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七彩白雲山Tanichthys micagemmae

(一)簡介

七彩白雲山,學名為Tanichthys micagemmae,中文俗名又稱越南玫瑰燈、錫蘭紅尾燈,英文俗名為Vietnamese minnow、Vietnamese Cardinal Minnow,中英文俗名提供了其產地的資訊,這是一隻來自越南的魚,既然原生地是東南亞,我們就可以合理的推論他大概是鯉科魚,而非以美州為主的加拉辛(也有來自於非洲)。七彩白雲山並不算是歷史悠久的魚種,遲至2001年才被學界描述。

(二)七彩白雲山VS 白雲山

七彩白雲山很容易跟另一款水族店常見的魚種搞混--白雲山 Tanichthys albonubes,兩者在市面上的價格都屬於較為廉價的魚種,加上中文名字又相近,消費者若沒有特別留心還真的會不知道買的是什麼。白雲山的英文俗名真的是White Cloud Mountain Minnow,「白雲山」也是真有其山,位於中國廣州,主峰高382米,這裡就是Tanichthys albonubes這款魚的產地,學界早在1932年就有對這款魚隻的描述。所以七彩白雲山(錫蘭紅尾燈)來自越南,另一個則來自於中國,同屬別,但產地相異。以我自己對水族店家的觀察,白雲山幾乎是店家的常駐魚種,隨著大量人工繁殖,價錢多在20元以下;七彩白雲山則較為少見,價錢會在30~60元不等。有關中國來的白雲山介紹請見這篇

來自越南的七彩白雲山(圖片引自網路,Tanichthys micagemmae,see original picture HERE

來自中國的白雲山Tanichthys albonubes(圖片引自網路,see original picture HERE

扣除學名、產地、價格、出現頻率外,大家最關心的還是這兩款魚隻在外貌上的不同。對於一般的水族消費者而言,若兩款魚長得幾乎一模一樣,那麼即使學名、產地不同,可能也不會太關心他們的分別。所幸這兩款魚隻有明顯的差異可以作為判別的依據,那就是橫貫身體的黑線,七彩白雲山的黑線即使在魚隻狀況極好的時候,他的黑線仍是細細的一條,七彩白雲山橫貫的三條線由上至下分別為金(或說是米色)、藍、黑,藍色最細,不注意幾乎看不到,而金線與黑線的寬度差不多粗;白雲山橫貫的三條一樣是金、藍、黑,但即使在魚隻狀況沒有很好的情況下,黑色都遠比金色要粗得多,甚至可以佔滿整個從魚隻臀鰭到藍線下方所有部位。這兩款魚另一個差異在於「臀鰭」部分,七彩白雲山的公魚臀鰭沒有白邊,白雲山公魚則有,不過這個白邊在成體與幼體時的大小有差異,所以不見得能在幼體的白雲山上輕易的觀察到,我在網路上也有看到標示為白雲山但沒有看到白緣者,所以這並不是很優秀的判別依據,建議主要倚靠黑線來判別。

(三)公母判別

回到七彩白雲山,在公母方面,「成體」十分容易判別,公魚的背鰭、臀鰭都十分大片,即使沒有在display,成可呈現類似30-60-90的直角三角形;母魚背、臀鰭則是45-90-45等腰三角形。這是最好區辨公母的方式,其他不同包含母魚較大,公魚較小;鰭部顏色深淺差異;會不會display等;母魚肚子較圓等。國外有網站圖文並茂的解釋,請見http://swisstropicals.com/Tanichthys%20micagemmae.html,引用該篇最下面的公母對照圖:

左側公、右側母(網路圖片,see original picture HERE

問題在於上述的背、臀鰭判別方式僅限於「成體」,因為亞成的公魚背、臀鰭尚未延伸拉長,例如SerioulyFish網站中的標明為young male的照片其鰭部就仍呈現「等腰直角三角形」近似母魚的樣貌。

年輕的七彩白雲山公魚(網路圖片,see original picture HERE

(四)飼養經驗

七彩白雲山來自東南亞,又是平價魚種,這通常意味在台灣飼養這款魚隻難度不會太高。即使seriouly fish上寫他們的適合溫度是在18-23度(歐美的網站標的溫度很常會比台灣人認為的要低得多,即使這明明是一隻亞洲魚),但在我缸子只用風扇降溫壓在30度以下的情況仍可順利過夏。這款魚個性十分溫馴,常常被火翅、aru珍珠燕子打著跑,對於飼料則是來者不拒。繁殖難度不高,在網路上有很多可以參考的經驗。

