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ADA aquasky上缸照、ADA 紀念刮刀、sudo 產卵葉

回來好一陣子,這些從日本帶回來的東西也使用了一陣,寫個使用心得以及提供版友日後挑選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一)aquasky

首先是ADA的LED燈具aquasky,先放上缸照。



對於這款草究竟能不能把草養到一定的狀態,這個問題我在七月中去ADA博物館的文章就已經有提過了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tw/2012/07/ada-gallery.html

這款燈具著實稱得上「輕薄漂亮」,而在使用aquasky去替代我原有的1.2尺AD2的時候,有順便做了一些觀察。首先,在所謂「亮度」方面,這分成兩個層次,色溫和流明(因為我也沒有什麼PAR光合作用測量計,只能看流明)。在色溫方面,aquasky確實顯得亮白,這得利於它較高的8000K色溫,跟我的AD2 NEC三波長燈管相比有很容易判別的差異,簡單地說,aquasky的顏色看起來就是偏一般LED手電筒的顏色,所以對於喜歡偏冷那種亮白色的朋友,aqua sky確實可以考慮。在流明數上,我必須要先聲明,色溫較高確實會讓人有它比較亮的錯覺,即使他們的流明相同,不過在我從AD2更換為aquasky時確實有感覺到似乎更亮,但為了避免上述錯覺,我拿了老爸的D700透過裡面的程式(就畫個曲線圖測光的,我也不知道叫啥)以及在自動模式下使用nikon那隻28-105鏡頭下的光圈、快門,顯示出來aquasky確實較亮,不過因為我的AD2燈管使用良久,所以這本來就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

LED反射在水面

其次,aquasky燈具在開了兩小時之後跟同樣開了兩小時的AD2去比較溫度,用手(很抱歉,我只有這種不精確的測量工具)觸摸燈具背面,aquasky的溫度明顯高過於AD2,但是在摸正面(反射版那面)時,aquasky其實是沒啥溫度的,感覺起來跟AD2的正面差不多,但都低於燈具背面溫度。由於aquasky的溫度主要在燈具背面而非正面,所以對於魚缸的溫度影響似乎沒有如我在ADA博物館那篇預期的大。


另外,選購ADA aquasky時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首先,aqua sky分成36公分、30公分,而他的壓克力腳架是完全不能移動的,所以一旦缸子不對,燈具完全無用武之地。ADA的官方網站表示是準備用aqua sky來取代原來的ADA mini金屬殼PL燈具,所以我在日本就已經看到aqua sky使用在ADA mini-S的缸子上,問題在於......台灣的ADA mini-S的缸子尺寸跟新款的日本缸子是不一樣的!!!網友如果有興趣去看一下現在ADA官網上面的ADA mini-S的尺寸,長度是30公分整,而台灣的呢?如果去搜尋一下Y拍的店家就可以發現,台灣現在還在使用31公分的ADA mini S缸!也就是說,30公分的aquasky根本沒有辦法使用在台灣的ADA mini  S缸啊啊啊啊啊啊,這個是版友們要特別注意的,不然買回來真的是欲哭無淚。是的,是無法彌補的一公分。至於36公分的aquasky是可以使用在ADA mini-M無誤。至於我的30公分aquasky是用在ADA一尺立方缸。

茲茲聲的來源

此外,aquasky並非完全沒有聲音的燈具!我在日本買了兩台,並且在日本就試點了,所以可以排除台灣與日本電壓或50、60赫茲的差異,而即使在日本aquasky一樣是有聲音的。那種聲音就是某些電磁閥或無人的辦公室中能聽到的「茲茲~~~~茲」,即使非常小聲,但就是很惱人。更奇怪的是,這個茲茲聲並不是從燈具所發出來的,而是來自於「插頭」。除了有聲音之外,這聲音還隨著燈具不同而有大小差異,我會知道是因為我在日本買了兩台,其中一台聲音特別大聲,所以我第二天就跑去退貨,而日本店員在店內另外試開了兩台(所以我總共聽了四台燈具),一樣都有茲茲聲,差別只是沒有我那具大聲,店員還當場致電ADA公司詢問後回覆我「一定會有這個聲音」...就算如此,我也不要聲音那麼大的一台啊!當然就還是要求更換。

上面所述,聲音有大小之分是第一個讓我對ADA品管起了質疑的地方,其他問題還在後頭。也不知道是不是我那一台是特別的劣質品,它除了聲音特別大之外,防水版上面還有一條刮痕,當然,一條防水版的刮痕對於日後的使用不是問題,我不少燈具防水版也有痕跡,但問題是這是新品耶!還是打著精品的ADA耶!當以為聲音和防水板刮痕是唯二的問題?哼哼,是我太「大看」ADA的品管了,因為他在防水板後的「反射版」(我知道那其實不是反射版,就是鑲嵌LED的那面)上面竟然尚有個約0.5公分直徑的圓形黑色印漬,由於我沒有把防水板打開,所以也不清楚那污漬究竟能不能擦掉。有鑑於此...這台燈具當然要退換啦!

