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看得越清,不見得越明,疑問反而更多--母火焰熊貓



換了相機、借了百微後,雖然拍魚感覺變犀利了,但由於之前都是放裁切或縮圖後的圖片,所以連我自己都沒有仔細看縮圖前的模樣。今天拍了一下又開始發情的火焰熊貓母魚,打了離閃,1/160的快門,F8的光圈,放到電腦上想說看看原圖的樣子會是怎麼樣,結果把自己嚇了一跳,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去想、沒有看見的疑問,也才知道自己對於他們的知識有多匱乏。



我完全不瞭解那些像是燒、曬傷脫皮後留下的皮膚色的孔是什麼?主要也都是分佈在頭部,所以似乎就不是國中生物學的側線之類的,但這些孔究竟有什麼功能呢?

此外,那些廣佈於表面的黑點是色素嗎?這是一隻正開始發情的母魚,身上正開始出現平時沒有的顏色,所以我們肉眼看到的顏色改變其實是這密密麻麻的黑點的顏色改變嗎?

一旦放大就發現平時看起來魚隻圓滾滾的眼睛其實距離圓形還有一段距離啊!這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也符合Aristotle的「理型」(ideal type)觀點,真正的「圓」從來都不存在於現實,完美的圓只存在於想像中。


背鰭的部分,在背鰭上可以看得出來在那些小黑點的下一層還有如果凍般的紅色?那又是怎麼產生的?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在於原來火焰熊貓的魚鱗並不是想像中那般的平滑,反而是充滿鋸齒的邊緣。

看完了微觀的角度,還是回到一般巨觀的水族觀點。這對火焰熊貓我之前並沒有額外的加溫,水溫大約維持在19度左右。也就是從天冷開始,他們就再也沒有發情繁殖了。1月10日時,由於發現連缸的隔壁一格開始有魚隻出現胡椒病的症狀,這時才開始加溫,而溫度自然會擴散到火焰熊貓這一缸,從加溫的當天開始(這缸溫度變為26度),火焰熊貓的體色就開始改變,僅僅48小時過後,我就看到公魚跟母魚交配,之後公魚就開始兩週的口孵期。母魚在繁殖後一天顏色開始慢慢褪回平常,但在一週後又開始出現發情的顏色,也就是這張圖片拍攝時的模樣。

所以,要火焰熊貓繁殖似乎很容易,能掌控溫度基本上就可以順利達到目標。不過要把仔魚養大花費的功夫與時間又是另一回事了。

---------------
再來補一張發情模樣的圖


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亂談道德勇氣

有些時候在網路、論壇或BBS上看到一些對水族店家不合理、不公平,呈現完全反商心態的說詞,甚至到了用誇張的形容詞導致店家實際名聲受害的情形,這個時候自己總是猶豫究竟要不要跳出來。因為一方面是事不干己,似乎不必要去淌渾水;另一方面則是有時候面對執迷不悟(或者說是居心叵測)的對方,自己的口氣會越來越糟,結果搞得自己好像才是小人。但是若不去指正,結果就是「沈默的螺旋」,變得好像那些不公不正的說詞才是蔚為主流的看法,而其他無定見的人很容易在「從眾」心態下接受並學習了這偏頗的態度,結果導致越來越以亂為正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就更讓人佩服那些具有「道德勇氣」的人。以往不太明瞭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道德跟勇氣有什麼關係?最近才瞭解到,有時候為了表彰道德意涵,是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的,而在明瞭要擔負這種成本下卻仍願意站出來,需要很大程度的勇氣。道德勇氣就是為了要維護自己堅持的道德而擔負起重擔的勇氣。試想面對一個在不應吸菸的場所抽煙的黃毛小兒,要喝止他的抽煙行為並不需要擔負很大的風險,而且很容易演變為一人出聲,其餘眾人響應圍剿的情形;但是面對著一票黑衣彪形大漢,要喝止他們相同的行為,需要的就是道德勇氣。不需要勇氣的道德可謂舉手之勞,需要勇氣的道德才是真德行;風平浪靜的時候,大家都敢講真話,氣氛詭譎多變時,要說出真話就困難得多,畢竟大家都怕壯士動輒變烈士。

今天反觀我只是在網路上留個言,都還要考慮東考慮西,即使在沒有風險與成本的條件下我尚且如此猶疑。那麼真的需要道德勇氣的時候,我自己想必是屬於夾尾開溜的人吧,缺乏道德勇氣,頂多就打打嘴砲......真鄉民是也。

亞瑪帕三色燈、珍珠燈、紅衣夢幻旗rubra型

亞瑪帕三色燈在入缸一個月後該有的體態已經出來。基本上是蠻適合草缸混養的魚種,一般的活動範圍在中間水域略微偏上,自己同種間會互相追逐,但不致造成傷害。搶食能力佳,膽子也大,十分便於觀察。現在只希望我的是一公一母,留個可以繁殖的憧憬。


