O.C都會讓訂票流程無法完成,我的作法是直接把那些點點、逗號刪去。最後一列的connecting flight要填入轉機的代瑪、地點及時間,若無則必須打NO。




填寫完乘客資訊後進入付款畫面,付費方式如上圖所示,網路訂位費用150P會在此時顯示。刷卡須旅客本人或者是同行者,否則需在機場報到時出示具授權文件,因此大陸論壇請菲律賓人刷卡是很危險的行為。另外,在機場報到時一定要帶著訂票時刷的信用卡,不然按照合約會被視為報到失敗,登機將被拒絕。

在付款完成後會立即收到電子機票的EMAIL,SKYJET要求必須要將此附件列印並攜帶。報到時間從起飛時間的兩個小時開啟,乘客必須在起飛的45分鐘以前完成報到。建議前一天確認航班有無更改異動(例如在科隆請飯店打電話給SKYJET確認)。再次提醒,在機場報到時一定要帶著訂票時刷的信用卡。

最後,很多人擔心,也是惡名昭彰的MNL-USU航班延誤或取消問題,飛此航段的宿霧航空與菲律賓航空所使用的飛機為螺旋槳式,相較於此,SKYJET採用噴射、飛機也較大,應具有更佳的對抗天候能力。惟SKYJET行駛此航段的飛機只有一架,換言之,若飛機因機械問題而延誤或取消,SKYJET將沒有其餘飛機能替代。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亂拍--藍鑽紅莓、梅氏眼燈、玻璃血心、白金紅蓮、白金綠蓮、夢幻小丑、火靈燈、歐納提彩虹將

(一)藍鑽紅莓燈 Hyphessobrycon wadai



不好拍的魚。拍好眼睛就拍不出身體和鰭的表現,拍出深色的身體眼睛就拍不好,一盞閃燈可能不夠,至少要從兩個方向,就像某些將魚上方打光,正面也要補光才會有色彩。再不然就只能靠魚缸光源然後撐ISO和光圈吧,這樣顏色或許比較自然,可是眼睛顏色就不明顯,而我超愛他那由紅往下轉藍的虹膜。上方打或正面打或自然光或打身體或打眼睛...每個抉擇都是取捨,想要只取不捨就要架更多的燈、花更多的時間、磨更好的技術,那又是另一層面的捨了。


閃燈正面直打


眼尖而熟這款魚的朋友必會發現其中兩張照片的腹部都有綠色,很奇怪吧?這是閃燈打到缸底的新大珍珠草再反射回來的關係(簡單說就是拍壞了),那張從正面打光的就沒有此問題。

四月中旬的模樣
五月底的模樣


目前五個月大,三公分,距離成魚還有一段路。

藍鑽紅莓燈以往被認為是學名為Hyphessobrycon coelestinus的那隻魚,但隨著產地的公布以及體色、斑皆與Hyphessobrycon coelestinus有差異,在2016藍鑽紅莓被發表為Hyphessobrycon wadai(Zootaxa原文玩家中文)。值得注意的是對岸魚友發現以藍鑽紅莓進來的魚隻中混有表現比較偏黃的款(可見這篇)。

(二)梅氏眼燈 Poropanchax myersi



今年的梅氏眼燈養得不是很順,以往都覺得很簡單,甚至生到懶得孵化,今年就挫折得多。甚至有一天買了六隻,對水的時候進消毒過的隔離盒,結果隔離盒似乎完全沒洗乾淨,睡前對水,起床全部陣亡,隻隻肥美,甚至還有卵。他們對銅的耐受性也非常的低,一般魚隻的1/8劑量就有可能造成死亡。

現在只剩下公魚幾隻,有沒有魚友手邊還有母魚可以湊對的呢?

(三)玻璃血心 Hyphessobrycon paepkei



吃晚飯時看到玻璃血心的大公魚變得很紅,趕快拿出相機、架好閃燈,然後...魚隻就躲起來了,等到再跑出來時顏色已經消去大半。

第一張的四隻約略排成菱形,位於中間左邊的就是養兩年半的大公魚,可以對比今年養的那批的大小,位於第二張前景的就是同一隻。



老實說,可能因為缸子從以前的100L換到60*30*36空間縮小,深度也變淺,所以玻璃血心的背鰭反而沒有拖得像兩年前養在大缸中那麼大而漂亮。

(四)白金紅蓮燈、白金綠蓮燈

圖中的白金紅蓮與白金綠都養了一年以上,看不太出有褪白金。白金紅的白金分布範圍比白金綠要「標準」很多。

白金紅蓮燈,一盞閃燈上方打,這張拍得讓自己很滿意

白金綠蓮燈,白金覆蓋面積大
(五)夢幻小丑燈 Barbus hulstaerti

意外拍到夢幻小丑燈打哈欠的模樣




這個夏天再次證明夢幻小丑燈是極不耐熱的魚種,仔魚亦如是,我在五月底寫下這樣的紀錄:「再次證明夢幻小丑燈不能太熱,即使是仔魚。室溫30度時兩隻仔魚幾乎沈底不動,嚇了我一大跳,趕快添加水冷缸的水進去,過了兩個小時,兩隻仔魚開始恢復游動。」在去年夏天我以風扇將水溫撐在27度讓夢幻小丑過夏,這差不多是其溫度上限。
夢幻小丑幼魚