所以,若版友有購買ADA aquasky的意圖,請務必先丈量好自己缸子的尺寸;其次,最好能當場購買,不然依據這次ADA乏善可陳的品管,若買到了茲茲聲特別大的或是有污漬、傷痕等瑕疵,透過網購最後可能會陷入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透明壓克力腳架,豈是一個爽字了得

扣除掉這些品管、微小的茲茲聲、台灣ADA mini-S不適用的問題外,aquasky仍然是個十分賞心悅目的燈具,無論是壓克力腳架的質感或是輕薄的外型都讓這款燈具十分具有吸引力。據聞ADA將在九月推出能使用在45公分以及60公分的LED燈具(請見ADA官網資訊http://www.adana.co.jp/en/sc/news/detail/992),而且60公分的還出了兩倍LED顆數者以滿足一些強光使用者的需求(即602與601之別),只能說是騙錢不遺...不不,是求新求變不遺餘力啊!

(二)ADA 20週年刮刀



我之前使用的刮刀一直是那款最便宜的藍色塑膠刮刀,而且這款刮刀使用的還是「吉列」的刀片,很好做替換,型號為「超級藍 白金刃口不鏽鋼刀片」,網拍五片才三四十元,而且著實鋒利,材質也十分紮實,我一個刀片用了兩年,幾乎都沒有生鏽,而且兩年後把刀片換倒過頭來換一面就又可以用兩年 XD

不過,虛榮心跟實不實用是兩碼子事,所以......就有了手上這把ADA 20週年特仕版黑色刮刀。

沒什麼,就是虛榮罷了 XD

20週年新增的花色著實讓這把刮刀更添威風,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我當時在日本逛了數間店,他們針對20週年款刮刀與非20年款開了不一樣的價錢,即使同為20週年款,黑色的又比原來的銀色要貴,三者剛好呈800日圓(還是500日圓)的等差級數價格。

五十公分的長度,刀片則藏在紙盒裡面

使用ADA刮刀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打開來後就直接開始刮缸壁而根本沒有把刀片裝上去,然後就把缸子刮出痕跡 囧。ADA刮刀的刀片是夾在硬紙殼包裝的中間,要費一番功夫才能在維持紙殼完好下取出刀片。所附刀片共二,可惜的是這刀片看起來就跟一般文具行的五元一把的超級小刀使用的一樣,上面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標記,相較下我之前的「超級藍」還比較讓人有驚喜感。由於ADA的刀片沒有什麼特殊處,建議之後或許去復興美工找合適SIZE的即可。

不均勻的上漆(烤漆?)

這次去日本買的兩像ADA商品使我對其品管有嚴重的批評,前文的aquasky是一,這黑色刮刀是二。由於黑色款式是ADA以往所無,所以我嚴重懷疑他們的技術還沒有到位,在手持柄部分的漆上得並沒有那麼勻襯,可見上圖。

亮面的缺點就是容易留下水漬

其次,黑色款的亮面設計雖然讓人眼睛一亮,但亮面的先天劣勢就是十分容易在使用後留下水漬,即使我的缸子TDS已經極低。相較之下,20週年的銀色霧面款除了花色外,其餘皆承襲以往,所以技術比較成熟,上漆比較沒有不均勻的問題,而霧面也讓水漬不那麼明顯。因此,若非對黑色有特殊喜好,不然建議買銀色霧面20週年款即可,既便宜缺陷又少。

請注意圖中就是沒有刀片的模樣

最後,在使用上,由於ADA刮刀手持柄很細,所以不易產生水阻;金屬製,故手持的感覺十分有份量;50公分的長度足以應付大部分的魚缸而手滴水未沾。不過上述優點國內的模仿貓hexa金屬刮刀也都可以達成。另一個無論是我之前的塑膠刮刀或是ADA刮刀都有的問題在於刀片都比刮刀橫面短一點點,好處是可以避免敲到東西而使得刀片很快就報廢,但也造成刮刀不容易清理到缸子轉角接近silicon部分的藻類,這可能是兩難下的取捨。

名牌包真的耐用?dulter登山包大概可以把它們打得死死;雙B車真的比較耐狀?上週國外實驗的碰撞數據可不是這麼顯示;ADA刮刀真的與眾不同?hexa刮刀大概都做得到。說穿了,用名牌求的不就是個「爽」字嗎 。不信?問問那些要求用Tiffany鑽戒求婚的女生吧!當用了名牌貨,就請不要再討論CP值了。爽度,無價。

(三)Sudo產卵葉



這東西當我在日本逛的時候就一度吸引我的目光,沒有想到kazemi竟然也在這次特別幫我帶了回來,感謝kazemi的相贈,讓我的好奇心得以滿足。

Sudo非常老實地在包裝上就表明裡面商品是使用Lycopodium clavatum製成,這植物國內稱之為石松,在台灣低海拔山屈就找得到。雖然sudo將它經過乾燥處理,不過在打開包裝時仍能聞到青草香味。



該商品在石松葉子上榜了一個浮球,雖然只是個小零件,但卻讓它在使用上多了很多變化,可以懸浮在水面成為魚隻的產卵處,若密集一點則可以供剛孵化的仔魚躲藏。

這款商品主要使用在日本很普遍的medaka(日本青將)上,作為收卵之用,我則使用在PLK波氏鰭將上,主要是提供缸內若是的亞成魚躲藏,不意最後竟然還真的收到卵了 XD