相較於亞瑪帕三色燈,珍珠燈這傢伙就真的是草缸中很難搞的對象,要在混養草缸中還要保持珍珠燈不凹肚並不是簡單的事情,唯當草密植的時候狀況可能會好一點。但若真的開個專門飼養珍珠燈的缸子,輔以無節等活餌,他們倒是能很快地綻發光芒,我自己有個缸子養了三隻珍珠燈來作為吃某隻將魚剩下殘餌的「工具魚」,短短一個月內,他們就有驚人幅度的成長,遠比下面圖中在我草缸半年以上的還要碩撞,改天有機會再來拍這三隻殘餌工具魚。

略微出現刀疤眼,看起來兇狠,但內心十分柔弱 XD


紅蓮燈是我最近覺得很難拍的燈魚,,難拍並不是是指要拍清楚的部分,而是顏色。以前用小DC拍的時候反而容易,現在怎麼拍都覺得背部那原來應該偏藍色的部分顏色變得怪怪的,反而像是銀色?是測光部分要另外調整嗎?


最後是rubra型的紅衣夢幻旗,這張用了離閃但變成有點水色,整體偏黃,但由於剛好抓到展鰭的時候,就還是發上來傷大家眼一下。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青木蕨、黑木蕨、日本鹿角苔、辣椒榕

青木蕨是我覺得很難搞的草,另一方面,即使他雖然很容易就溶葉但生命力很強,只要枝幹留著丟在杯子裡面就可以生生不息,跟太陽草那種一掛就是整株嗨撩撩的情況不同。有關青木蕨的舊文的可看我的這篇,這青木蕨的種在我的缸子裡面已經有四年了,約一年前又補了ang林兄相贈的,而他們從頭到尾都是整株在水中,要說他們是「耐水植物」......起碼跟常見的白網草那種保存期限不太相同。



有關青木蕨的「身世」,PTT水族版e董在前兩天的推文中已經有解釋,資料來源我想應該是這一篇,引述如下:
Now the fern sold as "Crepidomanes auriculatum" is ID'ed by a botanist! And once more a botanical name under which a new plant is presented turns out as misapplied.
Article in the German journal DATZ 08/2011, pp. 55-59: Christel Kasselmann: Asplenium cf. normale. Ein neuer Farn für die Aquaristik. (= A new fern for the aquarium hobby.)
- The fern was bought by C. Kasselmann in a petshop in Taipei when she and Karen Randall visited Taiwan in 12/2010. The plant was said to be collected in the mountains of Taiwan.
- Later Christel got the same fern also from Stefan Hummel, nursery Dennerle, it was imported from Taiwan too.
- The pteridologist Brigitte Zimmer (Berlin, Germany) has examined the fern: it belongs to the genus Asplenium (spleenwort), and from the 33 Asplenium species in Flora of Taiwan Asplenium normale is closest to the aquarium plant. An English name of A. normale is "Rainforest spleenwort". It's a widespread fern in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Old World. In the nature apparently terrestrial, not aquatic. However Asplenium cf. normale grows well in Christel's tanks.
- The cultivated specimens were sterile (without spores) so a definite ID wasn't possible (therefore cf. normale). Mature emersed plants with spores are needed to verify its identity.
EDIT: Crepidomanes auriculatum is not a synonym of Asplenium normale but a different species. Crepidomanes belongs to family Hymenophyllaceae (Filmy ferns), Asplenium to family Aspleniaceae.
簡單地說,在2010由 C. Kasselmann在台北水族店買了株由台灣山區所採集的青木蕨,另外則有幾株經他人從單尼爾公司購買的,不過來源也是從台灣出口。經過Brigitte Zimmer鑑定屬於Asplenium屬,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分佈,在「自然環境中」為陸生而非水生。此時暫以Asplenium cf. normale為名。而在2012年由Dr. R. Viane獲得完全沉水者並定名為Hymenasplenium obscurum。原文如下:
Article in DATZ 06-2012:
Now the supposed "Crepidomanes auriculatum" from Taiwan is IDed again, and apparently finally: Hymenasplenium obscurum.
 The ID was made by Prof. Dr. R. Viane (Ghent, Belgium). He got full-grown emersed plants with sori from Christel Kasselmann, she got them from Stefan Hummel, company Dennerle.The preliminary ID as Asplenium cf. normale was made with submersed plants. It's an example that correct ID of sterile submersed plants is often impossible.
上面這些資訊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主要還是在那句「完全沉水」,所以青木蕨是可以長久種植在水中無誤。至於在我實際的種植經驗與搜尋網路說法,對於在水中青木蕨種不好的解決方法不外:減光、低溫。誠如我自己的舊文,在我第一次把青木蕨種植好的時候確實是透過減光的方式,但這半年我將青木蕨移到AD2 T8近水面處種植,卻發現一樣可以開枝散葉,上圖中的青木蕨即是在這個環境下拍攝。至於溫度部分,我自己有一個小水杯放了小分株青木蕨,在杯子中度過了數個夏日,而那個AD2 t8的青木蕨缸子夏天也只有風扇降溫,所以溫度與其生長是否為「必要條件」抑或僅是「充分條件」可能還要打個問號。此外上圖中可以發現該植株綁在出水口旁,所以水流對之似乎無不良影響(除了增加黑毛的機會外)。