(六)火靈燈 Tucanoichthys tucano

用清缸價買了十隻火靈燈,買的時候覺得脊椎正常的只有四隻,帶回家一週狂塞猛餵,現在看來有三隻屬脊椎極不正常,兩隻僅輕微變形,推測為水館溫度過高而影響維生素C所致,加上魚隻是發育中的亞成所以即使在水館待得沒那麼久(一、兩個月?),影響仍大。買的時候就有意將他們放到水冷25度的缸子,觀察能否像某些研究中的三個月有機會恢復或改善。脊椎變形的放在隔離盒,所以拍起來會白霧白霧。我覺得目前這批的發色狀況遠不能跟自己以前放在草缸的比,但我現在已經沒有水冷草缸了。

屬脊椎較為正常者

脊椎嚴重變形者
飼養二十多天後變肥了不少,很可惜那隻脊椎嚴重變形的在約十天後死亡,所以無法紀錄回復的情況。

下面三張圖片各有讓自己滿意的部分,一張取有被勾勒出來的後半截,一張取前半截,一張取眼睛。分開來看每張都有自己的缺點,若把三張各取部分合在一起或許不錯,一種製造科學怪人的邏輯。
兩盞閃燈,一盞上方由後往前為主燈,一盞正面補光(就是左半光影處)。出力設定8:1

同上

只用一盞閃光,置於上方,從略後往前打
(七)歐納提彩虹將 Rivulus ornatus

這款魚比想像中耐熱很多,台灣可以過夏。競食能力差,搶食物的速度比藍帶彩虹將XIP還慢。

藍帶彩虹將母魚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如何拆連缸隔版、拆魚缸

拆完隔版的模樣,中間隱約可見縱像痕跡即為原隔版


魚友草友偶爾會有拆連缸中間隔版的需求,例如欲將連缸改為開放缸,有時則想拆解廢棄魚缸,這篇提供一個簡單而安全的方法。

一根縫衣線或夠粗的釣魚線(二號以下不行,會一直斷)就可以拆掉魚缸中間的隔版,讓連缸變成開放缸。方法很簡單,把線塞到欲切開處,左右移動像飯後剔牙一般,一分鐘以內就可以切完兩側。拆一片兩道silicone跟拆八道其實是同樣道理,比照辦理可將整個魚缸解體。相較於刀片切割,此方法的優點是安全,不會割傷自己。此外,有些連缸中間隔版與兩側玻璃縫隙較小,刀片不好進入,角度抓不好或施力不對刀片容易斷掉,使用細線不大有此問題。

羽毛刀片

美容用品店的剃刀(羽毛刀片)可以輕鬆地除去殘留在玻璃表面的silicone,切下來就跟涼粉涼皮一樣(吃兩碗涼粉不能只給一碗錢!--引自「讓子彈飛」),再薄都可以漂亮片下,正是以無厚入有間,游刃有餘(其實這句話用的有點不對,silicone跟玻璃間是沒有縫隙的,不然缸子早漏了XD)。一般美工刀片鋒利度不比剃刀刀片,裝在美工刀內不能服貼缸壁,拆下來手持又過窄。唯一的優點是好找。

片下來的矽力康條

圖中剃刀片寬度剛好能用在ADA刮刀的刀片替換,乾淨鋒利無鏽的刀片才能在平時清潔魚缸時有效率的刮除缸壁且避免鏽蝕處刮傷缸子,一盒十片80元,還是MIJ呢!


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閱讀心得--生生不息VS.吃乾抹盡;把餅做大VS.自由騎士free rider

 
圖片引自城邦讀書花園: http://www.gohappy.com.tw/ec2/product?mid=1&sid=583&pid=5148036&cid=317727&op=vp

    「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博客來該書網頁城邦讀書花園)這本書講的議題看似遙遠,實則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都去過海產店、會去菜市場買魚,看久了我們會認為該攤子上的魚隻種類、大小就應該是這個模樣,殊不知我們現在吃的魚隻其實是一、兩百年前,甚至是父執輩拿來做飼料的「下雜魚」,就像曼波魚以往根本是沒人要吃的魚種,現在卻成為當地的特色料理,原因無他,因為上等魚已經撈捕不到。同樣的「基線」變動也出現在漁民上,當年輕漁民聽到老一輩漁民描繪魚隻豐富的景象時大半認為老者們老番顛了。補無脊椎動物如龍蝦、明蝦近年變得盛行,因為無魚可補,也因為獵食者們(大魚)被移除,讓無脊椎動物增加。

    獵殺海洋一書描述那個曾經滿滿魚隻的海洋(引用書中1555年的描述,往魚群中丟一把斧頭,斧頭會直立起來)是如何變成今日匱乏模樣。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研究方法採文獻分析法,大量蒐集以往的探險家、漁民對其時代的生動描述,讓一般讀者也可以讀得很輕鬆。我一直以為這是社會科學、歷史學才會採用的,沒想到自然科學也會採用這種研究方法。