在此感謝kazemi遠在日本時還想到幫我帶禮物,不只是情意重,禮物本身亦是我當時就覺得十分有趣(可見我的胃口都被摸透),且在我這兒真能派上用場的商品呢。

------------
我最近發現從pcm999許大發了yi-ding缸子文章後,已經有數百人次因為搜尋這牌子的缸子來到我部落格了......只能說許大威力太恐怖。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白點蟲的不同階段、傷害與治療;連翹治療白點之我見

這一篇是在兩年前寫在PTT的水族版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引用其他網址加以歸納,同時提出一些我自己的經驗與看法。本來沒有準備轉過來,但是常常看到網路新手對白點的認知缺乏,進一步導致錯誤的治療從而降低魚隻能恢復的機率,因此還是決定轉過來這邊比較容易讓這篇在網路上被搜尋到。

---------------------------------------------------------------------------------

以下分段引用,網址列於段落後,編按就是我自己說的。
                                                                               
期望這篇文章能有幫助,幫助的不只是版友,也是幫助缸內的魚隻。希冀這篇文章可以釐清:
1.能治療的白點是哪一階段?
2.白點的傷害為何?
3.加溫、連翹、市售藥物他們彼此不同的功用為何?

1.白點只有在特定的階段可以被殺死:
                                                                               
白點病的原蟲附著在魚體時叫theronts,theronts深埋在魚體並分泌保護膜,肉眼看起來像細砂的小白點,theronts會吸收魚的體液,等 4-7天成熟後會自動脫離魚體,等落到岩石或砂底等粗糙的表面後則會開使進行細胞分裂,這時無害魚體的狀態稱為tomonts,每個tomonts在經過幾天的分裂後會破裂,釋放出250個左右的苞子叫tomites,tomites在18小時內必需要找到寄生的魚體並附著上去變成theronts,否則就會死亡,theronts也無法在無寄生魚體的環境存活。
以上引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0CMlSHOBEhh85tKl/article?mid=181

編按:根據新版觀賞魚疾病圖鑑中說的,「成體」的白點蟲外面有包覆一層「膜」(不是很精準的用字啦),所以藥物無法殺死。白點蟲的「卵」(即tomonts)也是難用藥物殺死。能殺的只有tomites,亦即剛孵化要找尋宿主的。
                                                                               
同樣的觀念在龍門水產(http://www.miobuffer.com.tw/fnm/199510/15.htm)、國寶文章中所謂的「稚蟲」(http://www.u2u.idv.tw/rb5/disease/disease.htm)也可以發現。

2.連翹有啥用?
                                                                               
化學成分
含有揮髮油,其主要成分為β-蒎烯、α-蒎烯等。尚含連翹酚等多種苯乙醇類、連翹?等木脂類、三?類及香豆素等。
                                                                               
藥理作用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人型結核桿菌、百日咳桿菌,以及流感病毒、鼻病毒、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能明顯抑制炎性滲出和增強小鼠吞噬炎症細胞能力。水溶液能降壓,所含蘆丁能增強毛細血管緻密度。此外,還有解熱、鎮吐、利尿、抗肝損傷等作用。
                                                                               
以上引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F%9E%E7%BF%98
                                                                               
編按:所以,連翹並不是一個「殺蟲」的東西,只是提供消炎抗菌的功用,也就針對魚體被白點蟲寄生所產生的傷口。他對於卵、稚蟲、成蟲都一點效果也沒有。

3.白點蟲對魚隻的傷害:
                                                                               
編按:a.當發展到影響鰓部功能,造成魚隻呼吸困難死亡;b.造成魚隻體表傷口二度感染。
所以,白點蟲其實不會在很短時間內殺死魚隻。連翹的功用也只有在第二點b,它能治標,但是最好只當作輔助性的治療,就跟古早動輒下黃藥一樣。

4.加溫的目的與設定溫度:

編按:加溫是為了縮短tomites必須要附著在魚體身上的時限。tomites的生存時間按溫度而不同,在24度下生存時間不超過30小時,而溫度更低時可以生存數天。另外引述行政院農委會水生動物疾病診對輔助系統http://aqua.nvri.gov.tw/disSheet.aspx?id=taWbrCRtmPE%3d

淡水性白點蟲最適當的繁殖水溫23.9~26.7℃(75~80℉)在二天內完成,而水溫21.1~23.9℃(70~75℉)需4天;水溫15.6℃(60℉)需14天;水溫小於10℃(60℉)則至少需35天;水溫在26.7~29.4℃(80~85℉)需更長的時間,而水溫在29.4~32.2℃(85~90℉)時,蟲體停止發育增值。
                                                                              
                                                                              
5.如何殺死「白點稚蟲」:
                                                                               
編按:a.透過改變水的比重,也就是通常說的加鹽; b.銅 ;c.FMC、福馬林、孔雀綠等染劑。連翹「不包含」在內
                                                                             
白點蟲的孢子能存活的時間請看第一個連結,所以一般建議治療大概會到兩週,主要是因為會有潛存孢子的緣故。

6.結論:

淡水白點真的是很好治療,只是我們要弄清楚要 1.宰殺的對象和 2.宰殺手段,以及 3.手段如何產生功用。
                                                                               
對於吃了無敵星星的超級馬莉,來再多犬或烏龜也沒用;對於成蟲的白點、白點蟲的卵來下藥也是一樣。只有針對在水中正要尋找宿主階段的白點才有效果。
                                                                               
加溫「不是」加個一度、兩度、有加就有保庇的,做一半跟沒做差不了多少。用統計學的術語,加一、兩度並不會有「顯著差異」,而是要加溫超過那個「門檻」。
                                                                               
連翹除了便宜好買之外,它對於「白點蟲」本身是沒有治療效果的。我們身上若被寄生了什麼蟲會被水蛭爬上,總不會蟲不殺不挑,就直接灑消炎物品在傷口吧!連翹當然有它的效果:幫助魚隻黏膜的恢復,較不容易細菌感染,也不容易被寄生,但僅是治標。網路上常常充斥著「我的魚前一天身上長滿白點蟲,下了連翹後一天就全部好了」這種經驗分享,這類經驗分享的問題在於:它並沒有做實驗組、控制組的對照,因此也許不用下連翹一樣也會好;其次,它沒有從成分與邏輯推演去解釋為何連翹可以治療白點,而如這一篇引用連翹成分,其中並沒有可以對白點有治療效果者,沒有邏輯推演卻只看結果,這種行為跟算命的模式差不多;此外,明明市面上有那麼成分被科學證明有效的藥物,那麼為何不選擇使用,反而要使用連翹這種「偏方」呢?最後,那段宣稱的經驗分享...拜託,市面上沒有什麼藥物可以在一天之內讓長滿白點的魚就完全好的,好唄?請看一下白點蟲的生命週期啊!用詞誇張也不是這樣搞的。
                                                                               
附帶一提,白點蟲的孢子普遍存在於水中,為什麼一些玩家整年不加溫也不會中,為什麼有些剛設缸的朋友就算加溫棒一開始就開了還是一樣擺脫不了白點?....溫度的震盪並不是白點的唯一解,一些水族上的基本功才是避免白點的王道。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對「這魚不便宜吧?」「多少米?」這類留言的吐槽



當別人喜孜孜的拍攝了自己喜歡的照片拿來分享,或著好意地通風報信哪些魚終於又流通在市面了,總會有些不識相的網友留下這種像標題所示的殺風景回應。

「便宜或高價」知道了答案又如何?是在搞大賣場、量販店的比價系統,來個買貴退差價嗎?最重要的是,就算你知道的價錢,但是在市面上根本買不著,那麼就算這魚一隻只要台幣十元,你拿著一手鈔票也沒有用。價位高低的參考價值是墊基在「能買得到」的前提下才有意義。就拿我自己鍾愛的珍珠燈為例,即使他是一隻店面價約莫30元的魚種,但是他一年就只有特定的時節才會輸入,其餘的時候,一般人就算開三倍價錢也買不到,請問,這究竟是高價還是低價?更遑論像是玻璃血心著種會讓人願意每次都盯著水館扯旗企圖從中挑出他們身影的魚種。

這種魚隻的華麗怎麼會讓你只關注在價格高低

何況,身為一個燈魚愛好者,當看到讓自己心動的魚種時,第一個該查應該要是「怎麼養」吧,不是嗎?首先求怎麼養得活,再求怎麼養得漂亮,最後希冀自己可以讓這個魚種在缸子中持續留存下去的可能。然後會開始想知道關於這隻魚的歷史、採集背景,會想知道這隻魚在習性上有什麼特殊性。這些論壇網友怎麼會墮落到如暴發戶一般只問「這個貴不貴?」,究竟是菜市場婦人在問價兼議價;還是土財主要買個奢侈品來炫富?

價格高低在買不到的時候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針對別人分享魚隻的照片或資訊,第一流的回應是提供對等的新資訊與照片,即使是回答自己的飼養經驗,無論是失敗與否的經驗,都會讓原來的發文者受益,在最起碼的程度上可以知道有同好也是跟自己一般喜愛著這隻魚;次一等的回應是提出有關飼養的問題,這種問題可以讓發文者進一步提供更多的資訊,或者是投石問路讓大家集思廣益;再下一等的回應是單純的表示欣賞;至若最不入流的問法當屬本文標題的「這魚不便宜吧」、「多少米」,這只反應自己的粗俗無知以及求知慾望的缺乏。如果古代師傅對徒弟一摸就可以判斷他是否骨骼精奇,那麼水族大咖前輩看到價錢提問時,應該會直接判定這個提問者沒救了。

當我遇到這些魚的時候,最想知道的是怎麼樣才能養好他們


-------------------------
我最近一定是受到什麼刺激了,才會愈看這種人愈不順眼。憤世嫉俗似乎要不就是熱血年輕人才有,要不就是人老了變成老番顛才會,按照我的年紀...看來是後者。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Hypsolebias igneus三角珍珠將(IGS)、FCI紅斑馬珍珠破鰭復原、趴魚小鬥士

(一)三角珍珠將



1.概述
三角珍珠將(Hypsolebias igneus,IGS)也是原屬於辛普生屬(S屬)的魚種,在去年被重新劃分到H屬。他比一般常見的南美一年生如夢幻七彩珍珠將(MAG)或輻射珍珠將(FUM)還要大一點點,可以到六公分。三角珍珠將雖然其屬名的前三碼為IGN,但由於這三個字母的簡寫已經被Rivulus igneus使用,所以一般以IGS作為三角珍珠將的簡寫代碼,可見網站:http://images.killi.net/i/