我在抓這隻魚時,店家中就只剩下兩隻,所以也沒得挑選。無論在店家或在我的缸子,用肉眼都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兩隻魚有體色、鰭色上的差異。但拍起照片時這個差異在打光後反而被拉近。我私心以為這是一公一母,但是顏色較深的那隻並沒有出現30-60-90三角形的背、臀鰭,我也沒有看他display過,所以也沒有把握這究竟是一隻還沒有長成成體的公魚,還是手上其實只是兩隻顏色有深淺差異的母魚。下面圖片都是自己拍攝,就請大家看看這兩隻七彩白雲山有沒有不同囉。

七彩白雲山A,顏色較淡者

前A魚後B魚,究竟有沒有不同呢?
B魚,這張只是要表現臀鰭邊緣是有黑邊的,因為其他照片背景都是黑的所以融成一體

B魚,顏色較深者,照片有些過曝,但與第一張A魚比較,B魚背鰭較偏紅,尾鰭紅色部分也比A魚多。
B魚

亂入的火翅「母魚」
下A上B,尾鰭紅色塊比例略有不同。左為aru霓虹燕子。

我自己很喜歡這張,彷彿A魚側身要被襲擊的時刻


話說本來覺得自己這次拍得還不賴,結果上網找一找圖片,自己根本是被八假的啊(淚奔)!此外,我是真的缺乏坐在魚缸前等display的耐性,大概一輩子都拍不出來本篇第一張引用的那種圖吧 囧。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藍翼血精靈與胡椒病、撤掉的蘇蝦缸與蜜蜂角螺

(一)藍翼血精靈與胡椒病

從白董hite那邊獲得的Nothobranchius kilomberoensis FTZ 10-18,這一隻我覬覦了好一段時間了,因為他的顏色搭配實在迷人,鮮紅的身軀配上藍色為主的背鰭與臀鰭,強烈的對比讓人一見難忘,再加上沒有Nothobranchius kadleci常出現的那種隆頭現象(我主觀覺得這樣很醜 XD),當初我就想若哪天有缸子重養N屬魚,一定要留一缸給他。雖然大陸那邊水族的取名往往跟台灣一樣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但「藍翼血精靈」此中文名我覺得倒能將這款魚描述幾分,所以我就不反對沿用了。

白董在去年寫過這款魚隻的介紹,請見這篇,既然崔顥已題詩,我就不用再寫了。這次的重點是擺在N屬魚種常見的胡椒病上。雖說胡椒病常見於N屬將魚,實際上S屬、多年生一樣會中(而我也都有這種經驗 囧),只是N屬特別好發此病而顯得惡名昭彰。胡椒病是N屬玩家十分頭疼的問題,國寶在這篇圖三後段的敘述可見一斑。

尾部的金點即為胡椒病

胡椒病,又稱做絲絨病(Velvet Diease),大陸那邊多以「打粉」來稱呼,此病是源自一種卵圓鞭毛蟲的寄生。與白點一樣,好發於水質不佳、溫差大的時節。 也跟白點一樣,胡椒病並不會直接造成魚隻死亡,但是當他大量寄生於鰓部時即會造成魚隻窒息死亡。再者,得病魚隻往往會因為黏膜受損、抵抗力變差,進而併發細菌性的感染。同時,他也會造成魚隻食慾降低,最終還是回到併發症的迴圈。

胡椒病之所以叫做胡椒,就是因為他會有一粒粒金色到褐色的小點點,與白點的大小有明顯的差異,胡椒病的顆粒大多只有0.1豪米,為白點的1/3~1/10大小。當嚴重時魚隻背部、鰭部會顯得有一層金粉般,這也是為何大陸以「打粉」稱之。
                                                                             
胡椒病的成蟲按溫度不同會寄生在魚體上三到六天不等,難以直接用藥物殺死,市售藥物主要是破壞他的孢子。所以必須透過加溫的方式,讓成體縮短生命週期,離開魚體,在配合上用藥物殺死孢子的方式治療。有經驗的版友看到就會發現,「ㄟ,這不是跟白點的治療方式一樣嗎?」沒錯,胡椒病的治療的確是按照白點方式處理,當離開魚體的孢子沒有找到宿主,會於48小時內死亡。有關白點與治療可見我的這一篇:「白點蟲的不同階段、傷害與治療;連翹治療白點之我見」。