    前面四百頁篇幅描述魚撈技術的三次躍進,使魚隻族群量下降至無法以繁殖支撐來年撈捕的數量(假設魚隻一年可以翻四倍,超過三倍的撈捕量就會讓魚隻崩潰),一旦低於這個關鍵門檻,在撈捕量不變下,族群量只會一路萎縮至這個魚種不具商業撈捕價值為止。除了撈捕量外,殺雞取卵的底部拖網(將生產力高的珊瑚礁破壞殆盡)、混殺(非目標魚種,被撈起後死亡又被丟回海中,例如海龜)及浪費(撈到幼魚)、幽靈漁業(斷落魚具繼續在海底造成海洋生物傷亡但卻不會成為魚獲)都讓原本應能生生不息的海洋生產力一去不復返。諷刺的是,現代撈捕者不斷提升技術、跑到更遠的漁場捕魚、有諸多電子設備幫助,但要付出的魚獲努力卻不斷提高(以前在岸邊花六小時收一次網補到的魚獲量,現在必須跑道外地花六小時收三次網才維持相同魚獲量)。

    然而,作者在最後一百頁為看似「最後他們都死了」的希臘悲劇點上希望光芒。他提出七項很容易理解、能確實改善窘境的方法,但這必須付出成本,特別是政治成本。設立海洋保留區是作者認為效果最強且最能夠平衡漁民損失的方法,海洋保留區具有「外溢效果」,在保留區內的魚隻能生存更久、長得更大,所以具有更高的繁殖力,當保留區內的密度增加,魚隻會開始向外遷移,類似台灣人常講的「把餅做大」。作者列舉數個成立約十年的保留區,其生產力數倍翻漲,包流區內魚隻密度為八倍,保留區外圍魚隻密度為二至四倍,這讓保留區以外的漁民也支持設立更多的保留區。相較於陸生動物不斷滅絕的情況,海洋動物的高恢復能力讓我們保有贖罪機會。作者認為海洋保護區是個三贏的措施:環境保護者當然支持、外溢效果增加的魚獲有益漁民、政府必須投入保護區的管理成本但可以減少對補不到漁民的高額補貼(例如漁船燃料)。



    閱讀完書本,對照近日常成為新聞專題的「無魚之島」(就是指台灣),我們政府做了什麼?有沒有規劃海洋保護區呢?依照漁業署網站資料,國內的禁止進入海洋保護區有六個、禁止採補者有四,佔我國12海里的總範圍40%(資料可見這裡,若包含「分區多功能使用」海洋保護區,總範圍更高達47%,遠高於作者歸納各研究對恢復海洋所需要的保護區面積20~40%!棒不棒?

    棒個屁!這種官樣文章我們台灣最會做了,不用說公家機關,從大學校系評鑑、教師評鑑都是一個模樣樣。台灣的問題不在有沒有政策,而在於如何施行、有沒有真的管理、細節為何,政策問題九成不在政策的有或無,而是出在「執行面」。引述新聞(新聞內容請見這裡):「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禁止捕魚......墾管處和保七總隊去年至今在海底拆除單層漁網200公尺、3層漁網千餘公尺;巡查員感嘆,3千元罰金不調高,恐永遠也拆不完。」沒有執行力的保留區,就算把範圍劃為90%的我國海域也只是好看而已。大範圍的劃定海洋保護區一方面對漁民衝擊太大(不可能要整個區域的人都不捕魚),其次公權力的監督強度與密度都被稀釋得太低,相較下,多點、小範圍但強力執法的保護區方能提升執行力,有執行力才能讓保護區被落實,使「外溢效果」有機會展現,從而說服漁民從規則破壞者轉為規則保護者。


PS. 端傳媒的「我們會吃光海洋嗎?從太平洋到西非,兩岸漁業全景調查」(認真、有深度的報導還是有人在做的!)網頁約3/4處提到的台灣海洋保護區守護神蕭再全,從其FB就可以看到台灣這種只是劃好看的「紙上海洋保護區」。缺乏強力執法的海洋保護區跟沒有劃為海洋保護區是一樣的啊!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環境不對就餓死給你看的底棲小可愛--火焰芝麻跳鱸 Elachocharax pulcher


火焰芝麻跳鱸,學名為 Elachocharax pulcher,是我飼養的第一隻跳鱸。「跳鱸」這個名字一開始被使用在底棲、以跳行移動的魚種上(請見奇獸這篇),例如北美的鏢鱸,但後來該中文詞彙被國內廣泛用在包含南美、非洲等魚隻上,反正只要長得是那個模樣的底棲魚種都以跳鱸稱之。火焰芝麻跳鱸不是北美的鏢鱸,他跟南美的跳鱸脂鯉Characidiume(例如九間跳鱸)關係比較近,皆為Crenuchidae科。屬別 Elachocharax目前包含四個生物種E. geryi 、E. junki、E. mitopterus 、E. pulcher,火焰芝麻跳鱸雖然早在1927年就被描述,可說「歷史悠久」,但能找到的資料卻出人意料地少,尤其在國外水族論壇中甚少被提及。E.  georgiae為同種異物名,日文資料搜尋可以用エラコカラックス・ジョージアエ尋找。