2.外觀特徵
三角珍珠將的特色在於公魚臀鰭那鮮明且與背鰭不對襯的橘黑色,同時間在臀鰭的後半雜著如黑珍珠將的藍點(但並非分佈在整個臀鰭)。橘色從臀鰭靠身體部分漸層地逐漸加深,當橘色愈發濃烈甚或亮眼時,倏地轉變成為漆黑,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橘色的臀鰭也成為其拉丁種名的由來--「火」(ignis)般的臀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角珍珠將的背鰭和臀鰭甚至可以拖出兩到三跟鰭條,十分具有觀賞性。
接近尾鰭處的黑點為IGS母魚與眾不同處

母魚如同大部分的S屬、H屬母魚,灰白少顏色,各鰭呈現透明。但三角珍珠將母魚十分好與其他種母魚辨別,原因在於在身體後半到尾鰭基部這段,三角珍珠將的母魚分佈許多黑點,這是他種較為少見的。

3.歷史與分類

三角角珍珠將在1999年由知名的將魚大咖學者Wilson Costa本身所發現,其生存的區域在海拔433公尺高位於巴西Bahia省的Sao francisco流域。在2011年又由Costa與P.W. Amorim將2011年新發現的H. guanambi以及另外三款H. flavicaudatus、H. flagellatus、H. janaubensis構成H. flavicaudatus家族(可見國寶部落格),而閱讀Costa&Amorim 2011本文,他們另外將本文的三角珍珠將從此家族劃分出去,不再如2000年時將他們當成同一個家族。
                                                                               
即使現在三角珍珠已經是outgroup,但還是來回顧一下他在2011年前都還隸屬的這個家族。


臀鰭的鮮明顏色是三角珍珠將的最大賣點

H. flavicaudatus家族在2000年的文章時,除了現在的四種外,尚包含IGS三角珍珠以及Hypsolebias antenori、H. ghisolfii、H. macaubensis以及H. mediopapillatus,2011年則從新劃分將前述四者外皆劃分出去。此家族的特色在於如文章前述的藍點分佈,這個家族的公魚藍點只分佈在臀鰭的末端而非整片臀鰭,此外擁有臀鰭前半偏粉紅、後半偏黃的模式(可見Costa 2011文章),這些特徵讓他們與其他將魚不同。此外,若實際觀察此家族成員的圖片,可發現其背鰭與臀鰭多呈現三角狀而非圓弧,這應該也是中文名「三角珍珠將」的由來,問題在於,其餘如H. janaubensis、H. flavicaudatus也擁有三角鰭啊!那麼要如何稱呼呢?所幸其餘其款國內市面都不太流通,所以問題不大 XD,不過據我所知H. janaubensis是一度出現在國內南投繁殖場的,不過後來不知道是不是也斷種了。

4.流通度
三角珍珠將在南投繁殖場之前,我還沒有在國內看過。不過他在國際上倒是十分流通,因此在aquabid的價錢在中下價位,約在一份10美金左右,中國大陸那邊的三角珍珠將流通也十分頻繁,只能說國內將魚真的是太冷門了。從這個角度著眼,還著實應該給南投那間繁殖場一些掌聲,即使他的市場操作模式以及出魚的SIZE上都有些問題。

5.飼養與繁殖
如同一般的S屬、H屬,三角珍珠將是採深鑽泥炭土的繁殖法,加上他體型比較大,所以泥炭土必須鋪設得更厚以方便公魚整個沒入。我的公魚目前只少量接受一些TB(就是那種吞吞吐吐好多次,最後變成粉,然後就不見了,天知道有沒有吃進肚子裡),主要還是以活餌為主,母魚則是完全不接受人工飼料。公魚一樣有打老婆的習慣,且因為SIZE大,所以會造成實質破鰭、缺鱗的傷害,因此飼主必須多家觀察。

張開血盆大口的瞬間

在收卵上...我目前還沒有收,也沒有看到鑽土,因為打得太厲害,所以隔離的時間多,聚頭的時間短,卵的大小也就不太清楚。不過itrainfish表示三角珍珠將的卵發育時間有很大的歧異,一般在4~6週,但也有九個月的紀錄。

註:有關Costa與 Amorim 2011原文連結請見這裡

Costa, Wilson J. E. M. and Pedro F. Amorim. 2011. “A new annual killifish species of the Hypsolebias flavicaudatus complex from the São Francisco River basin, Brazilian Caatinga (Cyprinodontiformes: Rivulidae)” Vertebrate Zoology 60(1): 99-104


(二)紅斑馬珍珠將破鰭復原



之前紅斑馬的公魚很令人意外地竟然被母魚打破鰭,在將魚的世界老公家暴老婆是很常見的現象,家中出了母老虎就讓人嘖嘖稱奇了,尤其是這隻母老虎大概還比公魚小了1/4左右。

未打破前的臀鰭,紅色花紋略成同心圓

經過隔離治療後,公魚再次恢復雄風,幾天後就又開始把母魚壓到土裡面歡好了,這莫不是魚類世界的床頭吵床尾和乎?