粗鹽或硫酸銅針對胡椒病的孢子都有傷害力,因此有些玩家甚至平時就會將N屬的缸子加些鹽來預防,不過我認為這種應該是少數(鹽部分請見這篇);後者有時成為市面上一些宣稱特別用來治療胡椒病的特效藥。由於不少魚隻對於硫酸銅非常敏感,導致網路上常出現下藥後魚隻暴斃的情形,相較於魚隻對治療白點的水溶液FMC(孔雀綠、福馬林、甲基藍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多有較高的耐受性,那些含銅的胡椒病藥物使用則不可不慎。

母魚透明的背鰭、尾鰭比較好觀察到胡椒病(這並不是快掛的浮頭,只是拍攝時剛好啦)

由於胡椒病的卵圓蟲十分小,所以發現的時候多半病情已經不輕,另一方面也常在治療一陣子後因為沒有觀察到魚體身上的卵圓蟲,但實際上卻是漏看,在停藥後胡椒病復來的情形。為避免這種情況,我會建議若手邊有攝影器材此時就可以派上用場,及時沒有微距,透過在足夠光源下拍攝出清楚的照片後在電腦上放大亦可以觀察狀況;若沒有攝影器材則可在室內晚上全黑的情況下使用LED手電筒照射魚隻,此時若魚隻身上仍有卵圓蟲則會十分明顯的反射出金光顆粒。N屬將魚公魚多半有繁複的體色,所以不像檢查母魚有無胡椒那般容易,此時可以選擇觀察顏色較少的胸鰭。

公魚透明的胸鰭比較方便觀察胡椒病

這次的藍翼血精靈會中胡椒病可能因為我在魚隻來之後求好心切的狂塞猛餵而造成水質敗壞,也有可能是因為夏天高溫與開冷氣時溫度震盪過大而致胡椒病的好發條件。母魚而後輕微夾尾,也是因此才讓老婆覺得有異狀進而發現(給老婆一個讚!給我沒有好好照顧一個劣),經過一週以上的治療,拍攝圖片時已經好了很多,預估再過幾天就可以康復。倒是攝影能成為觀察魚隻病徵、檢查復原程度的方法是我始料未及的。

(二)告別蘇蝦缸及蜜蜂角螺的壽命

從2009年底、2010初開始的蘇蝦缸,最近牙一咬撤掉了。在2011下半年後蘇蝦在國內的熱潮就已經漸漸熄滅,網路論壇只剩下圖片的分享而缺少實際的「討論」;另一方面從蘇蝦進入國內這段時間,能真正做的量的不外白襪、白蘭花,即使四年過去了,至今蘇蝦的大多品種仍仰賴進口,與水晶蝦的發展歷程並不相同,這都讓我心中的火焰慢慢熄滅。在我缸子裡面這幾年也就是白襪生一些又死一些,這樣維持在一定平衡的密度。由於市面上沒有什麼突破的進展,又缺乏操作上的討論交流,自己本身也不是一個擁有很高實驗精神的人(從後兩年我的蘇蝦缸幾乎就是舊方法的維持可以想見),因此索性就跟蘇蝦告別了。也許未來哪天當國人不再需要倚賴進口蘇蝦時,代表蘇蝦「可能」也「可以」被國人攻克時,我會再來搞一缸坐享其成吧 XD  玩蘇蝦的這幾年,除了留下一些照片外,覺得收穫最大的則是過程中交到的朋友,從PTT的jackyu、marco,到蝦米的kennyhip以及酷蝦的偉綸,還有一些暫時想不起來但交談過的朋友,就像打Diablo II的戰友一樣,建構了一段曾經很快樂的時光。


即使如此,當把剩下的白襪撈起,把底砂翻掉時心理仍有異樣的滋味,畢竟是曾經投入心血的地方。不過回頭看看還有不少將魚排隊在等著空出來的缸子,心一橫還是要做出抉擇。再會了,蘇蝦;恭喜入新厝,將魚們。