飄浮物河彎形成方式不同,累積區域或大或小。網路圖片,原始連結請見:http://www.scielo.br/scielo.php?script=sci_arttext&pid=S1679-62252013000100085

在少數提到火焰芝麻跳鱸的網頁中兩篇主題(請見這篇這篇)是有關 litter banks,即上面有漂浮物堆積的河彎。這些漂浮物包含樹枝、葉子、果實等,有的被橫亙水面的樹枝攔下,有的被傾頹於水中的樹幹像攔砂壩搬阻擋,飄浮物提供魚隻食物(食物指被腐爛果實,甚至霉所吸引而來的「昆蟲」,而非植物本身,故該環境的魚種多為肉食性)與躲避空間,這種環境被稱做Kinon,火焰芝麻跳鱸常在此環境被發現。這點出了飼養火養芝麻跳鱸的第一個重點:給予他充分的遮蔽。

see original picture: http://tanninaquatics.com/blogs/news/101848897-litter-ally-a-most-fascinating-environment

amazonian-fish亦認同上述看法,表示在開放、無遮蔽的水域根本找不到這款魚。火焰芝麻跳鱸生存在有漂流物的環境,在不受干擾時會移往水表葉子補食,不受水深水淺影響。在亞瑪遜河流域分布得算廣。

網路上可以找到一篇2009的野採文,內容是作者前往一條名為Caño Sardiña的小溪(哥輪比亞Caño Bocón上游)野採到包括火焰芝麻跳鱸、珍珠燈、大帆珍珠燈、陰陽燕子、三線鉛筆、印地安短鯛以及一些赤目金線和濺水魚。從這些「鄰居」的種類我們就可以推測飼養火焰芝麻跳鱸的水質--一般加拉辛黑水,低導電度、低pH值。

根據Fishbase的數據,火焰芝麻跳鱸適合的pH在5.4到6.8,硬度不要超過8,溫度在攝氏24到30度,這個溫度數據跟宗洋網站建議飼養「跳鱸」(該文未特別界定是哪些跳鱸)的溫度18至24有蠻大的差距。我是春天購入,當時飼養在水溫23左右的環境,時至寫本文章的六月,水溫在28度左右。Practicalfishkeeping提供的採集處參數是pH 6.14,導電度19。俄文網頁標的參數是pH6.8、水溫26。Aquaaryus的數據為pH4.9-6.2,溫度為23至31度。日本網站數據為pH5.5-6.5 溫度 21-26。

進食白蟲中。飼養這類活餌並不難也佔不了多少空間、無異味,為了讓自己的水族眼界更開闊,準備活餌是必須的。

我飼養到目前的感覺,這是款在外型、動作上極為可愛的小傢伙,但並不是那麼好搞。挑嘴、進食速度奇慢,跟紅蓮燈或任何扯旗放在一起「下場只有餓死,所以飼養前先衡量一下自己有沒有辦法特別為他們設一缸」。他們進食速度有多慢呢?盯著一條白蟲要考慮五秒才張嘴,這就是他的速度。混養僅適合跟精靈露比燈這種會因食物太大而無法吃完的魚隻放一起,或者養在仔魚缸(仔魚要比火焰芝麻跳鱸的嘴大不少才行)做為清理殘餌的工具魚,或者跟只待在水面的魚隻,例如鉛筆魚來室友。我飼養的環境選擇不放置底砂,原因就是為了確保底部有能讓我觀察到的殘餌來確認他們有食物可吃。「確保他們能吃到足夠的食物」是飼養他們第二個重點。

我一開始將他們放置在只有一對黑金火焰變色龍作伴的環境,過了兩週特意將火焰芝麻跳鱸驅趕出來檢視,發現他們幾乎餓成皮包骨,趕緊把該缸所有鄰居撈走才讓他們體態逐漸恢復。也許有人覺得珍珠燈也常常見不著面,但在草缸裡面還是活著啊,這狀況並不適合套用在火焰芝麻跳鱸上,一來他們嗜吃生餌,二來珍珠燈平時為人詬病進食的速度若跟火焰芝麻跳鱸比則可改以「飛快」形容,所以別打著丟草缸混養的念頭。下面是日本人飼養的一段影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計算一下他在一分二十四秒內究竟吃了幾隻豐年蝦。



準備遮蔽物例如短鯛甕、沈木、小榕是必須的。他們大半的時間都會待在遮蔽物下頭或其中,文章前半講述他們原生於大量沈積物環境,屬於底棲魚種,在缸子中見到這款魚的頻率不高,偶爾他們才會跑出來到空曠處待著。

身上的白色縱紋數有幾條?不同的條紋數有可能是sp.。是公是母呢?