臀鰭受傷處復原後出現特別的紅暈

我曾經有提出過「被打破鰭究竟會不會恢復?顏色條文是否會改變?」的問題,當時版友的回應是主要依據被打破的程度、有沒有傷到鰭條等而定。這次紅斑馬的公魚雖然恢復,但是臀鰭被打破的地方其新生處呈現與以往不同的紅暈,因此用本篇做個記錄。

(三)趴魚小鬥士

養將魚好一陣了,但是趴魚率高一直是我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多次且多種的嘗試,總是無法找出一個漂亮的解決之道。基本上,趴魚由於活動力較差,導致覓食不易,也可能本身器官還有其他的缺陷,所以多半會在一兩週內死亡。不過我這次竟然將兩隻趴魚成功地養到發色,顯示即使是趴魚,仍舊有長大的可能,在網路上甚至看到老外用趴魚順利繁殖成功的例子。每每看到這兩隻趴魚在杯子中努力的進食,就有種「當初沒有放棄你是對的」的感覺,因此以「小鬥士」命之。

即使是趴魚,色彩一樣鮮豔

不過要把趴魚養大畢竟還是特例,當初這批MAG總共有三十多隻趴魚,最後也僅這兩隻長大而已,失敗率極高。


ps.最近親眼看見MAG鑽土了,這款魚我已經搞了好多次,終於開花結果...另一方面,之前收的CRL可樂蒂珍珠將卵,30顆下水,出了14隻趴魚,僅四隻正常...趴魚率高始終是我覺得很難跨越的障礙。此外,暗黑版的燕子將DOL以及高價的S. costai在檢視土後竟然一顆卵都沒有,所幸對方願意補一份給我,不然我真的是欲哭無淚。

順便出場的PLK仔魚



平庸的直白與粹煉的直白

    有時在BBS上面看到一些有特別斟酌用字遣辭的文章,下面的回應中偶爾會夾雜著:「文章太矯情了吧」這種批評,對於這種批評,我只能回應以皺眉。無庸置疑地,現在是個文章直白的時代,著實變成新文化運動的「我手寫我口」地步(不過當初打著這句口號的可都是才學極高的大師),不同的地方則在於現在文章的直白則近乎到了粗鄙的程度,相較之下,我還寧可讀著那些經過琢磨的文字,即使文章略顯刻意。

    對一個未經訓練或者不常行文的一般人而言,想要寫出雕琢的文字還有一定的難度。我這邊說的自然不是那種透過莫名其妙的斷句而塑造的,例如「纏著我如藤蔓的,是夢。是夢。」這種透過空行而塑造只有外表者。我說的是有實際意旨,只是選擇附著在經過雕琢文字上的「形式」;我說的是以往所謂的典雅、文采。矯情的文字是粗鄙的人想寫也寫不出來的,更遑論用典這種需要積學方得成者,華麗或經過雕刻的文字在最低的程度至少也展現作者認真的企圖與學力。

    說到底,這又回到我常常使用的「見山是山」跟「見山又是山」上頭,雖然看到的都是山,但後者必曾歷經過「見山不是山」的層次,而後才能達到「見山又是山」的地步,這跟最初階的「見山是山」高下自不可同日而語。換言之,文學大師寫出直白的文字,並不表示他的程度和小學生作文是一個程度。在另一個藝術的領域,一般人看抽象派或者印象派時很常會有的誤解是「這根本就亂畫一通啊,我也會」、「都模模糊糊的,東西都很大,看起來很好畫啊」,有素養較低的媒體甚至會拿個剛剛開始學畫的小朋友的作品,然後說他有哪為大師的風格云云。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即使是抽象派的大師,多半也是經過長久的歷練,從一開始的素描到使用各種型式的顏料,最終始得展現出自己的風格。即使他們後來被歸為某個流派,但他們仍能展現很高的素描功力,而這些又豈是小朋友的作品能達到的層次。

    經過粹煉的直白,是作者的選擇,他們選擇以直白的方式呈現,不走華麗的文風,但這並不表示他們無法駕馭辭藻;粗鄙的直白,就只是單純的語音輸入,即使想展示些文采也不得其門而入。「見山是山」與「見山又是山」豈是相同層次?「見山不是山」的文章與其說是過於矯情,毋寧說他們是認真在寫文章,即使還有進步的空間,但已經遠勝於粗鄙的直白。所以,當要說別人的文章矯情前,請先掂掂自己的斤兩。若自己寫的文章常缺乏標點符號,抑或整篇文章從頭打逗號打到結尾才開始有那唯一的變化--變成句號,這種人想要大肆評論他人的文章風格時,最好抱持著審慎保留的態度。

ps.這篇本來想做個「宅女小紅」的藏頭,不過掂掂自己的斤兩可能也不夠,再者,部落格的格式常常會變,藏頭動輒就藏得連頭都不剩,故最終還是選擇放棄。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仲夏、季夏的1.5尺缸與辣椒榕;2213用在一尺半夠力否?