草缸中的角螺壽命往往不長

在翻缸時拿起一隻角螺,查一查我的水族生死簿(我有一個excel檔記載每一隻魚蝦螺買進的時間與死亡的時間),我從101年四月就再也沒有買過角螺了,這也意味這隻角螺在我缸子中活了將近一年半,雖然網路上查到有網友表示自己的角螺養到三年,不過以往養在我草缸中較酸環境的蜜蜂角螺壽命短得多。這次在蘇蝦缸由於水質較為鹼硬,所以螺的殼甚至沒有什麼變薄或損傷,可見以往是自己沒有把角螺放在適合的環境啊。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魚隻脊椎彎曲--高溫、維生素C(以龍紋珍珠將Simpsonichthys parallelus Chapadao do Ceu為例)



記得前陣子在PTT水族版有討論魚隻脊椎彎曲的文章,下面推文中有版友表示這是可以恢復的,當時我有點半信半疑,直到最近真的遇上。

(一)核能廠秘鯛魚研究

這邊說的不是魚隻老態的駝背,而是仔魚與亞成就有脊椎明顯不圓滑,甚至呈現z字型的情況。這種畸形會讓人想到前些年知名的「秘雕魚」議題,造成魚隻出現這種畸形的情況,引用新聞報導核二秘雕魚中引述的說法,包含:水溫、輻射、重金屬、缺乏維他命營養、疾病、遺傳、寄生蟲、溶氧、鹽度等(新聞「秘雕魚脊椎三彎 無關輻射 高溫所致」,請見這篇)。

網路圖片,引用自http://120.107.166.41/~95230014/4-3-3.htm


根據對核二場的必鯛魚研究,維生素的缺乏,例如維生素c,會造成魚隻脊椎彎曲的情況,而溫度則會影響魚隻對c的攝取。所以該調查歸結主要肇因是核電廠冷卻水入海造成水溫提高所致(請見這篇,paper「核二畸形魚之調查研究」DOC檔請見這篇,作者邵廣昭與其著述請見這裡)。

秘雕魚以花身雞魚(Terapon jarbua)佔大宗,引述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網頁:「研究指出,如果生長期中有連續2個星期超過37 'C,花身雞魚就可能發生脊椎彎曲的畸形。主因是水溫升高,導致魚體攝取維生素C與膠原蛋白中的hydroxyproline不足,妨礙骨骼與肌肉發育。然而,只要溫度降低到32 oC以下,3個月內就會恢復正常。所以這種畸形是可逆、可恢復的反應。」學會網頁並以圖表呈現在1995年出水口改善工程前後的秘雕魚數量就有明顯的差異。這個資料讓水族愛好著比較興奮的部分在於,若水溫能維持在32度以下,畸形的秘雕魚是有機會在三個月恢復的。水溫影響秘雕出現頻率,這也是為何必鯛魚多見於夏季,而少見於冬日之因。

(二)水族界有關脊椎與維生素關係的資料

cite:http://ebenzo.tumblr.com/post/424761293/no54-wednesday-3rd-march-euthanizing-fish

由上得知,高溫下容易發生魚隻脊椎彎曲的問題,主要癥結點還是高溫造成維生素利用的障礙。有關維生素等營養對魚隻脊椎的影響其實在水族、水產上也早有不少資訊,例如「冷水魚飼料之維生素添加物之重要性及其需要」一文便說「典型之維生素C缺乏徵狀為脊椎側彎(Scoliosis)與脊椎前彎(Iordosis)」(請見這篇);中國大陸研究表示魚的生理特點、飼料品質與過高養殖密度等不當管理都會造成缺C,「銀大馬哈魚和紅鱒缺乏VC時,都會出現脊椎側彎、脊椎前彎、脊椎骨脫臼等症狀。」(請見這篇);「維生素對觀賞魚的影響」羅列缺乏各種維生素將造成哪些病變(請見這篇)。

(三)我自己的經驗

較為嚴重的脊椎變形(龍紋珍珠將亞成公魚Simpsonichthys parallelus (Chapadao do Ceu),約1.7公分)

屬較輕微的脊椎變形(龍紋珍珠將亞成母魚,約1.5公分)

脊椎正常的龍紋珍珠將小公魚Simpsonichthys parallelus (Chapadao do Ceu)(即使只有這種大小,11隻在8L還是會打破鰭 囧)

我自己的經驗則發生在這個夏天。我從兩位朋友那兒拿到魚,第一位朋友hite是當初同一批Chromaphyosemion bivittatum "Funge"(縮寫為BIV)多年生將魚卵我們各自取回家裡養,當養到亞成後,他那邊約1/3出現脊椎問題,而我這完全沒有。另一個朋友則是飼養屬南美一年生的龍紋珍珠將(Simpsonichthys parallelus "Chapadao do Ceu"),魚在去年秋末冬初養大都很正常,但今夏養大者也巧合地有同約1/3比例出現脊椎問題。這兩位朋友共同處都是家中奇熱而魚缸皆無降溫,一個是頂樓東曬加西曬,一個則是不通風鐵皮,水溫俱在32-33,而我這邊的水溫則還可以壓在28,晚上與開冷氣則可在26,溫度差異跟駝背與否的現象跟必雕魚那篇一致。

仍可看出有輕微隆背現象,是否會隨溫度下降而好轉?