公母性別方面能找到的資料不多,這張圖片表示圖中為一對(網址連結)。另個網站很有趣,每種魚隻各拍兩張,按照編排在火焰芝麻跳鱸前後的兩款魚珍珠燈(這張這張)與一點魮(台灣魚類資料庫稱之為單點小鲃),我們可以合理推測這張這張是前公後母。然而,能從人家拍好的對照圖片看出差異並不意味自己就真的能在缸子前面出分出公母,整體而言,我覺得要分辨這款魚隻的性別是困難的。

額外提供兩點參考。其一,在店家中曾經看過在其他火焰芝麻跳鱸都維持一般顏色時,一隻轉變成近乎橘橙色,非常激動的到處游,不確定是因發情或其他原因。其二,我一度將火焰芝麻跳鱸與梅氏眼燈混養,梅氏不幸感染胡椒病,我整缸使用1/1000的鹽與一般劑量的白點藥物(福馬林、孔雀綠混合液)藥欲,火焰芝麻跳鱸出現游出並往水面的反應,可能對鹽浴或藥物敏感,所幸在換水處理後又逐漸恢復。

最後,這個practicalfishkeeping網頁值得摘要一下,這篇是水族雜誌中少數介紹火焰芝麻跳鱸而資訊豐富的。內容提到火焰芝麻跳鱸生活環境屬砂紙底土,但堆滿葉片、沈木,高達膝蓋深度,水面上方則是昏不見日的落葉等漂流物。黑水魚少水生植物,但水中多樹木根部。使用弱水流的過濾設備,因為他們生活環境水流極緩。這篇作者採集到一款近似火焰芝麻跳鱸的另款跳鱸,不同處有三,該款白色縱紋數目為八條,而火焰芝麻跳鱸為六條;cf款尾部有三條水平條紋,火焰芝麻則無;cf款魚鱗數(scale account?)為27,火焰芝麻為32。白色縱向條紋應該是最容易辨別的,按此標準,我手邊的應為火焰芝麻跳鱸而非cf款。

PS. 如果魚友真的看完整個日本人餵食影片,讓我們來核對一下答案。將近一分半,那隻火焰芝麻跳鱸吃了兩隻豐年蝦,對嗎?

2016.7更新:
火焰芝麻跳鱸極不耐鹽,1/1000的鹽水比對他們來說是致死的。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魚隻長白點用老方法治不好?可能遇上了另一種白點--卵甲藻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以往看到魚隻身上有白色顆粒較大的會認為是白點病(Ichthyophthirius,舊文請見這篇),較小、像是粉狀的會認為是胡椒病(Velvet Disease),一堆白色連接像是菜花疣狀物的是病毒性淋巴囊腫(舊文請見這篇第四部分)。白點病可以用FMC(福馬林、孔雀綠、甲基藍混合液),胡椒病用銅藥(舊文請見這篇這篇),病毒性淋巴囊腫隔離一個月並餵食好一點就會自然痊癒。然而,出現在魚隻體表白色顆粒狀的病徵並不只上述三種,最近用了兩條的玻璃血心、一條白金濺水魚、一缸十隻養半年的珍珠燈以及一對養了一年多的夢幻小丑燈的死亡才讓我認識到另一款白色顆粒狀疾病--卵甲藻Piscinoodinium acidophilum。

中卵甲藻的玻璃血心母魚,當時還有迴避反應能力,僅一天後即死亡

一般較常見的金粉胡椒病,大小與卵甲藻差異明顯。

一些水族愛好者也許覺得卵甲藻的屬名Piscinoodinium(舊屬名為Oodinium)似曾相識,這是因為常見的胡椒病病原(即絲絨病 )就是同屬別,寄生在淡水魚的一般以Piscinoodinium pillularis及Piscinoodinium limneticum最為常見(Morrison,1968:1)(古早文章,PDF檔請見這裡),卵甲藻Piscinoodinium acidophilum反而鮮少被提到,事實上以Piscinoodinium acidophilum為關鍵字搜尋找到的都是簡體中文網頁,這讓我頗為不解。卵甲藻屬於淡水的浮游藻類,但在水產動物疾病中多被放在原生動物的鞭毛蟲類(任思宇,2014),對岸的魚病書籍常置於「真菌」篇章(黃琪琰,1995;王川慶,陳陸,常洪濤,楊霞,2009;占家智、羊茜,2013)。

Piscinoodinium屬別中不同品種體型差異極巨。卵甲藻體積為102~155*83~130µm(微米。一公分等於一萬微米)寬大於長,比常見的胡椒病粉粒要大得多,與白點的體積(350~800*300~500µm)較為相似,但又略小於白點。由於大小屬於肉眼清晰可見的白色點狀,故容易被誤判為白點蟲,然而卵甲藻白點間會有紅色充血班點,尾部特別明顯(黃琪琰,1995:153),此白點所無。我另外觀察到的是卵甲藻長得嚴重時白色點狀會彼此連結叢生,屆時呈現的就不是單點,而傾向不規則塊狀,如同〈觀賞魚疾病看圖防治〉第二幅打粉範例圖(占家智、羊茜,2013:123-124)。顏色上,一般胡椒病呈現金色、棕色的粉粒(可見威基圖片),在透明的鰭上較容易觀察;卵甲藻顏色類似白點病,偏白而非金或棕。

網路圖片,引自這裡。與上述〈觀賞魚疾病看圖防治〉的範例圖相同,卵甲藻嚴重時會連接成不規則塊。

國內水族愛好者間不太會提到卵甲藻。根據王梧桐大大的說法,卵甲藻其實在水產養殖中很常見,又以鯉科特別容易感染,但它在飼養觀賞魚的缸子中出現的頻率就低很多。這可能是該病鮮少被水族愛好者提到的原因。