另外講到長相跟青木蕨稍微類似,中文名也相近的「黑木蕨」。基本上這就屬於無難度草種,而且成長速度極快,命更硬,動輒就會變成兩個手掌也捧不下的大小。在現在天氣冷的狀況下看起來會更加的透明。


最近手中由JC贈送kazemi那邊來的日本鹿角苔,我自己是有幾年沒有碰鹿角苔了,所以幾乎已經忘了一般鹿角苔的模樣,另外我有種植過迷你鹿角苔,每片的邊長大概在0.3公分左右,顏色青翠偏淺綠,不透光。由於腦中只剩下迷你鹿角苔與一般鹿角苔模糊印象,所以可能形容可能有錯,但印象中跟日本鹿角苔相比,日本鹿角苔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比較透明(就像黑木蕨那種感覺),每片的「寬度」也比較寬,整體感覺更為厚實。生長速度方面,日本鹿角苔跟一般鹿角苔一樣誠屬怪物級。


美國鳳尾苔是我自己很喜愛的品種,兩三年前曾經大紅大紫過,近年則變成平價雜草。美國鳳尾苔在固定一陣子下可以顯現十分一致的生長方向,同時也可以拿他塞在石縫、沈木夾縫中,所以成為造景上十分好用的草種。雖然他很容易跟MOSS聯想在一起,但是美國鳳尾苔不怕熱,我自己曾經種植在32度下也不見有何問題。


最後是幾株brownie辣椒榕,顏色隨著時間、葉子老舊一直都在變,所以我也很難從中去硬歸納出哪一款表現應該就可以被判斷為jade,哪一款則應屬helena。也就只能按照獲得時的品種名記著。下圖三款獲得時的名字分別為Helena、jade與red(我很佛心地先告知名字,又選了差異比較大的三款,而不是放red VS. blue VS. purple這種 XD),有興趣的版友可以玩一下連連看囉。




忽然想起kazemi當初就有一張對照圖,用這個就很容易瞭解日本鹿角苔與一般的差異 http://i.imgur.com/RVkhq.jpg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百微下的Simpsonichthys zonatus "Garapuava" 與白襪


這次換上朋友的百微鏡頭(canon 100mm macro USM),真是太犀利了!輕鬆就可以拍出1:1的圖片,連修都不用修!

拍攝條件是快門1/200秒,光圈F11,離閃自動補光。拍四張挑兩張出來(我確實是屬於比較沒有耐心拍個幾十張然後挑一張出來的)。模特兒都還是60天左右的亞成魚,兩公分左右大小。

公魚有著如酋長短鯛的臉部藍色紋路
公魚的背鰭上有兩三點的黑斑,但黑斑大小沒有像S. santanae那麼明顯。

更特別的是在母魚與公魚判別的部份,在論壇上我曾經跟網友提到這款魚與一般H屬不同的地方在於即使公魚在體側腹部處也很容易有個黑斑,例如下圖圖中主角母魚的「前面那條」就是剛要發色的公魚,但這隻剛要發色的公魚卻有十分明顯的黑斑,所以如果按照以往以黑斑來判斷,那麼就有可能會誤判該公魚為母魚。因此,我的建議是與其用有可能錯誤的黑斑來判斷,不如用臀鰭的形狀來判斷S. zonatus的公母,例如那條剛發色公魚其臀鰭已經跟母魚不同,比較呈現平行四邊形,臀鰭尖端為尖;母魚臀鰭尖端則為圓滑的。

圖中間與右後方皆為母魚,左側被斷頭的那隻則是「公魚」,公母的臀鰭形狀是最確實的判斷依據

白襪蝦在百微1:1下也很可怕,眼睛、觸鬚這些平常容易忽略的部份在相機下都可以觀察的十分仔細。也是在鏡頭下我才注意到白襪蝦的觸鬚長度竟然能到身體的1.5倍以上!感情他以為自己是龍蝦吧。
                      



最後上場的則是七彩水晶旗,這張只是要證明七彩水晶旗的公魚一樣可以拖出很厲害的背鰭的!


最近著實有些提不起勁兒寫東西,連元旦去了台南安平;看到黑面琵鷺、高蹺行(鳥字偏旁打不出來)、大白鷺、小白鷺、灰鷺;吃了王氏魚皮;遊了台江國將公園四草湖;北港鴨肉飯等等都懶得寫了。偏偏這種遊記性質的文章只要一拖就更沒有Fu去把他完成,大概就跟之前本來想寫的日本東京水族店家之旅、未完成的奧地利、義大利之行一樣,永無動筆的一天了(話說還有不少人透過網路搜尋來看我的武陵之旅以及韓國熊城滑雪的文章,這還著實讓我蠻驚訝的)。