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另一個孵化記錄--S. zonatus "Garapuava"

有看過我孵化紀錄的將魚玩家朋友大概都知道我一年生將魚卵孵化的超級糟糕,尤其是在暗黑版的下水上。自己養大的F1以上的卵,例如輻射珍珠FUM、紅斑馬珍珠FCI、以及 Sim. sp. Urucuia下水的狀況趴魚數量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但是那些暗黑版的...幾乎都到了全軍覆沒的地步,往往只有一成的正常浮魚加上一遍的趴魚,例如這篇。所以,這次在下S. zonatus "Garapuava"的時候著實是膽戰心驚。

由於無法擺脫趴魚的夢魘,所以這次特邊擴大基數,總共有50顆來嘗試。來的時候看袋子上的標記才知道,原來這是對方八月中旬就收到的卵,嚴格地說,這種兩個月以前的卵並不是我以往購買的那種「新鮮卵」。實際檢視袋子內的土與卵,果不其然地幾乎都發眼了,由於卵在發眼後期對於環境比較敏感,我著實無法去判斷這些卵能否在經歷運送與環境變化後的結果,會不會讓我本來就很慘的趴魚率變得更慘不忍睹呢?

為了風散風險,我這次原本只計畫挑出20顆卵下水。但挑到中途發現,幾乎所有的卵都已經發眼了,索性就分成兩組下缸,順便抓一些不同的條件來測次。

所有用到的東西都在圖片中,輔以文字應足以窺得整個孵化方式之全貌。
左為組一,右為組二(添加黑水故水色較深)。杯中為吸取之仔魚。


兩個組別,第一組是我從原始的土中將卵挑出,總共有20顆,然後混上我自己的泥炭土下水,水中添加了SERA的增氧劑粉,這是pillet的建議(可見這篇),另外我添加了一些黑水,因為歷來的網路資料與他人經驗都顯示這些丹寧酸、水色以及裡面的成分對於魚隻孵化是有利無害的。

第二組則是原土直接下水,沒有經過挑動。由於沒有實際挑卵,我只能推估裡面有30顆卵(買50顆減去手挑20顆),但是如果賣家當初是佛心來著在裡面多放了卵,那麼就應該會超過這個數字,相對地,若賣家不老實,或者運送過程中化卵,那麼數字就會低於30。第二組就單純使用連缸中有養魚的舊水(該缸有設水妖精),沒有添加增氧劑份或黑水。

經過兩天後收卵的結果......其實都非常地讓我開心,相較於以往趴魚一遍的慘況,這次可以算是大豐收。第一組經過手挑、使用另外泥炭土並添加增氧劑粉與黑水的結果,總共有7隻魚隻孵化,僅一隻趴魚,這算是很不錯的成績,只是卵的孵化率並不高,僅1/3。肉眼檢視容器仍隨處見不少未孵化的發眼卵,收起後等待下次下水。

另一組原土下水未添加其餘東西的組別,結果著實讓人振奮。21隻孵化,其中僅兩隻趴魚,趴底機率不到10%!如果按照該組原有30顆卵來估計,孵化率到達七成!肉眼檢視容器所能找到的卵量也證實上面的估計,所剩魚的發眼卵極少。

即使以第一組孵化率較低的狀況,這種低趴魚率就已經很讓我滿意,擁有六隻浮魚,按照以往的經驗我應該可以帶大4隻以上,這樣日後要湊成一對的機率就很高了,更遑論另一組足足有近二十隻,看來這款魚可以順利在國內留下了。

但這粗糙實驗結果跟我的預期卻相反,添加了增氧劑與黑水的組別孵化率反而較低,不知道這更「挑動」時的干擾、泥炭土轉換的變動有無關係。總之,其他的兩款(請見這篇)我就不會再去挑動魚卵,而使用原土整批下水的方式,希望也能得到好的結果。


-----
有鑑於朋友詢問關於挑卵、土的濕度等問題,下次有時間會用圖片訴說一下這個十分勞心勞力的事情。

ps.有沒有人有管道可以買便宜Canon 650D或60D以及C家微距鏡頭的啊!

3 則留言:

  1. 恭喜啊!看來保種有望了。但我比較好奇下水溫度?還有黑水作用為何?我最近問了一些暗黑玩家是否有必要在孵魚時放入欖仁葉刺激孵化,但都得到否定的答案。另外關於孵魚時打氣的實驗,老實説感覺不出改善趴魚的效果,但提高水中融氧的方法,我最近做一實驗,即在室溫下將孵化用水打氣一天,再準備下土前一口氣將水溫(持續打氣)降至20度左右以提昇含氧量,然後讓卵在維持於22度水溫(無打氣)的狀態下孵化,結果還是有趴魚產生,但卵的成熟度不一,所以很難判斷此方法的效意。不過較為肯定的溫度是下水後的關鍵,低溫下的孵化率在任何品種上都是較佳的,置於事溫不孵化的卵,降溫後一定會出魚,屢試不爽。

    回覆刪除
  2. 我是Vic,部落格計畫中,先取了名叫"魚湯"。

    回覆刪除
  3. 溫度其實就是台北的室溫,大概在23~26變動。至於有關黑水,我們都知道卵必須要跟泥炭土一起下,此外,過多的水和過少的土會導致卵不太會孵化,黑水基本上就是這種含丹寧酸、腐植質等的萃取液,在我認為它就是提供跟土一樣的效果。

    有關打氣部分,我自己感覺的差異也不大。而添加增氧劑粉則是pillet的建議以及在國外網路論壇找到的方法,所以我就嘗試了,單純當它是個有好無壞的附加手段。

    溫度部分,我記得Vic你之前就有在信件中跟我說,我自己是曾經有嘗試在保麗龍盒中隔水降溫到約15度,那時主要是針對趴魚,只可惜那次效果並沒有特別好,趴魚率仍高,不過很可能是因為我那一批卵放過頭了。但我倒沒有注意溫度對於孵化率的問題,等有機會我在拿同樣的兩批卵做個實驗組和對照組看看吧(不過那也會是幾個月後的事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