網路圖片,引用網址請見這裡。成熟卵甲藻個體中間縱向凹陷清楚可見。
白點蟲(Ichthyophthirius),呈圓形,中間有星月形狀。網路圖片,引用自這裡
網路圖片,引自這裡。可見卵甲藻腎臟形狀及於魚體分布模樣。
在顯微鏡下,成熟的卵甲藻個體呈腎臟形狀,中間部分有明顯呈縱軸的凹陷是辨別的特徵,與白點偏圓形且中央具星月形狀不同。好發於酸性水質,水溫適應範圍廣(22~32)。另個在顯微鏡下可做為區辨白點蟲的特徵是白點蟲會動而卵甲藻不會(王川慶等,2009:157)。

位於臍部的卵甲藻,隱約可見中間縱向凹陷。兩光實驗室拍攝

夢幻小丑燈檢體,可以看出大小與一般金粉胡椒病的SIZE差異明顯。下面照片為取下紅圈病灶後顯微拍攝by兩光實驗室。


縱向凹陷。兩光實驗室拍攝

高倍下,囊泡內有很多小泡泡(孢子?) 囊泡膜有毛邊。兩光實驗室拍攝

不同種類魚隻感染卵甲藻的機率及擴散速度不同。在加拉辛、鯉科上的卵甲藻增生速度極快,魚隻能撐的速度遠較胡椒病、白點病要來得短,我的夢幻小丑燈在發病初期就被觀察到,當時身上病灶尚在十處以內,但距離魚隻死亡時間僅不過三天;玻璃血心被發現中標時較為嚴重,不過發現時仍能保持閃避等反應,僅一天後即死亡。原鬥與將魚對於卵甲藻具有較高抗性,在夢幻小丑三天後卵甲藻大量增生的同時,同缸的原鬥與將魚身上僅個位數白點,食慾仍佳,僅一隻有略微夾尾跡象。

具有較高抗性的將魚,左側胸鰭上白色點狀亦為卵甲藻
將pH提高至8,一週後痊癒的將魚

卵甲藻的治療十分簡單,將水質調整至pH8左右即可殺滅卵甲藻。在我前期誤判卵甲藻為白點病時曾經嘗試過千分之三的鹽浴以及多天的白點藥物FMC治療及升溫至30度,以上幾乎看不出效果。對岸魚病書籍特別提到治療卵甲藻不可投入硫酸銅等銅藥,否則病魚會大量死亡(黃琪琰,1995:153;王川慶等,2009:157),這是因為銅藥會增加酸度,降低pH後卵甲藻將萌發得更盛(請見google圖書這篇114頁)。王川慶等(2009:156)提到採用百分之二至三的短暫鹽浴仍可殺滅卵甲藻。

魚病書籍建議的pH調升多透過生石灰來達成,但手邊並沒有這項藥劑,我改採水族商品中的pH調升劑,花了一天的時間將缸中水從pH6.8調升至8.1(五月中旬去鹿港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上課時,講師黃之暘老師在講授「觀賞魚包裝與寄送」課程時提到若pH差1,以三個小時換一半的水量來對水是較為安全的方法)。小蘇打NaHCO3也具有提升pH的作用,但影響KH頗甚,另外也可以使用氫氧化鈉NaOH提升pH值,對KH較無影響。

要強調的是,卵甲藻出現在水族上的比例沒有那麼高,一般看到大顆的白色點狀物仍以白點病機率為多,我水族飼養至今剛好十年,目前也就遇這次(但損失很慘重)。然而,如果遇到發病快而致命速,投一般甲基藍等白點藥物沒有效果的白點時,就要仔細觀察該白點的分布是否分呈塊狀、白點間是否有血色,若有察覺到上述現象就要考慮一下卵甲藻的可能性。本文提到的卵甲藻專指淡水,海水的澱粉卵甲藻不屬於本文欲論述之範圍。

ref(次排縮格縮不了 囧):

王川慶,陳陸,常洪濤,楊霞,2009,《獸醫全攻略 觀賞魚疾病》,北京:中國農業初版社。

黃琪琰,1995,《水產動物疾病學》,台北:水產初版社。

占家智、羊茜,2013,《觀賞魚疾病看圖防治》,北京:化學工業初版社。

任思宇,2014,〈一例嗜酸性卵甲藻病的診治〉,《科學養魚》,30(10):66。 =>在線閱讀pdf請見: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662627766

Morrison, Norman Donald. 1968. Oodiniosis in the Gulf of California: a critical review of its
treatmen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DF檔請見:http://arizona.openrepository.com/arizona/bitstream/10150/347648/1/AZU_TD_BOX174_E9791_1968_45.pdf

--------------------------------

本篇要感謝不願具名的兩光實驗所朋友幫忙剖魚,以及王梧桐大大幫忙鑑定。

有關卵甲藻的防制,對岸的文章不少,可見這個網頁下方相關文章連結的「相似文件」:http://kns55.zh.eastview.com/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YYZF200521045&dbcode=CJFD&dbname=CJFD2005