(一)仲夏、季夏的1.5尺缸與辣椒榕

久未發文,眼見夏日將盡,來回顧一下夏天高溫下的缸子。由於我前往日本,這個缸子尤其在七月中旬到七月底歷經了整整兩週沒有風扇降溫(怕水蒸發沒得補)、門窗緊閉的狀態,當我回國的「深夜」,缸中水溫仍高達33度,不敢想見當中午時的水溫高到什麼程度。

powya相贈的Brownie jade

而從這段高溫期中也獲得了一些特別的觀察,本篇主要著重在草,特別是辣椒榕上,但在進入水草之前,先短短敘述對這段高溫對魚隻的影響。火靈燈是我在飼養數個月之後覺得十分容易的魚種,好吃、活動力強、禁得起大量且快速的換水,不過那都是在溫度不高的情況下,當溫度高到33度以上,火靈燈就開始死亡,兩週掛了2/5,回國後剩下的火靈燈體色也十分不好看,呼吸相較於平日急促,直到我回國重新開啟風扇或冷氣,把溫度降到28度約一週後才逐漸恢復正常,其中則有一隻火靈燈至今食慾不佳、呼吸急促。

在草的部分,辣椒榕來自於婆羅洲(或稱加里曼丹),一個比台灣緯度更低的地方,所以我原先認為辣椒榕應該是不怕熱的水草。依據網路資料所示,今年八月這三天溫度在24~33,另一個網路資料則表示其日溫差還高過於年溫差,所以超過三十度的氣溫對於婆羅洲應該是蠻平常的,然而婆羅洲也有高達4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溫度當然就低得多,至於辣椒榕究竟來自於溫度低的山區或是溫度高的平地,我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確信的是,辣椒榕多長於溪流處,而且按照河流的寬度、畫面中出現的石頭,來自於河流上游的可能性較高,故以台灣山林溪流的狀況去類推,溫度應該比概念中的東南亞國家要低。觀察網路上原生環境的圖片,有河與豐富的植被,或許其溫度會比婆羅洲月均溫還要更低。有關辣椒榕當地圖片,可見網站:http://cryptoandbetta.blogspot.tw

圖片引自 http://cryptoandbetta.blogspot.tw

我這邊的意思並不是說辣椒榕是翡翠MOSS、珊瑚MOSS那種低溫草,而是在強調辣椒榕可能不屬於那種在台灣夏天完全無須降溫的草種,過高的溫度還是會對他有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辣椒榕命很硬,所以即使高溫對他產生影響,但並未達到會軟爛或像MOSS般發黑的地步,只是葉子上會有些與平常不同的跡象。

高溫期間生出的新葉明顯偏白且捲曲

最明顯的例子應該是缸子中的閃藍Shine blue,在我出國期間長出來的新葉小、偏白而且捲曲,相較下降溫後的新葉偏粉紅、葉子則為平坦展開。在高溫期所生的新葉至今沒有變綠,亦觀察不出有生長的現象。除圖中標示的那株外,後面的仔株與最後面模糊的那株皆呈現一樣的情形。除了溫度之外,我在出國前有先換水後添加一週份量的液肥,這與我平常按日添加操作方式不同,雖然無法排除是液肥份量的影響,但由於我平常的添加也很隨性,常常好多天都沒有添加,所以很難將液肥添加與否或添加過多作為判斷的依據。

Brownie red
另一個明顯的例子則是Brownie red,在出國的高溫期新生長的葉子也呈現白化的情形。不過原先就屬於成株SIZE的Brownie blue則在出國期間並沒有不一樣的表現,或許跟植株原先的健壯程度有關,較為健壯、大株的辣椒榕比較能夠抵抗環境不利因素。

Brownie blue,後面已經叢生一堆仔株了
在辣椒榕以外,這次的經驗又再次印證迷你矮是遠比迷你牛怕熱很多的草種,原先的造景特別在中間留了一塊給迷你矮爬的,結果回國時幾乎消滅殆盡。迷你牛則未見影響。

幾乎掛光的迷你矮
出人意料的反而是向來被指摘一熱就黑的「黑木蕨」以及我自己覺得很難搞的青木蕨,在這次兩週的高溫中仍然繼續生長,惟黑木蕨的葉子也稍有捲曲的現象,這就著實讓我懷疑,除了溫度之外,是否有可能是缺素?或者是因為高溫而導致某些養分的吸收不易?

略有捲曲,但仍然青綠的黑木蕨
總之,雖然這個觀察有很多的變項沒有操控,但我日後應該是不會把辣椒榕種植在超過30度的水溫下。至於迷你矮?夏天若沒有降溫,大概就別養了吧 XD

(二)2213用在一尺半夠力否?

這是很多新手版友會提出來的疑問。一方面怕2213水太強,缸子變成養苦花的溪流缸或者造成魚隻受驚而跳缸;另一方面又怕2213會變成老人尿尿,不夠力。

其實圓桶造成「水流」是否足夠,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去增加或減少。減緩水流的方法包含加前置、出水口對著缸壁吹、鑿大(或增加)雨淋管孔隙、使用喇叭玻璃出水口、用硬景觀(沈木、石頭)去擋、密植水草等。至於增強水流就反其道而行,例如減少濾材、不加前置、使用細孔雨淋管而非玻璃出水口等。所以,只要圓桶流量不要差得太多,不然一定的範圍內都是足夠的。

回到原題,那麼,2213用在一尺半草缸究竟夠不夠?我的答案是,綽綽有餘,除非你是要養溪流苦花。

我的1.5尺2213串接狀況


我自己使用的2213已經使用長達五年,裡面塞得是滿滿的石英球混石英石,我還添加了阿諾前置,裡面塞1/3的羊毛絨以及2/3的藍餅。我還接了霧化器這種裡面管徑很小還加壓打CO2進去的設備,一個一般1.5尺草缸如果不接冷水機,應該也就最多串接這些東西了(應該沒有人1.5尺還常設殺菌燈,蝦缸愛搞的那種圓桶大串聯不在這篇討論的範圍)。下圖則是出水的狀況,別忘了我用的還是會減低水流(非出水量)的喇叭玻璃出水口。