值得欣喜的是,當hite的BIV亞成魚隻在我這邊待了半個月,除了長大外,脊椎竟開始變得比較圓滑!第二位朋有的魚才剛拿到手,剛好可以藉此做個紀錄,看看是否能再次觀察到脊椎恢復的狀況。

(四)結論

當我們在夏天養出的仔魚,在破卵時體態正常,但隨著逐漸長大卻出現脊椎彎曲的變化,依據對秘雕魚的研究以及以往水族的資訊,我們可以合理的懷疑是過高的溫度造成魚隻維生素C的破壞,進而導致脊椎的病變。

脊椎正常的龍紋珍珠小公魚

可喜的是,當回復到較低的溫度後,這個情形似乎是可以有所改善的。所以,不要放棄掉脊椎變形的魚,一來他們有機會恢復,二來他們的殘疾主要還是因為我們環境的缺失,而非魚的錯 囧



---------------

造成魚之脊椎彎曲的原因很多,溫度、維生素只是其中之一,而我認為這也是一般水族愛好者比較常遇到的原因,其他原因則如(一)所述。

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

JCVD 打不死的男人--真實、好笑,或者因為真實而好笑?



介紹一片冷門電影:JCVD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尚克勞范達美,他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就是他自己,此即片名JCVD的由來--他名字的縮寫。尚克勞范達美是上世紀末B咖動作片演員,隨年華老去、新生代興起而逐漸失去了市場。電影內容敘述他在窮途末路時倒楣地捲入搶案而成為人質,電影中的很多橋段跟JCVD的現實人生相呼應,故看本片時必須要對於尚克勞范達美有基本的瞭解才會覺得更有滋味。


電影在充滿自我嘲諷的味道中也有企圖平反的意味:例如影片開頭仿古的動作橋段,看似惡搞80-90年代動作片,諷刺槍林彈雨中主角英勇到滑稽的可笑拍攝法,然而亦用JCVD拍完後氣喘吁吁說明觀眾看電影時往往會忽略拍攝這種一鏡到底的難度;片中被挾持的JCVD被歹徒要求以他的招牌迴旋踢踢去另一個人質嘴上的香菸,這是諷刺他每部片都一定要出現多次的老套動作,但後段又用歹徒東施效顰顯示這個觀眾認為老掉牙的動作是必須墊基在日以繼夜的練習上。

影片中有很多一閃即逝、似乎不重要的對話,熟知內情者看了則會會心一笑,例如JCVD想要爭取的角色被他在「現實中」的死對頭搶去(還順便酸了一下那位死對頭的招牌打扮,是誰這邊就不爆雷了),提到吳宇森的橋段是JCVD對倆人現實過節的吐槽。JCVD和經紀人對話的片段說明JCVD渴望能演個好角色、接個好片子,他甚至願意免費演出而不甘永遠出現在B級電影中,可是電影圈的環境並非演員所能改變,有太多其他因素要顧慮,有人情、經濟考量。尚克勞范達美在拍完「浴血任務」後說史特龍是他的再生父母,像是戲言的話卻反應出他的心聲,因為這是JCVD在沈寂許許久後,終於再度得到接演一檔電影的機會。(JCVD拍完浴血任務的報導請見這篇)。

當瞭解這部電影擁有極濃厚的自傳性質,就會對影片中稍嫌詭異的獨白橋段感到釋懷,獨白的內容何嘗不是JCVD心中真實的吶喊,對白中情緒的高低起伏何嘗不是演技展現?

即使尚克勞范達美的形象在年輕影迷中已淪為笑柄,但他在他的祖國、他的城鎮仍是充滿傳奇、浪子回頭的英雄。這一部片子強烈推薦以往看過尚克勞范達美電影的朋友觀賞,去認識一下不一樣、更真實的JCVD。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1130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