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

打氣機打不進去?談Tetra水妖精使用注意事項;冷水機加風扇降溫效果是加成還是抵銷;scimage手機顯微鏡應用在水族的心得

(一)打氣機打不進去?談Tetra水妖精使用注意事項

我的水冷連缸最近出現狀況,其中兩個水妖精停止出氣而我沒有發現,直到準備換水時方察覺密度較高的那缸的夢幻小丑燈盡皆中白點。由於水妖是缸子中唯一的過濾,一旦打氣停止等同死水,兼以該格密度不低,水質惡化的結果,魚隻自然出狀況。

問題在於,為何以往運作良好的水妖精會停止出氣?經驗中藍波ex8000以一孔打四個雙管水妖絕對不成問題,為何現在打四個水妖精卻有兩個水妖不出氣呢?打氣機鼓風膜老化是很直覺的答案,然而,直覺不見得是正確的。當我好奇而用嘴吹了通往停止出氣的水妖風管,發現即使鼓盡全力也吹不出氣泡,故得知問題來自水妖精,而非打氣機。

將淺綠硬管與進氣管分離


水冷連缸使用的是TETRA雙管水妖,其運作方式是將打氣機風管連接直管側邊進氣口,空氣沿進氣口進入綠色直管內部。Tetra水妖在此處做了個設計,在進氣管的內部製造數個凹槽,如此當水妖安裝完成,打入的空氣會分別從數個凹槽進入內管,該設計能讓進入內管的氣泡變得小而綿密,可以減低出氣的聲音也可以增加進入水妖生化棉的水流。

進氣管內的凹槽讓進入內管的氣體小而綿密,但卻是顆不定時炸彈


然而,生物膜增生會堵塞凹槽孔徑,尤其當管子塞太緊、太裡面時發生得更為頻繁。這也就是為何我今日用力吹卻仍無法將氣吹進水妖的原因,單孔3L的藍波就當然無法讓該水妖精順利出氣。解決的方法十分簡單,將淺綠硬管跟進氣管左右扭轉一下,或將淺綠硬管稍微拔起一點就可以輕鬆解決。在我把各水妖精轉動、拔起重插後,藍波EX8000打出水妖精氣泡量看起來打六缸應該都不成問題。

別出心裁的設計遇上的生物膜增生反而成為隱形的殺手,幾個月轉一轉水妖精的管子有其必要性。魔鬼往往藏在細節中。

(二)冷水機加風扇降溫效果是加成還是抵銷

台灣夏天的高溫是許多水族愛好者的惡夢,一般玩家使用的降溫方式不外乎冷水機與風扇(全室空調或抽地下室空氣的畢竟是少數)。那麼當這兩種降溫方法一起使用時會有加成效果,降溫效率更高?還是互扯後腿,相互抵銷?

在舊文「北辰的水族與旅遊紀錄: 風扇降溫的原理、極限以及風量參考」已經解釋風扇降溫是透過用風力帶走水面較高的濕氣以加速水的蒸發,水的蒸發需要熱量(稱氣化熱),跟蒸發水接觸的其他的水(就是缸中沒蒸發的水)所具有的熱量就會降低。這個過程稱為蒸發冷卻。

蒸發冷卻有其極限溫度,即濕球溫度,無論風量再大也不可能讓水的溫度低於濕球溫度。在台灣夏季各地平均濕度多在80左右的條件下,風扇降溫的效果約兩到三度而已。



當我們把風扇降溫使用在冷水機的缸子時,要考量的就不只是蒸發冷卻而已。打冷水機的缸子溫度必然比室溫低,當以風扇吹拂水面帶走較高濕氣時同時也將室溫的風帶往缸子。簡單說,無風的缸子是相較下比較密閉的環境,空氣本身的隔熱性不差,問題在於空氣會流動,相較於有風吹的缸子,無風的缸子是較佳的「保溫」環境。由於缸子經冷水機後溫度較低,此時用風扇吹魚缸就像拿電風扇去吹冰塊一樣,只會讓冰塊融化得更快。

另一個問題在於在同樣濕度下,室溫與濕球溫度的差距會隨著溫度降低而縮小。例如在同為濕度75下,室溫34度的濕球溫度是30度,差距為四度;當室溫為21度時,濕球溫度為18度,差距變成三度。

因此,當我們將風扇使用在冷水機的缸子時除了要考慮蒸發冷卻的降溫效果,還要考慮到保溫效果被打破造成的升溫(冷水機缸溫 VS. 室溫),同時要考量到溫度較低的環境下蒸發冷卻的乾濕球溫度差不像溫度高環境那麼多。這三者交互作用的結果究竟會將已經經過冷水機的水溫往哪個方向帶呢?