2213串接阿諾+霧化器+玻璃出水口的水流,那個刮刀只是純做比例尺 XD
我不但使用玻璃出水口,而且我還是以45度往缸壁吹,但是水流仍足以將CO2帶至缸子的另一個角落。所以,若還要進一步增強水流,大可以再換成雨淋管,從左邊往右邊直吹。

CO2氣泡仍可被帶至另一個角落(可能要點開大圖才看得到)
在討論水流問題時,有個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影響力說不一定超過上面各項的東西--入水棉套,這東西通常是為了防止仔魚、仔蝦被吸入圓桶而設置,但是大約使用兩週,上面附著的爛草、粉塵是足以讓水流減緩1/2以上,我自己甚至有發生過因為沒有清理棉套,最後聽到圓桶積氣空轉的誇張情形。所以,如果版友很在乎水流要夠強,在這個棉套上可能必需要多花點心思。套子這種東西果然會嚴重影響快感的....>///////<

話說回來,如果真的那麼強調水流...1000L流量的沈馬我記得不用300元,保準1.5尺缸變激流。

ps.這篇只討論「水流」而非「流量」、「循環次數」,不過就算是討論討論後者,我也覺得2213用在20L的1.5尺是很夠的。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風扇降溫的原理、極限以及風量參考



每個夏天,如何降溫都是大家關心的課題,風扇降溫往往是被提出來簡易又便宜的方式,但是時常可以發現一些網友對於風扇降溫有過度的期待,甚至會有類似搬工業電扇對著一尺缸吹的想法出現(我承認這是刻意舉的誇張例子)。要對風扇降溫有合理的期待,首瞭解風扇降溫的原理。

引述網址http://amebse.nchu.edu.tw/new_page_156.htm,可知風扇降溫是透過被稱為「蒸發冷卻」的方式,引述上述網址的說法:

「空氣與液態的水滴接觸混合。水滴吸收了空氣所含的熱量使水滴變成了水蒸氣(液體的水滴轉變成了氣體的水蒸氣)。因此空氣所含的熱量減少,溫度就降低,水蒸氣增加,因此空氣的相對濕度也隨著增加。此種空氣遇見了水滴,使溫度降低而相對濕度增加的過程稱為蒸發冷卻。在氣象量測中,溫度計上面包裹著吸滿水份的紗布,以足夠的風速吹過溫度計表面。因為水份的蒸發使溫度降低。此蒸發冷卻過程中溫度到達無法再降低的底限溫度稱為濕球溫度......在同一溫度下,相對濕度愈低,利用蒸發冷卻技術所能降低的溫度底限則愈低。

所以,濕球溫度就是風扇降溫的極限,而相對濕度又會影響到濕球溫度究竟有多低,這也就是為什麼網友都會建議:「室內要通風,風扇才有用」的緣故。同網址也提到進行蒸發降溫時要注意的三項:1.大氣溫度與濕球溫度相差要大;2.風量、水量要適當;3.空氣和水滴要充分混合。                                                                          

台灣近十年溫度與濕度表。原始連結請見 http://www.bossmen.com/zh/humidity/taiwan.htm 

問題在於,台灣本島的濕度其實不低,如台灣近十年溫度、濕度紀錄顯示(請見這裡),在最需要風扇降溫的6~9月,以台北為例,濕度約在70%以上,南部的恆春更高達80%。在這種高濕度的情況下,風扇降溫的效用就被大大地限制。
乾、濕球溫度與相對濕度表,原始連結請見 http://www.miobuffer.com.tw/clwm/199609/11.htm 

這個網址則列出一個乾、濕球溫度與相對濕度表,或看這個PDF的第四頁由上得知,在一個濕度為80%33度的夜晚,就算拿著工業風扇吹著一尺缸,溫度也至多降到30度而已。


風扇降溫的極限為濕球溫度。
本圖原始連結請見 http://amebse.nchu.edu.tw/documents/2005%20train/rh.pdf 

當瞭解了風扇降溫的原理以及其極限後,我們接下來的問題會是:「那麼,我們究竟應該用多大的風量來吹缸子?」
                                                                               
以我自己粗糙而無數據的經驗,在一個水量20L的1.5尺缸使用一個自己DIY的電腦小風扇可以讓缸子降的溫度,跟我拿龍捲風(一款上市甚久的水族橫流扇)或家用電扇吹的溫度差距有限。然而,當使用在60L的缸子用DIY小風扇VS 龍捲風或 DIY風扇*2 就會有兩度左右的差距。100L以上?請恕我沒有實驗過。                                                                            
                                                                               
所以,拿大砲打小鳥,只要在濕球溫度未到達前,一定會更有用,但是大砲(大風扇)多半更吵、必然更耗電,也將造成更高的補水頻率;相對地,若使用在小缸子,小手槍(小風扇)也能達到一定效果。更重要的是,當本身環境相對濕度高,例如黏唧唧的雨後夜晚那麼,無論是打砲或是打槍,都是事倍功半。

--------
另一個角度,若在十分乾燥的環境,例如美洲中部,那麼風扇降溫的效果就會很大了。這樣是否意味要裝個除濕機後再來風扇降溫呢...那乾脆直接把除濕機改冷水機就好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