我自己覺得沒差,就算有0.*度的差異,也跟我想要的那種差異距離很遠。

我在自己水冷缸的其中一格(10L)加上了電腦風扇,對照隔了三隔間外的另一格,拿同一支溫度計測量這兩缸的溫度,中間測試時間差約30秒。如果風扇對於已經打冷水機的缸子有降溫的效果,我預期有裝風扇的那缸溫度會比冷水機設定的溫度再低一點。結果......溫度計測量兩缸的數字幾乎看不出差距,所以,在我這個例子中加了風扇是白加。

這是極不精確的實驗,有太多實驗設計上可以挑剔的缺點,我一點也沒有要推論到其他狀況、別的環境的意圖,就像社會科學統計的「方便抽樣」一樣,單純只是為了我的「方便」而已,原始的目的僅僅是想知道如果放個手邊就有的風扇在我的水冷缸子究竟會怎麼樣罷了,屬完全個人化的操作經驗,並沒有要推論到其他條件。也許有人會說,當冷水機設定為28度時,說不定加風扇就有用了啊!也許當濕度怎樣時就會怎樣,也許若風扇的風量加強就會......我只能回答:「干我何事。」我的水冷缸就是要24度,超過這個溫度我的D屬將魚就掛了,故談論28度對我沒有幫助。手邊就只有一個電腦風扇,住就住在台北市,你跟我講大風量、低濕度都沒用,因為那些假設跟我所處的現實沒有交集呀 XD

(三)scimage手機顯微鏡應用在水族

圖片引自泛科學http://pansci.asia/archives/54841
scimage手機顯微鏡是由台大應力所江宏仁老師在科學maker臉書社團一個科普計畫下的產物(5/7-5/8有活動喔,請見這篇),讓以往只有在實驗室才能使用、價格高不可攀的實驗器材能夠被一般人所擁有與使用(可以看這篇,應該算是江老師的初衷吧),降低科學觀察的門檻,讓所有人都能使用這些器材發現生活周遭有趣的事物。

辣椒榕(使用偏光模組 by五年前的Sony Ray ST18i)

對於高一之後就再沒碰生物、實驗器材的文組人來說(文組人的實驗器材大概就是問卷、焦點座談、統計軟體吧)除了可以拿來觀察生活周遭(例如花粉、昆蟲翅膀、葉子)等,重新發現自然的奇妙之外,最大的功用應該是使用在我的水族嗜好上,尤其是魚病的觀察。另外,除了手機顯微鏡有各種擴充套件,例如偏光模組、螢光模組、金相模組,甚至有光譜儀模組,可以讓水族愛好者使用在水草燈具的評估。

一般1:1的微距鏡頭大概只能拍到這樣(圖中為我某天晚上拍到的搖蚊,即紅蟲成蟲)Canon 650D+100Macro

手機顯微鏡拍攝的小黃魚鱗片(sony M4)

手機顯微鏡的一般模組放大倍率是200倍,這個倍率用在水族的魚病、水草、活餌、魚卵等觀察綽綽有餘,解析度則依手機解析度而定。現代人人手一機,有了手機顯微鏡就可以輕鬆的做顯微觀察,無須又貴又重的實體顯微鏡,也不用碰觸微距鏡頭與單眼,對於想要滿足好奇心的人實在是一大福音。即便如此,我覺得手機拍照在解析度上屬先天弱勢,無法跟感光元件大的單眼相比,操縱的廣度跟相機比更是相形見絀(例如想要縮光圈來讓景深加深),所以若有能夠跟單眼連接的套件(例如這組)那麼將可以大幅提高影像品質。

單眼拍手機顯微鏡中的小黃魚鱗片,視野非常小

有賴較大的光學元件與光學鏡頭,即使單眼拍的成像很小,但足以放大裁切看到更高倍率
麵包微蟲(一般模組 by sony m4)

頭髮(偏光模組 by sony m4)

辣椒榕葉片(偏光模組 by Sony Ray ST18i)

辣椒榕氣孔

既然使用手機拍攝,拍影片當然也不是問題。應該不會有人以為影片裡面的是雪天使吧XD




總之,手機顯微鏡是非常好上手、使用方便的器材,可以讓視野擴大到平常無法觀察的題材,使用在水族上也大有空間。感謝江老師的心力及科普初衷,讓更多的人都可以做著科學家的夢。

註:對手機顯微鏡的組裝、各套擴充模組及功能以及使用範例等相關資訊好奇者可以參閱連結中長達111頁的PDF檔
https://l.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lookaside.fbsbx.com%2Ffile%2FScimage%25E4%25BB%258B%25E7%25B4%25B9%2520%25200415.pdf%3Ftoken%3DAWxXb8zUbeE0GgD3IJWCkFJGB5XUuD810eSbvkPu-1lySbShFsB6zv0cC8dS7BS8sFMV9H6dmznR_wSRblScw5lVqea5c3Rqd7VgHa5yYc7NPzJ4LGB78yXrrCs1ThroR7B4saqDvoIqWz1TpWtb9gFFsr2xKOmTXNMFrQeUmXZP_w&h=6AQF29wdT

(四)隨意拍拍

其實持續有拍魚,網路的資料看了、將魚書也讀了,但沒寫出來而已 XD

克氏琴尾將
Laimosemion agilae JRG 03/10 Rivière D'Hervieux 公魚
Laimosemion agilae JRG 03/10 Rivière D'Hervieux 母魚
Diapteron abacinum GBG 92/10

Diapteron abacinum GBG 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